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胥伶杰

胥伶杰急诊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0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呼吸衰竭是什么?

体内氧气不足或二氧化碳过多,达到一定数值,就可以说是呼吸衰竭。

它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老百姓经常说的「呼吸快不行了、快没气了」很多情况下是呼吸衰竭,但很多其他因素,如情绪紧张、心脏病发等,也可能表现为类似症状,但有时经过检查并不是真正的呼吸衰竭。

另外「老慢支」患者也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的表现,也就是医学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同时还可能出现精神异常兴奋甚至躁狂的状况,然后逐渐变得神志不清。

呼吸是什么?

简单地说,呼吸是人体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

  •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 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怎样确定?

一次吸气加一次呼气就是一次呼吸,其标志为胸部或腹部的一次起伏,主要表现为胸部起伏的呼吸称为胸式呼吸,主要表现为腹部起伏的呼吸称为腹式呼吸,这两种都是正常的呼吸形式。此外,还可以用棉丝(有无飘动)、镜子(有无起雾)放置在口鼻等气体进出的位置,观察有无气流发生。

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构成?

人体的呼吸系统主要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构成。除了鼻之外,任何部位的病变或阻塞,都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氧为什么对人体那么重要?

人的任何细胞要活着必须有营养物质,必须进行物质代谢。在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需要消耗氧,否则无法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

症状

呼吸衰竭患者一般有哪些表现?

除原发病症状外,可出现以下症状:

  • 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呼吸急促、胸闷等。

  • 心血管系统: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室颤、心跳骤停等。

  •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嗜睡、抽搐、昏迷等。

  •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

  • 其它:口唇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等。

肺性脑病是什么?

指患者本身没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而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严重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严重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神经、精神异常症状表现,常出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加重的过程中。

慢阻肺患者出现肺性脑病时有哪些表现?

开始时可出现睡眠倒错,即白天思睡而夜间失眠,晨起因夜间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头痛。精神症状可表现为神志恍惚、淡漠、嗜睡、朦胧或不同程度的昏迷,也可表现为兴奋、多语、烦躁不安、抽搐等。

呼吸衰竭时是不是老觉得呼吸困难,提不上气?

呼吸衰竭不等同于呼吸困难,应到医院行相关检查来确诊。而且很多疾病可引起呼吸困难,应注意鉴别,以免延误病情。

呼吸衰竭分为哪几类?

确诊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不吸氧时,都存在低氧血症。不存在废气(二氧化碳)无法排出时称为 Ⅰ 型呼吸衰竭 ;废气无法排出时称 Ⅱ 型呼吸衰竭。

按病程发生快慢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是指因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病变、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等其他疾病突然出现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多出现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如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

呼吸衰竭对身体其他脏器的损害有哪些?

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中毒,损害全身各脏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对脑的影响:头痛、兴奋、烦躁、嗜睡、昏迷、抽搐等;

  • 对心血管影响:心慌、胸闷、心律失常、心脏停搏等;

  • 其他:肝酶增高、血肌酐增高、消化道出血、尿量减少、无尿、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甚至死亡。

病因

呼吸衰竭容易发生在哪些人身上?

  • 由于肺脏与外界大气相通,容易遭受各种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的攻击,但是不用太过担心,因为正常机体有防御机制,能够有效清除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 但新生儿、高龄患者、吸烟者、恶性肿瘤患者、糖尿病患者、艾滋病患者、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患者、营养不良人群、长期卧床患者、胸廓畸形患者,这些人群清除呼吸道病原体、有害物质能力减弱,他们的肺脏容易遭受打击,自然成为呼吸衰竭高危人群。此外,对于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症、重症肺结核(肺毁损)等患者,肺结构发生变形,通气功能障碍,一个普通感冒,咳痰不畅就可以成为呼吸衰竭的促发因素,值得重视。

呼吸衰竭什么季节容易发生?

