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卿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龙振昼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1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基孔肯雅热,英文为 chikungunya fever,又称为契昆根亚热、奇昆古尼亚热、屈公病等,都是根据英文名音译而来。
本病是由于感染了基孔肯雅病毒而导致的疾病,该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chikungunya 源自非洲当地马孔德语,意指「使变得扭曲」「使身体弯曲」或「弯腰走路」,形容被病毒感染后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或是活动障碍的特殊姿势和体态。
目前针对本病没有特异的抗病毒治疗,在急性发病期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比如休息、补充水分、缓解发热和疼痛等。对于慢性患者或病情反复患者,可使用甲氨蝶呤、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持续多年,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措施主要是尽量避免蚊子叮咬。疫苗尚在研发中。
基孔肯雅热常见,发病率高,可导致大规模暴发,在病毒传播地区可引起 1/3~3/4 的人群感染发病。
在过去十几年中,基孔肯雅热的暴发次数有增多,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已在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造成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 100 万人感染。
基孔肯雅热在非洲、亚洲、欧洲、印度洋和太平洋岛屿及美洲地区都有过暴发。在非洲的主要流行地区有坦桑尼亚、南非、津巴布韦、扎伊尔、塞内加尔、安哥拉、尼日利亚、乌干达、罗得西亚、科摩罗、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马约特岛、塞舌尔及法属留尼旺岛等国家和地区;在亚洲有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越南 泰国、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
我国境内出现过基孔肯雅热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 1~14 天,平均 3~7 天。
基孔肯雅热在潜伏期之后,会突然出现发热和身体不适等症状。
在基孔肯雅热暴发期间可出现严重的后果,包括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65 岁以上患者,和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基础慢性病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严重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心脏衰竭、心肌炎、急性肝炎、肾衰竭、出血和脑膜脑炎等。
留尼汪暴发流行的数据显示严重后果的估计发病率为每 100 000 人当中出现 17 人。
在毛里求斯、留尼汪、印度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暴发期间,都有死亡病例的报道,其中留尼汪死亡病例平均年龄为 78 岁。在 2006 年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期间,60 000 例感染病例在流行高峰期约 4 个月的死亡人数总计近 3 000 例。
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是一种单股正链 RNA 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可感染非人灵长类、乳鼠等动物。
基孔肯雅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对酸、热、脂溶剂、去污剂、漂白粉、酚、70% 酒精和甲醛敏感。
基孔肯雅热病毒可以直接侵犯人体导致生病: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并在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坏死和凋亡;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或胎儿死亡。
病毒还可以激发免疫机制导致生病:病毒大量复制后,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肝脏和关节等身体部位(特别是在关节组织中具有较高浓度),激发体内大量细胞因子、炎性因子等,引发炎症反应、细胞聚集,导致出现症状。
基孔肯雅热可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基孔肯雅热患者在疾病的第 1 周(这段时期内很可能是病毒血症期)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被蚊虫叮咬,这样可以减少将病毒通过蚊子传播给他人的风险。
人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无性别、职业和种族差异。但新老疫区,发病人群有差异。
有流行病学史,也就是生活在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或 12 天内有疫区旅行史,在发病前 12 天内有蚊虫叮咬史;又有典型表现,也就是急性发病,先出现发热,2~5 天后出现皮疹,多个关节剧烈疼痛,就需要怀疑基孔肯雅热。
首先,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32%~95% 的病例中可观察到关节周围水肿或肿胀;9%~41% 的病例可存在周围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于颈部);在部分患者中还可能观察到结膜炎。
然后,医生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协助诊断。包括:
病毒培养主要是用于医学研究,而非疾病诊断,分离出病毒后可以鉴定病毒株,对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很重要。
具有流行病学史,出现发热、皮疹、多关节剧烈疼痛的表现;无流行病学史,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以上这些患者称为疑似患者。
疑似患者辅助检查中任一项阳性,比如检查出基孔肯雅病毒 RNA,或是抗基孔肯雅病毒的 IgM 抗体 / IgG 抗体,或是分离出基孔肯雅病毒,就可以确诊。
基孔肯雅热急性期要与其他病毒感染进行鉴别。比如:
持续性或复发型基孔肯雅热,需要和慢性关节病变进行鉴别。比如:
感染科,传染科,发热门诊。
基孔肯雅热为自限性疾病,多数能自己好,故一般预后良好。
基孔肯雅热患者在患病的第 1 周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被蚊虫叮咬,应予以防蚊隔离,隔离期为发病后 5 天。这样可以减少将病毒通过蚊子再传播给他人。
基孔肯雅热在疾病急性期无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比如休息和补液,止痛和退热。一般不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药物。
对于持续性或复发性基孔肯雅热,主要是针对关节问题给予治疗。
基孔肯雅热为自限性疾病,多数能够彻底治愈,一般预后良好。
部分患者在其他症状缓解后,关节疼痛可持续多年,症状严重者只能保持身体弯曲的姿势,患者的活动减少,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新生儿如果被患病的母亲传染,以后很可能会出现认知问题。
饮食上没有特殊要求,推荐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发热时注意多饮水,防止脱水。
发病后 5 天之内需要隔离,发病大于 5 天就可以解除隔离。
母乳中未检测到基孔肯雅病毒,也未报道过通过母乳喂养传播基孔肯雅病毒。所以,即使是在基孔肯雅病毒流行地区,也鼓励妈妈们母乳喂养。
主要是尽量避免蚊虫叮咬。包括个人防护和环境控制措施。
目前还没有基孔肯雅热疫苗,疫苗尚在研发中。
感染过基孔肯雅热的人,不能获得终身免疫力,还会被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