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贾益君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8月0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脾脏肿大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按脾肿大程度分类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脾功能亢进包含脾肿大,而脾肿大不等同于脾脏功能亢进。
诊断脾功能亢进时,以前 4 条为主要的诊断标准:
脾脏肿大只是一个症状表现,针对于脾脏肿大的干预措施(治疗),应该关注导致脾脏肿大的原因(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比如:
肝胆系统疾病引起的脾肿大的缓解方法:
纠正肝胆系统疾病。
脾脏自身疾病引起的脾肿大的缓解方法:
炎症引起脾肿大可予以抗感染、引流。
肿瘤引起脾肿大可予以手术治疗或者放化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引起的脾肿大的缓解方法:
予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药物(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治疗后,可使脾脏缩小。
原发或继发的骨髓纤维化引起的脾肿大的缓解方法:
予以Janus相关激酶JAK1和JAK2的选择性抑制剂芦可替尼治疗,可改善脾肿大。
结蹄组织病引起的脾肿大的缓解方法:
予以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病,可改善脾肿大。
脾脏参与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生成,因此脾脏与我们的免疫功能息息相关。对于非紧急情况(例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建议等免疫系统发育相对完善后再进行脾切除手术,减少感染风险。
出现脾肿大的问题,最关键的是遵照医嘱,对症治疗。脾肿大的病人在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碰伤、跌伤、减少活动,遇到出血时及时压迫止血,及时医院就诊。
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脾肿大,或者脾肿大加剧了,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
具体不同的脾肿大程度可能相对应的疾病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