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症状[1],持续时间较短,几秒到数十秒不等,发作时疼痛难忍,下肢肌肉痉挛最为常见。常与缺钙、受凉、神经压迫、工作劳累、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
肌肉痉挛的症状有局部肌肉抽动和全身肌肉抽动。
肌肉痉挛的高发人群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具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睡眠姿势不当的人群,运动量较大的人群,以及受其他致病因素影响的人群。
缺钙是肌肉痉挛的原因之一,但出现肌肉痉挛不一定都是缺钙。
当人体血液中钙含量低时,会使人体神经传导一部分缺失,当缺失严重时则会出现肌肉痉挛。因缺钙而产生肌肉痉挛的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骨量下降,钙流失严重,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这类肌肉痉挛的人群可以针对骨质疏松进行治疗,肌肉痉挛也可得到缓解[2]。
但肌肉痉挛与受凉、神经压迫、运动量过大、工作劳累、睡眠不足等密切相关,并不仅仅是缺钙导致的。患者出现肌肉痉挛需要先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
肌肉痉挛症状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发作频率低的情况下通常不需要就医,可对痉挛肌肉进行按揉缓解。
若因基础疾病等全身性原因引起的肌肉痉挛,一般需要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针对基础疾病进行规范治疗。
若因不明原因产生局部痉挛,且难以缓解,需要及时就医,明确发病原因,以免延误病情。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痉挛部位和病因的不同,一般建议去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或骨科就诊。
患者就诊后,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相关基础疾病,以及肌肉痉挛的发病症状、频率等[3]。
同时结合肌电图、颅脑 CT 检查、血清钙等相关辅助检查。
肌肉痉挛可能与患者骨质疏松,受凉,神经压迫,劳累过度、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
长时间、高频率的肌肉痉挛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导致局部肌肉损伤。若是原发性疾病导致的肌肉痉挛长期未得到缓解,需警惕原发性疾病的发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