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
就诊科室:血液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王国蓉

王国蓉血液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2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0月26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贫血是什么?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不足,不能对组织器官充分供氧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头痛、头晕、失眠、心慌、皮肤黏膜苍白等症状[1]

贫血的原因主要包括铁缺乏,叶酸缺乏,维生素 B12 缺乏,妊娠,病毒感染,长期接触 X 射线、镭等。此外,部分贫血也可由遗传因素导致[1]

由于贫血的病因较为多样,因此,本病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法。一般需根据病因给予治疗,经治疗后多可缓解[1]

贫血常见吗?

常见。但具体发病率尚无最新权威数据。根据 2010~201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国城市居民(不包括孕妇)贫血患病率为 9.7 %[2],即每一千位城市居民中,就有 97 人存在贫血。

贫血会遗传吗?

不一定。

由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通常不会遗传。但某些类型的贫血具有家族遗传性,如地中海贫血(是溶血性贫血的一种)等[1]

症状

贫血有哪些表现?

贫血的症状一般与贫血的病因、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贫血的发生速度等因素有关,具体如下:

  • 皮肤黏膜: 贫血后,面色、睑结膜、甲床(指甲颜色)、口唇颜色等会变得苍白,若贫血继续发展,皮肤会出现粗糙、皲裂等[1]
  • 神经系统: 表现为头晕、耳鸣、失眠、晕厥、视觉盲点、记忆力下降、肢端麻木,小儿贫血还会出现哭闹不安。
  • 呼吸系统: 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加快加深,重度贫血时还有可能会出现气短,端坐呼吸(指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的状态)[1]
  • 循环系统:表现为安静状态下或活动后心跳加快、心慌等[1]
  • 消化系统: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减退、便秘或者腹泻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还会有吞咽异物的感觉[1]。而异食癖是缺铁性贫血的特殊表现(患者会吃一些泥土、头发、树叶等不是食物的东西)。
  • 泌尿系统:重度失血性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少尿或无尿的症状[1]
  • 生殖系统:女性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或减少[1]
  • 免疫系统: 免疫力减低,儿童尤为显著,表现为容易生病[1]

贫血只在体检时发现,但没有贫血的表现,该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大部分贫血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而已,只要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即便相关临床表现不明显,也可诊断为贫血,更重要的是找出贫血的病因或引起贫血症状的原发疾病。

image

贫血可能会导致哪些严重后果?

贫血会影响疾病治疗的预后,增加妇女、儿童的死亡率及患病率,影响儿童的认知发育和生长发育[3]

贫血一定会嘴唇发白吗?

在没有寒冷刺激、饥饿的情况下,如果嘴唇颜色比之前明显发白,要考虑是否出现了贫血,最简单的确定方法就是去医院化验血常规。当然也有些人天生嘴唇颜色就比别人白,如果血常规没有异常,可以不用在意。

病因

贫血有哪些常见原因?

不同类型的贫血,发生的原因也不同,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缺铁性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导致[1]
  • 铁摄入不足:当铁需求量增加而未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时,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 铁吸收障碍:特别是胃大部切除后,食物会快速进入肠道,导致铁吸收减少,进而导致贫血。
  • 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导致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也会造成贫血。
  • 巨幼细胞贫血:主要由缺乏叶酸及维生素 B12 导致[1],长期不吃富含叶酸及维生素 B12 的食物会发生贫血。
  • 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与病毒感染(肝炎病毒等),使用氯霉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化疗药,长期接触X射线、镭等放射性元素有关[1]
  • 溶血性贫血:可能与遗传、血型不相容、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败血症、疟疾等)或者一些理化因素(大面积烧伤、亚硝酸盐中毒等)有关[1]
  • 失血性贫血:短时间内大量失血或长期慢性失血均会导致贫血的发生[1]

哪些人群容易患贫血?

  • 婴幼儿、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此类人群需铁量较大,若不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容易发生贫血[1]
  • 青少年:此类人群往往因为偏食而易发生贫血[1]
  • 接受胃切除术者:此类人群由于手术后,食物会快速进入肠道,导致铁吸收减少而易患贫血。
  • 胃肠道慢性出血者:包括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肿瘤等患者,由于慢性失血导致铁丢失而易发生贫血[1]
  • 与母亲血型不合的胎儿:主要发生在母亲 O 型而胎儿 A 型或 B 型。因为 O 型母亲在第一胎妊娠前已产生其他血型抗体,因此胎儿会发生溶血性贫血,出生后多见黄疸,严重者还会出现心力衰竭[4]

除此之外,月经过多者、长期血透者、有遗传性贫血家族史者、长期使用化疗药或其他可导致贫血的药物者、败血症患者、疟疾患者、大面积烧伤者等同样易发生贫血[1]

诊断

贫血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临床上一般以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来评价是否发生贫血[1]

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 <120 g/L,成年女性(非妊娠)血红蛋白 <110 g/L,孕妇血红蛋白 <100 g/L 即为贫血[1]

国外一般都以 1972 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诊断标准为基础,即在海平面地区,6个月到小于 6 岁的儿童血红蛋白 <110 g/L,6~14 岁儿童血红蛋白 <120 g/L,成年男性血红蛋白 <130 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 <120 g/L,孕妇血红蛋白 <110 g/L[1]

贫血的严重程度如何划分?

由于贫血的临床表现和贫血的轻重并不是对应关系,因此,贫血的轻重并不以临床表现为判断标准,而是以血红蛋白浓度的高低来划分。对于成年人:

  • 血红蛋白浓度大于 90 g/L 为轻度贫血;
  • 血红蛋白浓度在 60~90 g/L 之间为中度贫血;
  • 血红蛋白浓度在 30~60 g/L 之间为重度贫血;
  •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30 g/L 为极重度贫血[1]

重度、极重度贫血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伤害,尤其是极重度贫血,可威胁生命,需要立即纠正治疗。

诊断贫血应做哪些检查?

