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华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李锦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0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是一种因慢性细菌性感染病灶(常见于葡萄球菌感染)排出的分泌物刺激,使附近的皮肤发生湿疹样的改变的皮肤病。目前称其为感染性湿疹。
儿童、成人均可发生,多数患者如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减少其分泌物,湿疹样皮炎处外用药治疗,可缓解症状,一般预后良好。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在外科病人(比如溃疡、脓疱、瘘口、慢性中耳炎、烧烫伤、开放性骨折、压疮等等)比较常见。
没有传染性。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是环绕病灶周围的感染性皮炎,与分泌物、细菌毒素、病人自身较敏感等因素相关,对别人没有传染性。
病初为一个水疱、脓肿、疖,或者结痂或渗液的丘疹、斑疹,或是一处各种外伤导致开放性伤口,或是压疮、瘘口,或是耳部、鼻部、眼部、阴道等处病灶感染,其后逐渐或者快速向周围皮肤蔓延,成为一片湿疹样皮疹,表现为皮肤发红、密集小丘疹、水疱、脓疱、结痂和鳞屑等。
皮疹边界不规则,身体别处皮肤也可因自身敏感性而发生广泛的皮炎。
当症状减轻时,患处干燥、结痂、脱屑。
而如果症状较重的话,则可能会出现红肿、渗液、水疱、脓疱、糜烂、患处附近的淋巴结肿大等情况。严重者,创面可波及整个肢体, 甚至全身。
很多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有些患者搔抓后, 可见皮疹呈线性或条状分布。
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皮肤,都有可能发生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常见的如耳部、四肢、骶部褥疮处等。关键是原发病灶有感染因素、且分泌物较多,使周围皮肤受到刺激而出现皮疹。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起初为原发感染灶周围的少量湿疹样皮疹,其后逐渐或迅速发展成片状甚至大片的皮疹,严重的可达整个肢体或全身。
如不积极治疗原发病灶,持续或反复有分泌物,那么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也会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如不积极治疗,可能会发生严重的感染。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发病与原发的细菌感染病灶的分泌物及其中的细菌毒素刺激、以及自体敏感性相关。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会发生于慢性感染病灶、分泌物较多的人。
它不会传染给别人,但是会「自体传染」,意思是原发感染灶的分泌物所到之处都可能会引起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所以,积极治疗感染灶、清理分泌物,可以帮助减轻症状。
医生在诊断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病时,主要根据以下几点:原发感染灶、周围的湿疹样皮疹(皮肤发红、密集小丘疹、水疱、脓疱、结痂和鳞屑等)。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一般根据症状即可诊断,不需要进一步检查。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要注意和接触性皮炎、湿疹、脓疱疮、脂溢性皮炎鉴别,最重要的鉴别点是,它们都没有原发感染灶。另外还要注意和原发感染灶的外用药过敏鉴别,这种情况,一般停用怀疑过敏的药物症状即可好转或缓解。
皮肤科或外科,如果是耳部、鼻部、眼部、阴道等处病灶感染引起的皮疹,则还需要至相关科室就诊。
原发的感染灶如果一直有分泌物刺激周边皮肤的话,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可能会长期存在。
当然了,有些较轻的原发感染灶在自身免疫的作用下,是有可能自行恢复的。感染恢复了,继发的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一般也会随之缓解。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去除病因,治疗原发感染病灶,比如抗感染、清创换药等。
另外,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处外用药治疗(渗液状态下给予药物外洗、湿敷处理,渗液很少或没有渗液的状态下,酌情给予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外用型抗生素等治疗。)
这主要取决于原发感染灶是否严重。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本身一般是不需要住院治疗的。
治疗原发感染病灶的话,一般根据严重程度给予口服或静脉抗生素,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腹泻。
而至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口服抗组胺用药,目前报道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如头晕、困倦、口干等。
而外用的外洗、湿敷、糊剂、软膏等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局部的刺激性反应,一般都比较轻,停用后可缓解。
这主要取决于原发感染病灶的处理是否及时、有效,如果原发病灶感染控制,分泌物减少或消失,加上对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相应处理,一般会治愈。
注意忌烟酒、咖啡、浓茶,避免热水烫伤、用力搔抓患处,这些都可能会加重症状。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如果处于急性渗液状态、且皮疹较严重的,可能需要每日复诊换药、湿敷,渗液减少时,一般会给予软膏类药物回家自行涂药,不需要积极复诊。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原发感染灶的定期复诊、伤口换药等相关处理。
关键要看原发病灶是否严重、是否影响运动、是否影响全身状态。单纯的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一般不影响。
督促患病家人遵医嘱用药、复诊,注意保持患处干燥、清洁,保证其饮食营养、心情舒畅。
皮疹瘙痒难耐者,除了遵医嘱用药,还可以多安慰和鼓励,或转移其注意力来减轻症状,避免其搔抓。
如有外伤,及时就诊处理,以免发生感染。如有感染病灶,及时就诊处理,以免加重。这可减少发生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概率。
遵医嘱积极处理感染病灶至完全恢复,可减少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的反复发作。
积极控制感染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