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肺腺癌属于肺癌的一种常见类型,可发生于微小支气管或中央气道,亦可在气管外生长或循肺泡壁蔓延[1]。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吸烟、职业因素、环境因素、电离辐射、遗传因素等有关。
多见于女性[1],一般生长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少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很可能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常见。在我国,肺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长,几乎占全部肺癌的 50%(即 100 位肺癌患者中约有 50 位是肺腺癌患者),2020年全球新发肺癌病例约220万[2]。
早期诊断的患者 5 年生存率达到53%,只有15%的病例在肿瘤仍处于局限状态时及时确定,所有阶段的总 5 年生存率仍然低至16%~17%[3]。
根据 2015 年世界卫生组织肺肿瘤分型标准,可分为:
呼吸内科、肿瘤科或胸外科。
肺腺癌起病隐匿,生长缓慢,发展过程一般为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
在该过程中,细胞和结构的异型性(与正常的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不断增加,约 75%的病人就诊时已是肺腺癌晚期[1]。
会。肺腺癌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包括 EGFR 基因、KRAS 基因、EML4-ALK 融合基因等,患者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亲兄弟姐妹)中患病的风险较大[4]。
血清肿瘤标志物:用于肺腺癌的早期诊断,CEA(癌胚抗原)与 CYfta 21-1(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的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肺腺癌的诊断阳性率[3]。
病理检查:是诊断肺腺癌的金标准,通过纵膈镜、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进行采样,在显微镜下检查样本中是否含有癌细胞[3]。
影像学检查:包括CT检查、X线检查 、MRI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肺内异常病变,了解病灶的具体位置、大小和性质,用于早期筛查肺腺癌,排除其他肺部良性病变。
许多良性肿瘤在影像学上与恶性肿瘤相似,特别是支气管腺瘤和错构瘤,且都会出现咳嗽、痰血、喘鸣的症状,故容易与肺腺癌混淆。需要通过病理检查加以鉴别。
是的,手术治疗是早期肺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适用于癌症病灶出现在单侧肺部及附近淋巴结的患者。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肿瘤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向选择手术方式,如果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一般不建议手术治疗。
主要包括:
部分早期肺腺癌患者,手术 3~6 个月后如无特殊症状,可不用其他治疗,保持随访即可。而中、晚期肺腺癌则一般需要长期治疗 10~12 个月左右,具体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发展而定。
肺腺癌早期和中期有治愈的希望,晚期则无法彻底治愈,但可以通过规范治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患者应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比如牛奶、瘦肉、鱼肉、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芹菜、猕猴桃、苹果等)等,提高机体抵抗力。
若患者无法正常吞咽,则应通过软食(如煮烂的饺子、馄饨)、半流食(如烂面、米粥)或流食(如不含米粒的米汤、牛奶、鲜榨果汁等)补充身体所需的养分。如通过饮食仍不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可通过肠内营养制剂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需要复查。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监测疗效,及时发现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在治疗后两年内,每 3 个月复查1次;2~5 年内,每半年复查 1 次;5 年后每年复查 1 次。
肺腺癌的病因未完全明确,因此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手段。但在生活、工作中可尽量避免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来预防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