医生除了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家族史(了解贫血发生的遗传背景)、营养史(了解是否营养不良)、月经史(了解月经量是否正常)、既往史(了解既往是否做过手术、是否患有导致慢性失血的疾病)、用药史(是否服用可能导致贫血的药物)、危险因素暴露史(是否接触放射性元素)外,还需进行以下检查,才可诊断本病[1]

  • 外周血常规: 诊断贫血最直观最重要的检查是外周血常规,不但可以知道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多少,反映贫血的程度,还可以判断红细胞的大小,粗略的分析大概产生贫血的原因[1]
  • 外周血涂片检查:可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或形态改变,判断是否有异常细胞等[1]
  • 骨髓检查: 即用穿刺针抽取部分骨髓进行化验,包括骨髓细胞涂片分类和骨髓活检。涂片分类可反映骨髓细胞生长情况、形态变化,骨髓活检主要反映骨髓造血组织的结构、细胞成分和形态变化[1]

除此以外,可能还会进行血清铁、叶酸、维生素 B12含量 测定,肝肾功能检查,基因检测,大便隐血试验,内镜检查等,以明确贫血的病因[1]

治疗

贫血先挂什么科?

血液科。

若为急性出血引起的贫血,也可先挂急诊科。

贫血如何治疗?

治疗贫血的关键在于找到贫血的原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有效纠正贫血。

药物治疗:

  • 铁剂:常用的有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可补充人体所需的铁,适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但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牙齿变黑的情况,因此最好选择在餐后服用[1]
  • 叶酸、维生素 B12:可补充人体所需的叶酸、维生素 B12,适用于巨幼细胞贫血的患者,偶见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1]
  • 环孢素+雄激素:环孢素可以抑制 T 淋巴细胞对造血细胞的破坏,使机体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而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两者联合使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较好,但可能引起消化道不适、肝肾功能损害等[1]
  • 糖皮质激素:常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降低机体免疫反应,适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但可能引起体重增加、下肢浮肿、肌无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1]

手术治疗:

  • 脾切除术:脾脏是红细胞发生破坏的主要场所,切除脾脏可以有效改善贫血。适用于激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激素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1]
  •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彻底治愈再生障碍性贫血,但患者在治疗前须接受大剂量的化疗,然后再回输造血干细胞。但移植后可能会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为皮肤充血、痒痛、腹泻、恶心、呕吐等[5]

对症治疗: 适用于贫血症状严重的患者。

  • 重度贫血、急性大量失血的患者应立即输血和(或)止血,迅速恢复血容量并纠正贫血[1]
  • 对贫血合并感染者,需进行抗感染治疗[1]

image

贫血患者通过饮食调整能否治疗贫血?

部分贫血患者,通过调整饮食,可以改善贫血症状,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通过进食含铁丰富食物,可以改善或治愈贫血[1]

贫血的输血疗法是什么?

输血是治疗贫血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因副作用和并发症较多,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对于血红蛋白浓度在 70 g/L 以下的重度、极重度贫血和急性失血超过总容量的 30%的患者,原则上都要求输血治疗[6,7]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输血前还要综合评估,如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慢性疾病,由于患者长期处于贫血状态,机体对贫血的耐受程度较大,虽然血红蛋白较低,但临床症状不明显,可以暂时不输血[6]

贫血患者哪些情况不适宜输血或应少输血?

对于贫血的患者,治疗重点应该是病因治疗,只有当病情紧急或普通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选择输血,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以下情况输血应慎重:

  • 尿毒症、高钾血症的患者应尽可能少输血[6]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尽可能避免输血,如必须输血,则在输血前应接受抗过敏治疗,同时输血速度需缓慢[6]
  • 如果要选择骨髓移植,要尽可能少输血或不输血,如果必须输血,则选择输注辐照后的血液[6]
  • 患有心功能不全或极重度的贫血,输血量应该较常规输注量少,输血速度应缓慢[6]

贫血能治愈吗?

由营养因素导致的贫血,只要造血原料补充足够,贫血最终会治愈[1]

由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则预后取决于病因的治疗情况[1]

生活

贫血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 营养均衡,荤素搭配,避免挑食。
  • 缺铁性贫血患者多吃牛肉、鸡肉、动物内脏等含铁丰富的食物,非动物性食物可以选择新鲜绿叶蔬菜(菠菜、苋菜等)、黑木耳、紫菜、黑芝麻等。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橘子、西红柿等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 C 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还应减少咖啡、可可、浓茶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会影响铁的吸收[3,8]
  • 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多吃富含叶酸的食物,如黄豆、菠菜、芹菜等;多吃富含维生素 B12的食物,如猪肝、海蜇、鸡蛋等[8]

贫血患者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由于贫血会导致患者的机体耐受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所以在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以劳动后不感觉疲乏、头晕为宜。尽量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搬运重物等),或者可在劳动期间增加休息的时间。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中老年人可以打太极、跳广场舞;年轻人可以选择慢跑、瑜伽等方式。避免剧烈或对抗性强的运动,如篮球、拳击等。

预防

贫血如何预防?

  • 膳食均衡,荤素搭配合理,不挑食,不偏食。
  • 婴儿满 6 个月后应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辅食[3]
  • 定期体检,以便于早发现早诊治。贫血易发人群应增加体检频率。
  • 存在于原发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原发病。
  • 不过量喝咖啡浓茶等饮品[5]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