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型帕金森病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词条作者
LILY

LILY

审核专家
李凯

李凯神经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3月2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什么是早发型帕金森病?

早发型帕金森病(early-onset Parkinson’s disease, EOPD)是指发病年龄小于 50 岁的帕金森病,其中发病年龄在 21~50 岁的被又称为青年型帕金森病(young-onset Parkinson’s disease,YOPD),发病年龄在 21 岁以前的又被称为少年型帕金森病(juvenile parkinsonism,JP)。

该病罕见,部分进展缓慢,部分进展快速,患者可出现运动迟缓、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也可出现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易怒、冲动控制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治疗主要以药物改善运动与非运动症状为主,联合心理治疗与康复治疗。无法根治,大多数病例预后不佳,对生活影响较大。

早发型帕金森病常见吗?

早发型帕金森病十分少见,2018 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该病患者占帕金森病患者数的 5%~10%(我国 65 岁以上人群典型帕金森病患病率约为2%),在欧美国家中约为 5%,在日本约占 10%。

帕金森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早发型帕金森病和典型的帕金森病有什么区别?

早发型帕金森病与典型帕金森病有诸多不同:

  • 首先,典型的帕金森病多在 60 岁以后发病;而早发型是指发病年龄小于 50 岁的帕金森病。
  • 其次,典型帕金森病患者更多见;早发型帕金森病仅占典型帕金森病一成左右。
  • 第三,典型帕金森病患者多为散发病例,少有遗传性与家族聚集发病;而早发型帕金森病具有明确的遗传性和家族聚集性,大多有阳性家族病史。
  • 第四,典型帕金森病病因尚不明确,考虑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衰老等多因素有关,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头颅影像学等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等需鉴别的疾病;而早发型帕金森病多数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已知有 20 多个明确的致病基因,诊断除病史、体征、常规辅助检查外,基因检测也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式。
  • 第五,临床表现中早发型帕金森病与典型帕金森病相比大致相同,但有一些自身特点,如接受左旋多巴等帕金森药物治疗后更容易出现药物诱导的运动并发症,更容易发生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易激惹等)及行为障碍(如强迫性增加药量、冲动控制障碍、刻板行为等),同时还可能伴有特定致病基因相关的其他系统表现(如凝视、痴呆、痉挛性斜颈等),但发生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逻辑思维能力下降等)的风险则低于典型帕金森病。
症状

早发型帕金森病会导致哪些症状?

  • 运动症状: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与典型帕金森病基本相似,包括运动迟缓、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

    • 运动迟缓:患者会感到肢体及躯干僵硬、活动缓慢费力,事实上肢体力量(如握力、抬臂 / 腿力量等)基本正常;此外患者的活动减少,言语缓慢。患者还可因面部表情肌活动减少而一直面部表情少或无表情,似「面具脸」;患者也可因手部肌群迟缓僵直出现「小写征」,即写字越来越小。
    • 震颤:有的患者会出现控制不住的抖动,大多从一侧上肢 / 下肢出现,手部震颤可表现拇指、食指等呈「搓丸样」动作,静止不动时震颤易出现,紧张时容易出现频率及幅度加大,睡眠中或在行动中会缓解或消失。随着疾病进展,震颤会逐渐发展到其他肢体甚至躯干、舌、下颌等,导致说话声音发抖等言语震颤表现。
    • 肌强直:肌强直主要是体格检查中医师被动活动患者肢体关节,感受到关节阻力明显增高,有时会感到肢体似「铅管样」或「齿轮样」,弯曲费力。
    • 姿势步态异常:患者还会出现行走姿势变化,初期可能仅有摆臂活动减少,行走略拖曳,不易察觉。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行走时起步困难,呈「迟疑」状,小碎步,而后逐渐加快,甚至停步困难,呈「慌张步态」。站立及行走时姿势前倾屈曲,似「驼背」状,行走时双手摆臂动作减少或消失,姿势僵硬,转身时同样迟缓困难。
  • 非运动症状: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性症状与典型帕金森病患者相比有一定差异,如:

    • 本病患者也可出现记忆力下降、逻辑思维能力下降、注意力下降等认知功能损害,但多出现较晚;
    • 本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易激惹等)及行为障碍(如强迫性增加药量、冲动控制障碍、刻板行为等);
    • 本病患者的便秘、嗅觉减退等症状不明显。
  • 其他症状:除了上述基本特征之外,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常具有一些与特定致病基因相关的特征,也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提示,例如:

    • Parkin 基因突变者疾病进展缓慢,常见肌张力障碍和双侧对称性的症状,睡眠可明显改善症状;
    • PINK1 常以肌张力障碍为首发症状;
    • ATP13A2 基因突变者容易伴发痉挛、核上性凝视麻痹、痴呆、面-咽喉-手指震颤、视幻觉和眼肌阵挛,该类型患者可快速进展到只能卧床的程度;
    • PLA2G6 基因突变者常以非运动症状或认知功能减退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运动迟缓、肌强直等帕金森综合征表现,可伴有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及锥体束征,进展快,容易出现运动并发症。

早发型帕金森病会引起哪些严重的后果?

