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由于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预后等方面与其他肺癌类型有巨大差别,因此将小细胞肺癌以外的肺癌统称为非小细胞肺癌。
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起源于神经内分泌,恶性程度较高,发展快速,并且易转移。
常见症状有咳嗽、血痰、胸痛等。虽然早期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敏感,但是会迅速耐药,预后比较差[1]。
较为常见。
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最多的就是肺癌,其中新发病例约 78.7 万,死亡病例约 63.1 万[2]。其中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 10%~15%[3],即为每 100 个患有肺癌的患者,就有 10~15 人患的是小细胞肺癌。
根据肿瘤组织的细胞学特征分为以下几种:
燕麦细胞型:多数燕麦细胞型的癌细胞是圆形或者菱形的,形似「燕麦」。多发生于大支气管,在支气管黏膜下沿着支气管生长,像老鼠尾巴一样的狭窄,并迅速穿破支气管壁向外生长[4]。
中间细胞型:除了浸润支气管外,还常常侵袭至黏膜表面,表现为支气管管腔被包绕,合并腔内结节或息肉样物,可能会伴有肺不张等表现[4]。
复合燕麦细胞型:具有以上两种类型的特点[4]。
根据病变位置分为以下两种:
局限期:局限于同侧半胸[5];
广泛期:一旦出现癌症散播到对侧肺脏、转移到对侧淋巴结、血行转移等情况,则归于广泛期[5]。
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是当疾病发生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引起以下症状:
小细胞肺癌侵犯邻近组织器官所导致的临床表现:
小细胞肺癌转移的症状:
副癌综合征:部分患者由于肿瘤产生的神经内分泌物质,可在临床上呈现多种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常出现的怕热、突眼;库欣综合征患者常出现的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等症状[5]。
小细胞肺癌的病因至今不完全明确,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吸烟:长期大量吸烟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吸烟越多、开始时间越早、时间越久,患病风险越高[1]。
大气污染:包括室外大环境污染和室内小环境污染。各种工业废气、雾霾和粉尘等,可导致小细胞肺癌发病率的上升。由抽烟、烧煤、做饭产生的烹饪油烟等导致的室内污染也是导致肺癌发生不容忽视的原因[1]。
职业接触:长期接触砷、镉、铬、镍、石棉、煤炼焦过程、氡、电离辐射等物质者更易患病[1]。
遗传易感性:有家族史的患者(直系亲属曾肺癌者)可能更易患病[1]。
有可能会遗传。
许多研究资料显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以及肿瘤所处的微环境密切相关。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具有家族史的女性患病风险比男性更大[5]。
已经出现持续性咳嗽、痰中带血、轻度胸痛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长期吸烟、吸烟年龄较早、吸烟较多者,有环境、职业暴露者或有家族史者等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体检。
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包括肺内病变的定位以及肿瘤的分期两大步骤,诊断手段根据先简单后复杂、先无创后有创的原则进行选择[5]:
呼吸内科、肿瘤科、胸外科。
对于需要化疗或靶向用药的患者,可以去呼吸内科或肿瘤科治疗。
对于需要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至胸外科就诊。
由于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虽然早期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敏感,但是会迅速耐药,一般预后较差[1]。但通过规范化化疗和放疗,可以延缓肿瘤生长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经过纵膈镜或其他纵膈检查来判断是否发生纵膈转移。一般手术首选肺叶切除以及纵膈淋巴结清扫,完全切除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进行常规化疗,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在术后同时进行化疗及纵膈放疗[5]。
化学药物治疗:目前依托泊苷和顺铂的使用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方案,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相比,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期[5]。
如果是第一次接受化疗,医生常常会为患者选择一个包含铂类药物的双药物化疗方案,比如顺铂、卡铂、奈达铂等等,对于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患者(临床上有一套评分系统专门用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还会联合一个其他化疗药物。
不同化疗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研究证实通过不同作用机理药物的联合使用,从多个途径攻击癌细胞,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在化疗过程中或者化疗后,发现病情进展,这时就需要换用另一种化疗药物或者靶向治疗药物。换药时就有更多的选择,比如:紫杉醇类,培美曲塞,吉西他滨等等,各有利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下一个治疗方案。
放射治疗:用于病灶局限、因解剖原因不便手术或其他原因不能手术者,若辅以化疗,可提高疗效。已经广泛转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远处转移病灶经过化疗控制后,加用放疗也可以提高肿瘤控制率,延长生存期。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小细胞肺癌最为敏感,所以放射剂量较小[1]。
靶向治疗:有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轻的优点。常用药物有如纳武利尤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对于改善症状和延长生存期有效[1]。
化疗不但可以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的人体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后者就是所谓的副反应。
提到副反应,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掉头发。但是,不是所有化疗药物都会导致脱发,也不仅仅是脱发。所以当医生告诉你不会掉头发时,千万不要感到奇怪。
其实多数化疗药物的最常见副反应是白细胞降低。所以化疗前后医生都会要求抽血检查,白细胞严重降低的患者需要打「升白针」帮助白细胞恢复,有些患者甚至需要延迟化疗或暂停化疗。
化疗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副反应:如恶性呕吐、食欲差、乏力、血小板降低、贫血、化疗药物过敏等等。
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患者需要关注咳嗽、胸痛或体重下降等症状、体征是否有所减轻,以及是否有新的症状出现。若出现头疼、呕吐、皮肤发黄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此外,患者需要根据医嘱进行复查,复查时间根据患者个人情况不同而有所差距,一般会通过 CT、增强 CT 等检查,来判断患者病情是否有新的进展。
由于小细胞肺癌的病因未知,所以并不能完全预防,但是可以通过远离危险因素来降低患病风险。
国内外证据表明,对肺癌高风险人群(如吸烟人群、常暴露于二手烟环境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者、长期暴露于石棉、氡、镍等危险物质者、有肺癌家族史者)进行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肺癌,改善预后,降低肺癌死亡率。 肺癌发病率在 44 岁之前处于较水平 ,45 岁之后快速上升 ,80~84 岁达到高峰其后下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