  • 寒冷季节和季节交替时,呼吸道感染发生几率大,温差也会造成气道收缩,可能诱发哮喘、呼吸衰竭。哮喘患者还要特别警惕「花粉季节」。这个时期患者可能因对「花粉」过敏而突发哮喘、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可由哪些病导致?

呼吸衰竭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这两类呼吸衰竭有不同的病因。

  • 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

    • 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炎、呼吸道异物、肺栓塞、严重气胸、胸部外伤等;
    • 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等;
    •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脑炎、中毒、药物过量等。
  • 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

    • 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尘肺、胸廓畸形等;
    • 心血管系统:肺动脉高血压、心肌病;
    •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脊髓损伤、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等。
诊断

呼吸衰竭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 8kPa(60 mmHg ),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 6.65 kPa(50 mmHg ),即为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是怎么回事?

  • 急性呼吸衰竭多见于原来肺功能正常的病人,因肺部及其他脏器疾病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如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液中的大量炎症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聚集到肺脏,使肺脏损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再举一例,脑部是控制呼吸的「高级司令部」,如脑部控制呼吸功能的部位发生病变(如中风),可以抑制呼吸功能,造成急性呼吸衰竭。部分肺部自身疾病,如重症肺炎,也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 慢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阻肺、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他们往往因呼吸系统感染(感冒、支气管炎、肺炎)使肺功能进一步恶化,导致呼吸衰竭。这类患者肺功能破坏逐渐加重,机体可能已部分适应缺氧、二氧化碳中毒,他们较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症状轻,但常常因为不重视更容易耽误病情。

呼吸衰竭病人查「血气」是什么?

这里的「血气」指的是动脉血气分析,是指对动脉血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及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

它是呼吸衰竭诊断中最重要的辅助检查,利用它可以有效区分患者是哪一型的呼吸衰竭,并了解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及酸碱失衡情况。

呼吸衰竭的患者一般要做哪些检查?

常规检查主要有血气分析、电解质检查、痰液检查等,若患者病情许可也会做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

  • 血气分析: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吸氧患者经公式换算为未吸氧下数值)提示动脉血氧分压低于 8 kPa(60 mmHg ),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 6.65 kPa(50 mmHg ),即为Ⅰ型呼吸衰竭;若动脉血氧分压低于 8 kPa(60 mmHg ),同时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 6.65 kPa(50 mmHg ),即为Ⅱ型呼吸衰竭;

  • 电解质检查: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常伴有高钾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常有低钾和低氯血症;

  • 痰涂片与细菌培养的检查结果,为后一步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不同原发病的重要检查方法,可指导后期相应的治疗方案。

呼吸衰竭的病因如何鉴别?

呼吸衰竭患者表现多种多样,且病因不同,加以鉴别。

  • 若患者为高瘦青少年,突发胸痛后出现气急,应考虑气胸引起的呼吸衰竭表现;

  • 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同时合并咯血,应警惕肺梗死;

  • 夜间发作性端坐呼吸(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的状态)提示左心衰竭或支气管哮喘发作;

  • 若为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则应警惕气道异物;

  • 慢性进行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

具体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等加以确定。

治疗

呼吸衰竭患者是不是无法治疗了?

不是的。

急性呼吸衰竭如果处理及时、恰当,可以完全康复。相当一部分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经积极抢救是可以渡过危险期的,病情稳定后只要预防和及时处理呼吸道感染等诱因,尽可能延缓肺功能恶化,大多数患者可以保持相对不错的生活质量,病人及家属要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诊治。

呼吸衰竭应该看医院哪个科?

病因不明确且生命体征不平稳时,应到急诊科稳定生命体征并初步寻找病因,病情允许应至呼吸内科就诊,必要时转入呼吸相关重症医学科。

此外,如果已经明确呼吸衰竭的病因,应至相应疾病科室就诊。

呼吸衰竭患者应如何治疗和照顾?

