张鹤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贾益君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8月0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酒精过敏(Alcohol interaction),准确的说应该称之为「酒精不耐受(Alcohol intolerance)」。
它属于食物不耐受的一种,因为身体中缺乏参与酒精(又称乙醇)代谢的一种酶——乙醛脱氢酶,使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在体内蓄积,对全身血管、神经、肌肉组织等产生刺激甚至毒性损伤而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
常见表现为皮肤潮红、皮疹、皮肤瘙痒,部分人还可出现心慌、胸闷、恶心、呕吐、腹泻等。酒精不耐受反应的严重程度与酒精的摄入量相关,进入身体内的量越大、反应越严重。
这种不耐受由基因决定,无法改变,且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过敏反应指的是由抗原(常为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引起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造成的病理反应,大多与接触抗原的数量或剂量无关,少量接触即可发生过敏反应,甚至极少量就可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而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为小分子的化学物质,对机体组织产生的不良反应与摄入量有关,饮酒越多、不良反应越严重。
因此,我们常说的酒精「过敏」在此指的是广义的「敏感」,属于酒精不耐受,而不是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
为规范称呼,下面统一用医学术语「酒精不耐受」指代「酒精过敏」,不用俗称「酒精过敏」一词。
酒精不耐受的表现与饮酒的量和速度有关。最常见为皮肤表现,可出现面部、颈部或全身皮肤潮红、皮疹及瘙痒,部分人会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不适。
乙醇(即酒精)进入人体后,少量通过汗液排出,大部分进入肝脏经乙醇脱氢酶代谢为乙醛,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代谢为乙酸,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机体乙醛脱氢酶缺乏或功能低下时,大量的乙醛无法进一步代谢、从而产生蓄积。大量的乙醛可对全身的血管神经组织产生毒性作用,引发皮肤、消化、神经、循环各系统的多种不良反应。
少量的乙醛可随时间在体内逐步代谢。但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或短期内大量快速饮酒,导致体内乙醛逐渐蓄积或急剧升高,可出现剧烈呕吐、心动过速、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甚至血压下降、休克等危及生命。
引起酒精不耐受的唯一病因就是酒精进入人体,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饮酒。
最易发生酒精不耐受(酒精过敏)的人就是日常酒量不佳或饮酒面红的人。这种人大都存在乙醛脱氢酶数量缺乏或功能下降,饮酒后不能很好的代谢乙醛,因此少量饮酒即可因乙醛在体内堆积而出现皮肤潮红、头晕、恶心等反应。
还有一种情况,日常酒量还不错的人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饮酒后,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超过了自身乙醛脱氢酶处理乙醛的最快速度,也可造成乙醛在体内快速蓄积,引起不良反应。
酒精不耐受具有遗传性。这类人的染色体上编码生成乙醛脱氢酶的基因存在碱基突变,使乙醛脱氢酶代谢乙醛的活性基本丧失,少量饮酒即可出现因乙醛无法快速分解而产生蓄积。
有研究发现,亚洲(尤其是东亚)大概有 1/5~1/3 的人群存在这种基因突变,且可随常染色体遗传给后代。
因此,父母酒量不佳,子女也很大概率出现酒精不耐受。
饮酒后出现面红、头晕、恶心等不适,且随着饮酒量的增加出现更多更严重的各种不舒服,即可确定存在酒精不耐受。
一般可以通过饮酒史和症状临床确诊,不需要其它检查。
如果有需要鉴别其它过敏的情况,除了进行身体检查外,医生可能还会要求进行以下检查: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皮肤测试可以确定是否存在酒精饮料中的某些成分过敏,例如啤酒中的谷物。
验血。血液检查可以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过敏型抗体(称为免疫球蛋白 E 抗体)的数量来衡量您的免疫系统对特定物质的反应。不过这些测试准确性不高,一般在排查复杂的过敏时可以用来参考。
酒精不耐受有可能与真正的食物过敏同时发生。因为大部分人会在饮酒的时候进餐,若对某种食物过敏的人进食了过敏原(如鸡蛋、海鲜中的某种蛋白质),酒精及乙醛的刺激可以让过敏反应更容易发生,且过敏表现可能会被饮酒的反应掩盖或忽视,难以区分。
当「过敏」症状导致明显的不适,或无法判断具体是什么「过敏」时,咨询医生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酒精不耐受的根源是饮酒后体内的乙醛蓄积。轻微的可以自行消退,不需要特殊处理,必要时普通内科就诊;如出现皮疹,也可就诊于皮肤科;严重的乙醛中毒,导致呼吸、精神和行为方面的异常时,需立即急诊科就诊。
避免酒精不耐受症状的唯一方法是避免进食酒精或酒精成分的饮料等。
对于轻微反应,组胺药可能有助于减轻症状,例如瘙痒或荨麻疹。
有些声称可以解酒保肝、增加酒量的药物都是虚假宣传,没有科学研究证实其确切的疗效。
此外,酒精不耐受其实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因其根源在于这类人饮酒后体内的乙醛不能被很好的代谢掉,所以身体通过一系列的不良反应来提醒并阻止这类人摄入更多的酒精,从而避免乙醛对组织器官的毒性作用。
酒精不耐受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个人体质,重在预防,无法根治。
如果自身存在酒精不耐受的情况,建议平时尽量回避饮酒或含酒精的食品制品。
若喝酒出现酒精不耐受症状后,除了停止饮酒以外,应有人陪同以观察症状变化;可多饮水以稀释血液中的乙醛浓度,减轻乙醛对机体的刺激。伴有呕吐者,不要平躺,尽量侧卧,避免呕吐物窒息。
不喝酒就是最好的预防酒精不耐受方式,同时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喝酒时,建议:
1. 不要空腹饮酒。
空腹时酒精经消化道吸收入血的速度较快,相应的产生乙醛的速度也较快。食物主要在小肠吸收,适当进食可减缓胃内容物排入小肠的速度,也就减慢了酒精的吸收。
2. 建议饮酒前喝杯牛奶。
牛奶可以在胃壁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胃黏膜的同时起到延缓酒精的吸收。
3. 减慢饮酒速度。
短时快速饮酒后,乙醇可迅速吸收入血,代谢出大量的乙醛。当乙醛的生成速度大于代谢速度,就会出现乙醛蓄积。反之,缓慢饮酒可以给身体充分的时间去把乙醛代谢掉,从而减轻这一系列不良反应。
酒精不耐受是由基因决定的,无论进行何种干预都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基因。
有些人长期饮酒后似乎酒量提升了,饮酒后的不良反应也减少了,这是因为人体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虽然身体可以逐渐耐受了高水平乙醛引起的不适反应,但乙醛对身体造成的毒害作用仍然存在,长期可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