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型肝炎
就诊科室:感染科 传染科
词条作者
肖铭甲

肖铭甲普外科医师

审核专家
龙振昼

龙振昼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3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丁型肝炎是一种什么病?

丁型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导致的肝脏急慢性炎症,多与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并存,急性者可自愈,慢性期需给予抗病毒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肝性脑病或严重感染等并发症。

丁型肝炎患者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照 HDV 感染者血液中 HDV 病毒、抗体出现的时机和水平,可分为三种临床类型:

  • 急性 HBV/HDV 同时感染;
  • 慢性 HBV 携带者的急性 HDV 重叠感染;
  • 慢性 HDV 感染。
症状

丁型肝炎有哪些表现?

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类似,丁型肝炎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衰竭)、淤胆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等临床类型:

  • 急性肝炎: 症状包括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深、皮肤黄染、瘙痒等。肝功能改变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部分患者总胆红素(TBil)也可明显升高(急性黄疸型肝炎)。

  • 慢性肝炎: 是指病毒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以上,或原有病毒性肝炎急性发作后再次发作,除了上述症状、肝功能指标异常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脾大、肝掌、蜘蛛痣等体征,肝功能指标 ALT、AST 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ALB)降低、球蛋白(GLB)升高。

  • 重型肝炎: 表现为一系列肝衰竭症候群:极度乏力、严重的消化道症状(腹胀、厌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出血(皮下瘀点瘀斑、伤口出血不止)。血液指标可见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 40%),黄疸进行性加深,TBil 每天上升 17.1 umol/L,或大于正常值 10 倍以上,可出现胆酶分离(胆红素与转氨酶变化幅度不同甚至相反)、血氨升高。

  • 淤胆型肝炎: 的症状包括皮肤及巩膜黄染、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大等,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γ- 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胆固醇等升高,而 ALT、AST 升高不明显。

  • 肝炎肝硬化: 按照炎症情况分为活动性与静止性两型:

    • 活动性肝硬化: 临床症状明显,如乏力、纳差、恶心呕吐明显,ALT 升高、ALB 下降,查体可能发现腹水、脾大、腹壁静脉曲张、肝掌、蜘蛛痣等体征;

    • 静止性肝硬化: 症状轻或无特异性症状,但可存在上述体征。

  • 按照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肝炎肝硬化还可划分为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

    • 代偿性肝硬化: 即肝硬化早期表现,肝功能基本处于正常水平,具体化验指标包括 ALB ≥ 35 g/L,DBil < 35 umol/L,PTA > 60%,无腹水、神智异常、上消化道大出血。

    • 失代偿性肝硬化: 指中晚期肝硬化,有明显的肝功能异常及失代偿征象,如 ALB < 35 g/L,TBil > 35 umol/L,PTA < 60%,ALB/GLB < 1.0,可有腹水、上消化道大出血甚至精神症状。

丁型肝炎可能导致哪些其他疾病?

  • 由于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并存,因此所有乙型肝炎的并发症均可见于丁型肝炎患者。常见的肝内并发症包括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包括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等),脂肪肝。

  • 重型肝炎可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具体包括:

    • 肝性脑病: 肝功能严重受损引起的严重的神经精神症候群,如性格改变、定向力和计算力异常、嗜睡甚至昏迷等,可发生于重型肝炎和非代偿性肝硬化。

    • 上消化道出血: 病因包括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门脉高压等,症状包括呕血、黑便、柏油样便等。

    • 肝肾综合征: 往往是严重肝病的终末期表现,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少尿甚至无尿、高氮质血症、电解质紊乱等。

    • 严重感染: 重型肝炎容易发生难以控制的感染,以胆道、腹膜、肺多见,细菌大多来源于肠道,可能与肝病后肠道微生态失调相关,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还可能出现真菌感染。

病因

丁型肝炎病毒有哪些显著特点?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同时也是一种缺陷病毒,需要在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体内才能发生感染。

丁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分别有哪些?

  • 传染源: 主要是丁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 传播途径: 人类因含 HBV 和 HDV 的血液或体液进入机体而被感染。具体包括母婴传播、血液传播、体液传播(包括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

  • 易感人群: 人类对 HDV 普遍易感,既往感染者体内的 HDV 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

诊断

丁型肝炎诊断时最重要的前提是什么?

由于 HDV 依赖于 HBV 才能感染致病,因此只有当患者的乙肝抗原抗体检查(「乙肝两对半」)中表面抗体(HBsAg)呈阳性,方可怀疑 HDV 感染。

丁型肝炎应如何诊断?