  • 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治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予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祛痰药物;

  • 有咳痰能力的患者,要鼓励咳痰,老年患者要定时助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若咳嗽不影响生活、睡眠,不宜使用药物过度镇咳,否则有增加痰液窒息的风险;

  • 纠正患者缺氧情况,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 严重缺氧和(或)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及时使用呼吸机治疗。

呼吸衰竭患者纠正缺氧是不是吸氧浓度越高越好?

不是的。

对于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采用控制性低浓度给氧(控制氧气流量一般为每分钟 1 ~ 2 L )。

高流量吸氧可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二氧化碳蓄积,引发肺性脑病,造成病情恶化,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呼吸衰竭可以不住院治疗的吗?

具体视病情而定。慢性病人住院治疗后,部分病人的指标可达到完全正常,可考虑在门诊治疗,甚至在家中通过吸氧及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法得到有效控制,严重者宜住院治疗。

呼吸衰竭导致的肺性脑病怎样治疗?

由于罪魁祸首是缺氧和二氧化碳中毒。治疗的重点是氧疗改善缺氧和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 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可改善缺氧症状。

  • 重症患者还需使用呼吸机。呼吸机如同一个气泵,能够帮助患者呼吸,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肺脏,同时促进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 气道痉挛、痰液阻塞也是加重肺性脑病的因素,所以也需合理使用解痉、祛痰药物,缓解气道阻塞,改善通气。

呼吸衰竭患者可以使用吗啡吗?

一般来说不可以,因为吗啡能抑制呼吸,使呼吸衰竭加重,甚至导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但是如果已经使用呼吸机治疗,呼吸机替代患者自己用力,需要患者安静配合、没有其他不能使用的指标时,并不是完全不可以使用。

image

生活

呼吸衰竭由慢阻肺导致的患者,医生建议长期家庭氧疗,每天应使用多长时间?可以偶尔吸一会儿吗?

当然不是。

每天应给予 15 小时以上的低流量吸氧氧疗,偶尔吸一吸是起不到治疗效果的。长期坚持,不仅仅缓解症状,同时也可以减慢疾病的进展。

呼吸衰竭患者家里购买了家庭制氧机,使用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吸氧前用棉签蘸清水清洁吸氧者鼻孔,首次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后再使用,注意用氧安全,鼻塞、面罩、湿化瓶等均应定期消毒。

呼吸衰竭患者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急性期可鼻饲或流质饮食,病情稳定后可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食;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康复后可普食或半流质饮食如蛋羹、肉末面食、馄饨等。

呼吸衰竭患者饮食需要根据病情调整,例如若是二型呼吸衰竭,需要减少碳水化合物供能,增加脂肪供能等。

呼吸衰竭患者可以通过加强运动锻炼促进康复吗?

急性期时应该绝对卧床休息,可在床上活动四肢,勤翻身以防皮肤受损,保证充足的睡眠;缓解期可坐起并在床边活动,逐渐增大活动范围,切勿急于求成。

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康复期的「呼吸操」 究竟怎么做?

具体做法是:闭着嘴,用鼻子吸气,然后把嘴缩小缩唇吐气。

有点类似于深呼吸。但尽量将呼气时间延长,慢慢吸气、吐气。

如果呼吸频率太快,还没深吸到底气又出去了是无效的。

做家务或静坐时都可以练呼吸操,每天练 10 ~ 15 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什么?

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应注意继续家庭氧疗,遵医嘱用药,预防和及时处理呼吸道感染,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定时专科门诊复查,如出现气促、紫绀等请即就医。

预防

呼吸衰竭该如何预防呢?

  • 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基础疾病,解除支气管痉挛,减少支气管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减少能量消耗。

  • 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坚持力所能及的锻炼,每天作呼吸操,增强呼吸肌的活动功能。

  • 对于年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抵抗力差的患者,可以定期注射肺炎球菌等疫苗,预防感染发生。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