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紊乱中的电解质是什么?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其实他只说对了一半,不管男性、女性水都占到了人体体重的一半以上(55%~60%)。
人体内的水中富含一些重要物质,比如钠、钾、钙、镁、氯、碳酸氢根、磷酸氢根等,这类溶解在水里的物质又被称之为电解质。
电解质紊乱是什么?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电解质成分是稳定的,保持平衡状态,这是人体各个部位、组织、器官、细胞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生命基础。
当出现饮食摄入不足、呕吐、腹泻、某些遗传性疾病、内科疾病、外科创伤或手术等状态时,水中的部分电解质出现紊乱失衡,不再处在正常范围内,这就是电解质代谢紊乱(electrolyte disorders),也称电解质紊乱,或电解质失衡。
电解质紊乱有什么危害?
电解质紊乱根据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紊乱,对于重度的紊乱可能危及生命。
根据紊乱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的紊乱往往症状更为严重;根据紊乱情况,分为单纯型(比如只有钠的异常)和混合型(比如同时出现钠、钾等多个电解质的异常)。
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因具体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各有不同,比如钠紊乱、钾紊乱或钙紊乱等,紊乱的电解质不同表现就各有特点,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病因不同,表现也是各有差异。
电解质紊乱怎么治疗?
婴幼儿、老年人、具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
治疗方面只要是要查找到导致电解质紊乱的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如果暂时不能查找到原因,或是病情危重,或是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也可以先采取「多退少补」的原则,比如出现高钙的时候先采取必要的措施把钙降下来,出现低钾的时候先采取措施把钾补上去等。
对于导致电解质紊乱的原因明确,如果病因能够祛除,则紊乱就能被治愈,如果病因不能祛除或是原因不明,则紊乱可能会长期存在,需要定期复查,长期给与治疗,这种情况对健康和生活质量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电解质紊乱常见吗?
电解质紊乱比较常见。
很多疾病都会伴随出现电解质紊乱,比如感染发热、恶心呕吐、创伤、手术、胃肠疾病、肝病、脑部疾病、内分泌性疾病(比如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病变)等,都可能伴随出现一种或多种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是同一种病吗?
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不是同一种疾病,但是两种疾病常常可以同时一起出现。
人体的血液有一定的酸碱度,医学上又称之为 pH 值,正常在 7.35~7.45,通常是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来进行判断,如果低于 7.35 则为酸中毒,如果高于 7.45 则为碱中毒。
电解质紊乱则主要是进行静脉血抽血化验电解质,如果钠、钾、钙、镁、磷、氯等其中一种或是多种电解质出现异常,不在正常范围之内,就表示存在电解质紊乱。
某些疾病可以同时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以同时出现酸中毒和钾钠低的情况。
电解质紊乱有哪几种类型?
电解质紊乱主要根据发生紊乱的电解质的情况分为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钙血症、低镁血症、高镁血症、低磷血症、高磷血症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