早发型帕金森病可能引起多方面的严重后果,但根据疾病类型、对治疗的反应及照料护理情况不同,而出现几率不同:

  • 严重的运动症状可能导致患者易跌倒,出现外伤等意外;吞咽肌群活动不灵则增加了呛咳、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概率,也可能因吞咽费力而影响营养状况,若患者完全卧床不起,则更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若患者活动情况尚可,且注意防护措施与恰当护理,可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概率。
  • 部分类型的早发型帕金森病可能出现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迟滞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年轻、病程长,更容易出现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及易怒等均十分常见,严重情况下需要警惕自杀及伤人可能。积极的心理疏导,恰当的家人与社会支持,并配合药物干预,有助于改善症状,避免自杀等不良后果。
  • 部分类型早发型帕金森并患者更容易出现精神行为障碍,如强迫、刻板行为、冲动控制障碍等,患者可能控制不住地反复服用药物、重复同样动作,或控制不住消费冲动等。早期发现,积极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有助于改善症状,同时也需要细心的陪伴看护。

早发型帕金森病会缩短寿命吗?

不同类型早发型帕金森病预后不同,有的类型虽有症状,但发展缓慢,并发症少,不会直接影响寿命;但有的类型发展快,患者快速进展到痴呆、卧床等严重程度,可能因并发感染、外伤、精神障碍等而缩短寿命。

病因

为什么会患上早发型帕金森病?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早发型帕金森病与遗传因素相关,可能与致病基因的基因突变或携带多个易感基因有关,目前已发现 20 多个明确的与早发型帕金森病相关的基因。

哪些人容易患上早发型帕金森病?

家族中有患有早发型帕金森病的人,更容易患上本病。

早发型帕金森病会遗传吗?是怎么遗传的?

部分会遗传,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种主要遗传方式。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常见的如 SNCA、LRRK2、UCH-L1、VPS35 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常见的如 Parkin、PINK1、DJ-1、ATP13A2、PLA2G6 等。

还有一些易感基因在正常人群中也可检出,不直接致病,但是其存在会增加帕金森病的发生风险,例如 GBA、MAPT、SNCA 基因等。多个易感基因携带者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

诊断

什么时候需要怀疑早发型帕金森病?

当年龄不超过 50 岁者出现运动迟缓、肌张力障碍、肢体抖动、行走姿势步态异常时,需怀疑早发型帕金森病。同时,若患者有早发型帕金森病遗传病史,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情绪障碍或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也需要怀疑早发型帕金森病可能。

怀疑早发型帕金森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 体格检查: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可能出现认知功能异常、肢体肌张力障碍、静止性震颤、行走姿势步态异常等,少数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球活动障碍、言语不清、共济失调或病理征阳性等表现。

  • 辅助检查

    • 神经心理检测:包括焦虑抑郁情绪量表检测、精神状态检测及认知功能检测,有助于发现情绪、精神及认知功能问题。
    • 基因检测:这是该病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铜蓝蛋白、铁蛋白、血常规和涂片等,主要是进行鉴别诊断,排除肝豆状核变性、铁沉积性疾病、神经铁蛋白病等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 其他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头颅 MRI、突触前多巴胺能成像等)、立卧位血压检测、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眼底 K-F 环、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测等,有助于排除进行性核上性眼肌麻痹、多系统萎缩、朊蛋白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早发型帕金森病需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早发型帕金森病临床表现多样,需要做的鉴别诊断也较多。例如:

  • 对于伴有眼球活动障碍者,需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PARK9(ATP13A2 基因)、PARK15(FBXO7 基因)、PARK14(PLA2G6 基因)、尼曼皮克病 C 型(NPC1 基因和 NPC2 基因)等鉴别。
  • 肌张力障碍表现明显的患者,需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PARK9、PARK14、PARK15、铁沉积性疾病如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KAN)、神经铁蛋白病(NFT)等鉴别。
治疗

早发型帕金森病应该看什么科?

神经内科。

早发型帕金森病好治疗吗?能彻底治好吗?

不同类型的早发型帕金森病对药物反应不一,有的治疗效果好,有的治疗十分困难且进展迅速。但不论何类型,目前均无法彻底根治。

早发型帕金森病怎么治疗?治疗的目标是什么?

早发型帕金森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康复治疗同样重要,需要加强护理和陪护。

治疗目标主要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避免不良事件与并发症。

治疗早发型帕金森病的常见药物有哪些?

