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现芳神经科医师
周晓波精神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0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神经衰弱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症状,青壮年多见,脑力劳动者常见,多表现为疲乏、无力、压抑、睡眠障碍、精神容易兴奋,脑力容易疲劳等,常有明显的情绪烦恼,伴随有心理和生理症状,比如健忘、头晕等[1-5]。
但随着医学的发展,神经衰弱这个诊断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根据就诊时症状表现,归类到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的范畴。
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各方面能力下降,对外界各种刺激的反应增强,表现复杂,多总结为以下七大症状[1-5]。
需满足以下严格的诊断标准:
由此可见,单纯的四肢无力、反应迟钝不能断定就是神经衰弱。
心理调节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药物、物理或其他疗法。听些舒缓的音乐或看些轻松的娱乐节目放松自己,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使神经系统得以休息、放松。寻求精神科专家或心理咨询师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2]。
对于单纯的心理调节无法有效缓解的患者,可配合药物治疗(比如出现焦虑症状提供抗焦虑药,出现失眠症状提供安眠药等)、高压低频电疗和交变电磁场治疗[2]。
大多数病例经过恰当治疗可在半年至 2 年内治愈[1]。
精神心理科或神经内科。
两者有本质区别。神经衰弱大都是过于疲劳造成的,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自主神经系统失衡所引起的综合征[6];神经衰弱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易兴奋,脑力易疲劳,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表现为多个内脏系统失调的症状[6]。
随着医学的发展,神经衰弱这个诊断逐渐被摒弃[7],有相关症状的,根据就诊时的状态一般归类到抑郁症、焦虑症的范畴[6]。
神经衰弱需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
一般检查项目如常规抽血化验、心电图等,头部不适的需查头颅 CT 或核磁,脑电图,经颅多普勒等,疲乏的需查肝功能、腹部彩超等,精神症状明显的需及时至精神心理门诊查相关量表排除有无其他精神类疾病。这些检查结果通常来讲无明显异常改变[1]。
国内目前暂无神经衰弱的自评量表,患者可根据神经衰弱的特征自行进行判断和评估。
神经衰弱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社会环境、心理压力。一般来说,人类的大脑神经细胞在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具有非常强的耐受性,很难出现神经衰弱的情况,但是如果被长期高强度刺激,就容易引发异常[1-5]。
一般来说,神经衰弱多与过度劳累、压力大、精神紧张有关,与其他疾病无明显关系。但是患有慢性疾病,如传染病、慢性中毒、代谢性疾病、营养障碍性疾病、颅脑损伤等,可造成抵抗力下降;同时患者长期处于谨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容易产生精神负担,诱发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严格说来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症候群,美国《神经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就已经取消了对于神经诊断疾病的定义,最新的诊断标准已经没有神经衰弱的诊断,归在了神经、精神障碍的范畴中[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