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教清皮肤科医师
李锦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4月1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小儿肛周皮炎是发生在婴幼儿(包括新生儿)肛周区域的皮肤炎症,多种局部不利因素可能引起,比如大便、湿巾等。
总体来说,小儿肛周皮炎容易得到有效控制,不严重,对健康没有特别大的影响。
常见。
这个部位的皮肤薄嫩,并且容易受到各种损伤和刺激。
不完全是一回事。
二者有一定的重叠,个别时候会把肛周皮炎归为尿布疹的一部分。
尿布疹又称为尿布皮炎,指的是尿布区域的皮肤炎症,一般范围更大,不只局限在肛周。
小儿肛周皮炎的主要表现和基本表现是肛周皮肤成片发红(红斑),发红基本不突起,有时会有突起的小颗粒。有时出现糜烂(表面皮肤破损、出现小裂口),较少出现脱皮、渗水和溃疡等。
肛周发红的边界一般比较清楚,同时不太规则,相当比例的肛周皮炎在肛门两侧对称分布,这和接触的刺激或者过敏物质有关系。
发红可能会有瘙痒,但一般不明显。如果有表面糜烂或者溃疡,则可能疼痛,还不能说话的孩子会表现为烦躁、哭闹,或者抗拒家长触碰肛周。
一般没有严重后果,但有时候会伴有新的问题,可能导致诊断和治疗不及时,病情延误。新的问题主要是感染,包括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
细菌感染:主要表现是肛门和肛周出现脓疱,有时还有大片鲜红和 / 或皮肤裂口。脓疱呈白色,里面有白色或者黄白色的黏稠脓液。脓疱个数比较多,有时候会连成片,或者围绕发红的边界分布。如果是很浅的脓疱,愈合后表面会有深色的痂皮。
真菌感染:主要指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是正常皮肤也会有的,个别时候会滋生并引起感染。感染后可以表现为发红、脓疱、红色颗粒(丘疹)或脱皮等,各个表现可能会随机组合,总体而言,很少会是单纯的发红,多多少少有点其他皮肤改变。
病因主要是局部的不利因素,总结起来有三点:刺激、过敏和机械损伤。
不传染。
主要依靠医生的肉眼判断和询问病史,如果是短期出现的、没有感染迹象、有可疑的病因、有典型的表现,则可以诊断小儿肛周皮炎。
如果怀疑有感染或者其他问题,经验性治疗不见好转,可能需要做微生物检查,比如真菌显微镜检查或细菌培养等。
可能会和肛门湿疹或脂溢性皮炎等混淆。
皮肤科、儿科。
轻微的肛周皮炎在及时防护后可以自己好。
治疗上有两个方面:防护和用药。其中防护更为重要,也是有效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措施。
用药疗程以治疗反应为准,通常用到肛周皮肤恢复正常为止,一般需要数天时间。
如果病情反反复复、用药后数天都无改善甚至加重、出现其他形态的疹子(尤其是提示有感染的征象)时,则需要及时就医。
视情况而定。
通过防护和用药可以治愈小儿肛周皮炎。如果能够有效避免引起肛周皮炎的病因,则不容易复发。
肛周皮炎与食物几乎没关系。唯一需要留意的是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腹泻的食物,因为腹泻会增加大便刺激肛周皮肤的风险。
注意事项也就是针对肛周皮炎进行的防护,即:
此外需要避免胡乱治疗,尤其是紫草油 / 紫草膏、各种抑菌药膏、没有「国药准字」标记的产品、以及各种偏方等等。
可以。可能的预防措施有这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