治疗早发型帕金森病的药物与典型帕金森病基本一致,主要包括:

  • 左旋多巴

    • 可改善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所有运动症状,多数患者对左旋多巴类药物疗效较好,但易出现药物相关的运动并发症,比如控制不住的肢体舞蹈样或手足徐动样动作,症状出现的时间多与药物相关。
    • 故而,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建议先使用非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而后作为联合治疗,从小剂量起始,尽量预防运动并发症。
    • 常用的左旋多巴制剂为美多芭和息宁,均为口服药物,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禁用。
    • 可能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压、尿潴留、尿失禁、便秘、失眠、幻觉等。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 可单独用于轻症患者,也可联合左旋多巴使用,对震颤效果更为明显,部分药物对抑郁也有改善作用,也可作为首选药物。
    • 主要包括溴隐亭、培高利特、吡贝地尔、普拉克索、罗匹尼罗等,均为口服药物。
    • 可能的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等,但使用多潘立酮等可缓解症状;此外,还可能发生冲动控制障碍的副作用,即患者不受自己控制地做出一些冲动行为,可能危害自己或社会,如不可控制的赌博行为、暴饮暴食、强迫性购物、性欲亢进等。
  • 金刚烷胺

    • 可改善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适用于轻症患者,可单独或联合使用,但疗效维持时间短。
    • 口服制剂,常规剂量为每次 100 mg,每日两次。
    • 可能的副作用有失眠、头晕头痛、恶心、下肢网状青斑、踝部水肿等。
    • 癫痫患者慎用。
  • MAO-B 抑制剂

    • 可单独或与左旋多巴联合用于早期或中晚期患者,可减少左旋多巴用量,从而延缓运动并发症。
    • 常用药物为司来吉兰、雷沙吉兰。
    • 可能的副作用有疲倦、口干、恶心、失眠、多梦、幻觉等,可与维生素 E 合用。
    • 精神病患者慎用。
  • 抗胆碱能药

    • 对震颤和肌强直有效,对运动迟缓疗效较差,适用于震颤明显的年轻患者。
    • 常用药物为安坦。
    • 副作用主要为口干、唾液与汗液分泌减少、视物模糊、便秘、尿潴留、幻觉、妄想等。
    • 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 COMT 抑制剂

    • 可抑制左旋多巴在外周代谢,增加脑内含量,单独使用无效,需与左旋多巴制剂联合使用,可增强左旋多巴药物疗效。
    • 常用药物为托卡朋、恩托卡朋。
    • 副作用可能有运动障碍并发症、恶心呕吐、腹泻、肝功损害、食欲减退等。

对于其他非运动症状,如认知功能下降、情绪障碍、精神行为障碍等,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有可能会用到手术治疗吗?

可能,对于病程中晚期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严重副作用不能耐受、或出现严重的症状波动、异动症等运动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等手术治疗。

但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术后仍需继续药物治疗。

image

生活

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饮食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无特殊,保持健康饮食习惯即可。

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生活上有什么注意事项?

  • 早发型帕金森患者早期运动症状不严重时,鼓励在可承受范围内多活动,包括散步、太极、游泳、慢跑等均可,不宜过于劳累;中晚期运动症状明显时也需尽量活动,但需注意防护,避免跌倒等意外,必要时可使用助行器,生活环境需尽量减少阶梯、减少阻挡道路的家具摆设等。
  • 经常用脑、思维训练等也可能有助于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出现。
  • 对于有情绪障碍与精神行为障碍的患者,照料者需密切看护,加强心理疏导,积极正面支持,警惕自杀、自伤及伤人倾向。

如何照料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

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不同,早期患者基本自理,中晚期则需要照料者看护其活动,协助其日常生活:

  • 若长期卧床,需注意勤翻身,避免褥疮等形成;
  • 喂食时需十分小心,尽量避免呛咳,必要时可安置胃管帮助进食;
  • 同时,照料者需关注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状况,积极心理疏导,关注有无精神行为异常,警惕常见的非运动症状。

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可以生育吗?

大多数类型的早发型帕金森病不影响生育功能,但可能导致下一代患病。患者所携带的基因不同及遗传方式不同,生育下一代的患病风险也不同。

如果想要生育,应进行充分的产前遗传咨询,可以考虑使用种植前遗传学诊断或遗传学筛查(PGD 或 PGS)的辅助生殖技术(俗称三代试管婴儿)。

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可以正常学习 / 工作吗?

只要运动症状控制可,认知功能、情绪及精神状况允许,则可正常学习 / 工作。

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可以运动吗?可以做哪些运动?

可以,鼓励患者在能耐受的范围内适当多运动,早期可进行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中晚期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但均不建议劳累。

预防

早发型帕金森病可以预防吗?如何预防?

可以,有早发型帕金森病家族遗传病史者,均应在准备怀孕前进行产前诊断与产前遗传咨询,避免有病后代出生,有助于优生优育。可使用种植前遗传学诊断或遗传学筛查(PGD 或 PGS)的辅助生殖技术(俗称三代试管婴儿)。

参考资料
·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C]. P540-547: 帕金森病(青年型、早发型).
· 吴江等. 神经病学(8年制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