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肛周锥状突起
就诊科室:儿科
词条作者
范运柱

范运柱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王秋华

王秋华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8月1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是什么?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infantile perianal pyramidal protrusion,IPPP)是一种肛周良性病变,又叫婴儿肛周楔形突起,也曾被描述为皮赘或皮肤皱襞。

临床少见,病例几乎均为女孩,常发生于婴幼儿期,3 岁以上少见。

病变常为带蒂的锥状突出,表面光滑,呈红色或玫瑰色,病变无触痛,通常无需治疗。临床病程呈反复肿大,最终可消退。

可能伴便秘、尿布皮炎或硬化性苔藓等以及其它刺激,但病变的治愈与便秘等的消失不同步。

症状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有什么表现?

为父母偶然发现的宝宝的肛门「赘肉」,可在出生时就被发现,也可在婴幼儿期出现。病变具有强烈的女性趋向,临床病例几乎均为女孩。

特征是在肛门周围有 5~30 mm不等的单个突起,以锥体状(图 1)为主,最常见于肛门中线前方,即肛门与会阴之间,紧邻着肛门。

也有肛门后方病变的报道,甚至前后均有,非中线位置少见。

突起的表面光滑,呈淡红、红色或玫瑰色,触之柔软有弹性,无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或其它不适症状。

除肛门的病变外,一般无其它全身异常症状。可伴有便秘、尿布皮炎或硬化性苔藓等疾病,也可无任何既往病史。

参考资料1.png
(图1,照片来源:参考资料 [1] )

也有学者将该病变称为「婴儿突起」,因为其并非总是锥状,也有舌形、楔形、金字塔形、丘疹形、花生形等。

病因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是一种的良性皮肤病,1996 年由 Kayashima 等人首次报道。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专家认为病变是以下因素引起:

  • 先天性:源于胚胎的泌尿生殖隔膜残余;或先天性中线薄弱,病变常于便秘发作后发现,也支持会阴部敏感的先天中线薄弱理论。

  • 获得性:即后天性,继发于机械摩擦的刺激,与腹泻、瘘管、肛裂和尿布皮炎等有关。

  • 与硬化性苔藓相关炎症引起的纤维组织重新排列有关。

诊断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如何判断?

临床上根据典型的症状表现即可以诊断;存在病因相关诱因可以支持诊断。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需要做检查吗?

一般不需要做检查。

特殊情况下,皮肤镜检查有助于鉴别其它疾病。婴儿肛周锥状突起皮肤镜显示:片状无结构的白色区域和由红色球状和点状血管组成的血管形态。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需要与什么疾病区分?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的鉴别诊断包括直肠脱垂、克罗恩病肛周病变、尖锐湿疣、血管瘤和痔疮,甚至性虐待。

上述疾病可以通过发病年龄、症状、病史和体格检查,临床鉴别。可疑病例通过超声检查、皮肤镜检查以协助鉴别。

治疗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到哪里就诊?

儿科、肛肠科或皮肤科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怎么治疗?

IPPP 本身通常无需治疗。会随着时间可自行消退,数月至数年不等。减少局部摩擦可以促进消退,可以在每次大小便后在局部涂凡士林,每日不限次数;大小便擦拭时应该轻柔,用婴儿湿巾减少刺激。

如果伴有便秘、腹泻、尿布疹等情况,可以针对性治疗。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吗?

IPPP 本身并不需要治疗,或者减少摩擦即可,不会有不良后果。

但如果是有明显诱因导致的 IPPP,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便秘、尿布疹、硬化性苔藓等,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image

生活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患儿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健康、均衡饮食即可。注意饮食比例搭配,适当摄入高膳食纤维食物,预防便秘。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患儿在生活上需要注意什么?

生活上无特殊注意事项,IPPP 对生活无影响。

预防

婴儿肛周锥状突起在可以预防吗?

后天性 IPPP 可以通过预防便秘、尿布疹和正确清洁护理肛门会阴,减少 IPPP 的发生。

  • 日常均衡饮食,保持膳食纤维的摄入;年长些的幼儿可以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

  • 每次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不湿,清洁后干燥,并涂保湿隔离的凡士林,预防尿布疹。

  • 腹泻期间要加强臀部护理,及时换洗,擦拭轻柔,同样常规保湿隔离,红臀时可以配合使用护臀膏。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