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范运柱

范运柱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魏玮

魏玮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04月2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2年08月30日

内容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内容

上火是什么?

上火,在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热气,还有湿滞、湿毒、湿热,也指向上火。

实际上,医学并没有「上火」的概念和诊断。

「上火」一词主要来自民间俗称,是大众对身体的一些状况下的结论,对一类病情轻微但易反复的症状统称,多由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辛热」食物等引起,以身体局部皮肤、黏膜出现「红肿热痛」症状为主,伴或不伴全身症状 / 反应。

上火有什么症状?

通过查找文献、网络用户调研和留言,搜集了会被称为「上火」的情况,常见有以下系统的疾病 / 症状表现之一:

  • 口腔症状:口臭、嘴角长泡、裂嘴角、嘴角痛、口腔溃疡、牙痛、牙龈肿痛、牙龈出血,等等;
  • 眼耳鼻喉:眼干涩、眼屎多、耳鸣、耳朵痛、鼻子痛、流鼻血、喉咙痛,等等;
  • 呼吸系统:咳嗽、有痰,等等;
  • 消化系统:大便粘腻、便秘,等等;
  • 泌尿系统:小便黄、小便痛,等等;
  • 皮肤症状:长痘、长疖子、长疹子、湿疹、尿布疹,等等。

在一些地区,烦躁易怒、心烦失眠、中暑、糖尿病、中风等,也会被称为「上火」。

上火是什么原因?

人们几乎都认为是「食物」导致的上火,可能会去喝一些去火的草药或凉茶来降火。我们从上火的症状出发,找了一下「上火」的源头:

传统医学:传统医学中各类跟「火、热」有关的病证,刚好包括上述各系统「上火」的症状表现。

  • 即「上火」可能来源于传统医学理论——「火曰炎上」、医案病名——「上火疮」、医案或典籍描述——「上火」,以及中医病证——「五脏六腑之火证」等等,是们对文献记载的综合理解。
  • 比如,「肝火上炎」会眼屎多、结膜炎,「胃火上攻」会口舌生疮(口唇疱疹、口角炎、口腔溃疡)、牙痛、口臭,「心火炽盛」会烦躁、失眠,等等,五脏六腑都有「火证」。

现代医学:身体各部位出现的「炎症」症状(即发炎,红肿热痛),可以匹配到上述「上火」的症状表现中。

  • 这些炎症包括: ① 感染性炎症,即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② 非感染性炎症,常见有过敏(食物或接触物过敏会导致皮肤黏膜出现红肿热痛,甚至溃疡的炎症表现)、物理 / 化学对组织的损伤、异物,以及组织坏死、其它病理变化。
  • 比如,「牙龈炎」有牙龈肿痛、牙龈出血,「咽喉炎」有咽喉痛,「鼻炎」有鼻痛、流鼻血,单纯疱疹有「口唇生疮」,「橘子过敏」有咽喉痛、口腔溃疡或唇舌红肿,等等。

民间俗称:人们出现上述相关症状时,但对医学知识又不了解,无法用具体病因来解释,就会把这些症状称为「上火」,并代代相传,形成共识。

上火口臭是什么原因?

生理性口臭跟食物气味、不注意口腔卫生有关,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齿、漱口后可以减轻。一般不会被称为「上火」。

「上火口臭」通常是指人们保持着平时的卫生习惯,突然加重或出现的口臭,加强口腔清洁卫生也无法快速缓解。通常属于病理性口臭。

其中常见原因包括口干、口腔溃疡、舌苔过厚、牙缝食物嵌塞、牙周炎、牙龈炎、龋齿、鼻窦炎、扁桃体炎、扁桃体结石、支气管炎、肺炎,等等。

  • 如果是舌苔变得过厚,即使加强口服清洁卫生,其引发的口臭不会在一天内显著改善。
  • 胃肠道原因导致的口臭罕见,比如食管胃憩室、胃结肠瘘。
  • 人们常常认为是消化不良、便秘、反酸等导致的口臭,但这里面没有因果关系。只是身体发生「炎症」时,比较容易影响到消化系统,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比如感冒、发热时,也容易伴随消化不良、便秘。

上火口臭怎么去火?

如果若明确了口臭的原因,需要进行对因治疗,通常是由口腔科、耳鼻喉科或呼吸科医生评估。

更多口臭的原因,以及原因不明时口臭的缓解方法,可以参考「口臭」词条和「口臭」科普。

上火口腔溃疡(口舌生疮)是什么原因?