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同时存在,且相对少见,因此极易漏诊、误诊。对于包括丁型肝炎在内的病毒性肝炎,诊断均应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1. 流行病学资料: 输血、不洁注射史、缺乏安全措施的性交史,特别是与乙型肝炎或丁型肝炎感染者的接触史;家庭成员中有无肝炎患者,特别是患者母亲是否 HBV、HDV 感染者。

  2. 临床诊断:

    • 急性肝炎: 起病急,多有畏寒发热、乏力纳差、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急性感染的症状,肝大,质地偏软,ALT 显著升高,黄疸型肝炎血清胆红素正常或 > 17.1 umol/L,病程不超过 6 个月。

    • 慢性肝炎: 病程超过 6 个月或发病日期虽不明确,但出现慢性肝炎的症状、体征、化验指标。患者往往有乏力纳差、厌油、肝区不适等症状,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肝大质硬等体征。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三度。

    • 重型肝炎(肝衰竭): 主要有肝衰竭症候群表现,包括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出血等。

    • 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持续时间长,症状轻。

    • 肝炎肝硬化: 多有慢性肝病病史,有长期的乏力、腹胀、肝掌、蜘蛛痣、脾大、腹水、低白蛋白等肝功能受损表现,部分患者还有腹壁静脉曲张、呕血史等门脉高压症表现。

  3. 病原学诊断

    • 急慢性肝炎患者:HBV 感染明确,同时血清 HDV 抗原(HDVAg)阳性,或血清 IgM 抗体阳性或 HDV RNA 阳性或肝组织内 HDV Ag 阳性,或肝组织 HDV RNA 阳性,均可诊断为丁型肝炎。

    • HBV 感染者血清 HDV IgG 抗体低滴度可能为过去感染,而高滴度可能为现症感染,高低分界值尚未确定。但不具备临床表现,单纯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 HDV 血清标记物(抗原或抗体)阳性时,可诊断为无症状 HDV 携带者。

    • 需要强调的是,在规范化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过程中,患者的肝炎病情难以控制、肝硬化持续加重时,均应警惕同时感染丁型肝炎的可能,有必要进一步检查。

丁型肝炎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丁型肝炎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黄疸相鉴别:

  • 其他病毒所致的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肝脏合并症等,可以根据原发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 感染中毒性肝炎: 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伤寒、恙虫病、阿米巴肝病、肝吸虫病等,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鉴别。

  • 药物性肝损害: 有使用肝毒性药物的历史,停药后肝功能可恢复。病毒性肝炎指标均阴性。

  • 酒精性肝病: 有长期大量饮酒史,病毒标志物阴性。

  •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主要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病(AIH),PBC 主要累及肝内胆管,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破坏肝细胞,诊断主要依靠自身抗体的检测和病理学检查。

  • 梗阻性黄疸: 常见病因包括胆石症、胰腺癌、胆管癌、肝癌等等,患者大多症状轻、黄疸重,血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结石、肿瘤导致胆管扩张。

  • 溶血性黄疸: 常有药物或感染等诱因,表现为贫血、腰痛、发热、血红蛋白尿等症状,胆红素升高主要因间接胆红素增多。

治疗

丁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什么?如何判断?

目标是清除或者长期抑制患者体内的 HDV 与 HBV。

  • 患者血液中检测不到 HDV RNA 并且肝脏内无 HDVAg 即可证明 HDV 被清除或抑制。

  • 患者血液检查(「乙肝两对半」)实现 HBsAg 到 HBsAb 的血清学转化,以及 HBV DNA 低于检测下限的病毒学转化,即表明 HBV 感染被消除或抑制。

丁型肝炎如何治疗?

  • 急性丁型肝炎一般是自限性的,多可完全康复。 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急性期应隔离,症状明显或出现黄疸的病人应卧床休息,避免过劳。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饮酒和应用可能损害肝脏的药物。一般不需抗病毒治疗。

  • 慢性丁型肝炎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乙型肝炎,包括充分休息和营养,心理平衡,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

  •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乙肝和丁肝的关键,抗 HBV 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类药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等,以及干扰素类药物,如普通干扰素-α、聚乙二醇干扰素。

  • 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丁型肝炎的药物是干扰素α,聚乙二醇干扰素似乎比普通干扰素更有效,但缺乏相关资料支持。

丁型肝炎使用干扰素治疗的效果如何?

丁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较差,根据至今最大的一项慢性丁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 治疗的疗效评估研究,治疗结束时干扰素-α 组与安慰剂组中 HDV RNA 转阴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且肝脏组织学改善率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但尽管成功率不高,仍建议慢性丁型肝炎和活动性肝病患者接受治疗,并且尽早治疗,特别是患者有进展期纤维化的情况下。依据是临床观察发现慢性丁型肝炎往往较为严重,并且感染事件较短的患者在接受干扰素治疗后更可能起效。

image

生活

丁型肝炎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 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可选鸡蛋、瘦肉、牛奶、鱼虾等。

  • 少吃油炸及油腻食品,例如肥肉,以减轻肝脏负担。

  • 食物要特别强调新鲜,在使用海鲜类产品时,应特别注意卫生。

  • 严禁饮酒。

  • 忌食辛辣,辛辣食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较大,严重者可导致胃炎、胃溃疡。肝炎病人本身就有消化道不适症状,会加重消化道不适。

  • 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绝不可劳累过度。

  • 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分顾虑疾病,整天闷闷不乐,会影响睡眠和食欲,而良好的心情对于病情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

预防

丁型肝炎能否预防?

与其他传染病类似,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均可减少丁型肝炎发病。

具体措施包括隔离急性患者,对慢性患者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避免血液和体液直接接触,对餐具、美容美发及洗浴用具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采取主动或被动免疫阻断母婴传播。

丁型肝炎可以使用疫苗预防吗?

目前尚无可用的预防丁型肝炎的商品化疫苗。相关疫苗仍在研发。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