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燕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
王秋华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1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neonatal abstinerence syndrome, NAS),也有翻译为「新生儿禁欲综合征」,又称为新生儿撤药综合征(neonatal drug withdrawal syndrome),是由于母亲孕期长期或大量服用镇静、麻醉、镇痛药或致幻剂等成瘾性药物(如吗啡、海洛因、芬太尼、乙醇、抗焦虑抑郁剂等),并对该药物产生依赖。这些药物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使胎儿也对该药物产生一定程度依赖。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脱离了母亲高浓度药物环境,药物在宝宝血中浓度逐渐降低而引起的一系列异常表现,称为新生儿戒断综合征。
如同一个长期需要安眠药才能入睡的人,突然没有了安眠药的帮助就会异常兴奋一样,宝宝失去了这些药物对其神经系统的抑制就会表现出异常兴奋。孕期用药越早,用药时间越长、剂量越大或使用多种成瘾剂,对宝宝危害就越大。
发病时间差异较大,通常在生后 24~48 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呼吸、消化系统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严重程度轻重不一,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只需对症治疗,中重度治疗方案依据病情而异。
一般轻度患儿可不需药物治疗,通过减少外界刺激、供给足够热量、补液及维持体内内环境平衡等支持治疗即可有效缓解症状;中重度患儿或对前述治疗无效者需采用药物治疗(如吗啡、美沙酮、可乐定等)。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常增加新生儿早期并发症风险(如低血糖、窒息、发育畸形),中重度者早期可死于呼吸衰竭,存活者婴儿猝死发生率是正常足月儿的 5~10 倍,并可引起远期神经行为发育及认知功能落后。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的发病时间和临床表现以及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主要与母亲所用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用药时间的长短、末次用药距离分娩的时间、胎龄和出生体重、分娩时是否使用了麻醉药及其剂量,以及新生儿是否合并其它疾病、新生儿所处环境等有关。
一般母亲用药剂量越大,药物代谢越快、胎龄越大、胎儿脂肪含量越少、母亲末次用药时间距离分娩时间越长,新生儿发病越早。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同成瘾药物引起的新生儿戒断综合征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但其共同特点为中枢神经、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和自主神经方面症状体征:
发作时可以表现为由轻向重逐渐发展,也可以为严重的急性发病逐步减轻,还可以呈时轻时重,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将病情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为稍有异常,中度为刺激时出现症状,重度为安静时也有症状。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可明显增加新生儿死亡率及近期、远期并发症。早期可因突然的呼吸中枢抑制而死亡,增加婴儿猝死风险,远期可致神经行为及认知功能落后。
研究发现新生儿戒断综合征会造成宝宝生长发育落后,并且可引起宝宝注意力不集中、视觉功能损害、多动症、学习能力差及其他行为问题,降低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智商发育。不同药物对宝宝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母亲孕期长期或大量服用镇静、麻醉、镇痛药或致幻剂等成瘾性药品(如吗啡、海洛因、芬太尼、乙醇、抗焦虑抑郁剂等)是唯一病因。
母亲孕期长期或大量服用镇静、麻醉、镇痛药或致幻剂等成瘾性药物,生出的宝宝为新生儿戒断综合征的高危人群。
患儿父母多为以下易染上吸毒嗜好的人群: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是在无痛分娩中使用的药物导致的吗?
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但已有研究表明无痛分娩中使用的药物可以引起新生儿戒断综合征。
本病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母亲孕期用药史及宝宝临床表现,同时排除其他疾病。
如果怀疑新生儿戒断综合征要进一步详细了解母亲孕期用药情况,化验母亲和宝宝血、尿中药物或其代谢物,还可进行宝宝毛发、指(趾)甲、脐带血或胎粪毒理筛查。同时需要查脑电图、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监测血糖、血清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胸片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容易和以下疾病混淆: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甲状腺功能亢进、败血症、肺部疾病等。
可通过病史和相关检查区分。比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常有产前或产时窒息病史;颅内出血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明确;血糖及血清电解质测定可鉴别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甲状腺功能化验可鉴别甲状腺功能亢进,血培养及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炎症标志物监测可鉴别败血症,胸片或胸部CT可明确肺部疾病。
如果怀疑或已经明确宝宝患有新生儿戒断综合征需要去正规医院的新生儿科住院检查治疗,没有新生儿科的医院也可以在儿科住院检查治疗。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无论病情轻重都不会自己好,需要接受正规治疗,否则会引起更多更严重的并发症或后果。
因新生儿戒断综合征病情变化无特异性规律,诊断或怀疑者都需尽快住院检查治疗。
一般在症状出现前不予治疗。治疗方案根据起病早晚、病情轻重及进展情况而异。治疗方法包括两大方面。
不同的药物副作用会不同,比较常见的副作用为过敏、皮疹、嗜睡、乏力、便秘、排尿困难、呼吸抑制、低血压、出汗、成瘾、烦躁、戒断综合征等。临床使用需要医生来权衡利弊。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是一种可以彻底治愈的疾病。
患有新生儿戒断综合征的宝宝鼓励母乳喂养,但母亲存在以下情况者不建议母乳喂养: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患儿出院后要避免再次接触成瘾性药物,家庭成员及照护人员要对宝宝充满爱心,观察宝宝吃奶、大小便及精神反应情况,监测体重增长情况,发现异常要及时就诊。
宝宝出院后需要定期随访,关于评估时间无明确规定,个人经验建议半年内每隔 1~2 个月进行 1 次评估,半岁到 1 岁每 3 个月评估 1 次,1 岁后每半年评估 1 次。
评估宝宝运动和认知能力,有无发育畸形、多动症、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以及其它行为问题。还要定期进行眼科评估,早期发现眼球震颤、斜视、屈光不正等视觉缺陷。评估有无生长发育迟缓和身材矮小。同时注意排除母亲继续服用成瘾性药物和虐待儿童。
部分成瘾性药物会引起胎儿生殖系统畸形,但目前尚无研究表明新生儿戒断综合征影响生育能力。
患有新生儿戒断综合征的家人需要得到社会和家人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做好健康宣教,避免母婴再次接触成瘾性药品。帮助就业,提供就医途径,给予心理支持,消除焦虑与担忧,治疗心理及躯体疾病。
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是早期筛查、识别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嗜用成瘾性药物的孕妇应当接受适当的治疗。加强成瘾性药品危害的宣教,尤其是对婚龄和孕龄女性,增强对成瘾性药品的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成瘾性药品。
患儿母亲接受治疗并戒断成瘾性药品,避免患儿再次接触成瘾性药品可避免复发。
营养均衡,定期评估,是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