口舌生疮,通常包括口腔溃疡、口角炎(裂嘴角、嘴角痛)、口唇疱疹(嘴角长泡、口唇长泡),是最容易被简单粗暴的定义为「上火」的问题。

  1. 大家常发生的单纯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是口腔黏膜的免疫失调,和口腔黏膜对损伤的一种反应(炎症反应)。
    • 食物过敏会加重口腔溃疡。日常生活中也有人进食特定的食物后出现口腔溃疡或口唇疱疹(比如橘子),但是不是由食物过敏引起,或者巧合,还是综合其它影响(心理因素),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2. 外界的刺激也会引发局部炎症。比如口角炎,除了细菌、真菌等感染因素,口水或食物汁液浸渍也是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嘴角发红、糜烂,这也是免疫系统在对抗炎症的反应过程。
  3. 成人和儿童中,单纯疱疹病毒 1 型感染非常常见,并且容易复发,常表现为「口唇疱疹」,这大概是被描述成「上火」最常见原因。

上火口腔溃疡(口舌生疮)怎么去火?

不同症状有不同原因,除了针对症状护理外,还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以参考相应的词条介绍:

  1. 口腔溃疡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期间多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即可,一般在 7~14 天可以自行愈合(复发性口腔溃疡恢复时间久一些)。
  2. 口角炎有多种不同的原因类型,具体治疗和护理方法参考口角炎。
  3. 口唇疱疹在成人主要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儿童人群中常见的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单纯疱疹等。确诊感染病毒后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有的不需要用药)和护理。

吃橘子上火是什么原因?

部分人进食柑橘类食物后,会出现口唇疱疹、口腔溃疡、牙龈肿胀、咽喉干痛、鼻子发热发痛、流鼻血等症状。可能跟以下机制有关:

  1. 有研究认为,橘子中含糖量较高,若摄入过多,人体活动未能消耗完这些热量(糖分),且机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将糖分转化为其它非糖物质等,使体内热量过高、局部高糖高渗状态,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上火」症状。
    • 除了柑橘类食物,其它高热量水果也有这种情况,比如荔枝、榴莲、芒果等。
  2. 还研究发现,随着柑橘果肉冻干粉溶液浓度的增加,其促炎作用(诱发炎症)越来越明显。
    • 柑橘果实中的某些水溶性提取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 Citsh1 蛋白,能够诱导炎症因子过量表达,导致机体有红、肿、热、胀、痛等「上火」表现。
  3. 还有可能是柑橘过敏(包括过敏和接触刺激),诱发机体过敏性炎症,以及其它炎症因子,造成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反应,导致「上火」表现。
    • 人体在这种无菌炎症发生后,容易继发感染。但目前现代医学对炎症的机理和过程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还需要更多研究支持。

橘子和橘络一起吃却不上火是什么原因?

生活中会有这个奇怪的现象——有的人只吃橘子会出现「上火」(现代医学归在「炎症」范畴),但同时吃橘子和白色的橘络,却不容易出现「上火」。

我们从橘络的主要成分入手,探查原因:

  • 橘络提取物主要成分以橙皮苷、槲皮素、柚皮芸香苷为主,是柑橘类黄酮糖苷。以这类成分为代表的药物叫「芦丁片」,主要成分是「芦丁(Rutin)」。
  • 对芦丁的药理研究表明,它可以维持血管弹性,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其脆性与通透性,也有抗炎(消炎)、抗过敏等作用。

所以,同时进食橘子和橘络不出现「上火」现象,可能跟橘络的这些作用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理研究仅局限于动物试验和体外试验,还缺乏更高质量的证据证明;而且由于人体对芦丁吸收率不高、排泄代谢快、生物利用度低,也限制了它作为治疗药物的潜力。

喝奶粉上火是什么原因?

部分婴幼儿在喝奶粉后出现便秘等「上火」的症状,这可能跟奶粉中下列特点有关:

  • 诱发身体免疫反应的成分增多:过敏原较多、寡肽类分子物质的增多;
  • 利于身体免疫调节的成分减少:免疫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寡糖成分减少。

受这些综合因素影响,宝宝进食奶粉后,会引起肠道黏膜发生免疫反应,诱发身体局部出现轻微炎症。临床会表现为口干舌燥、便秘、腹痛、便血、胀气、消化不良(即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等,即俗称的「上火」。

喝奶粉上火怎么去火?

喝奶粉「上火」,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应该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评估原因,必要时使用水解配方奶粉替代普通配方,以及慢慢过渡。较大儿童及成人,可以选择酸奶、舒化奶、高温牛奶,或者其它加工奶制品。

如果仍有「上火」症状,可以回避奶类食物,或者在过敏科或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进奶类食物过渡脱敏(耐受)。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