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
刘兴楼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2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先天性结核是指母亲存在结核感染,怀孕期间结核杆菌侵入胎儿体内,造成的先天性的感染性疾病。
先天性结核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死亡率约为 50%,是威胁新生儿生命的严重疾病。育龄期女性如有结核感染,应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避免影响新生儿健康。
先天性结核并不常见,属于较为罕见的疾病,据统计 2008 年世界范围内仅报道了 400 余例病例。
但我国结核病人数量较多,且有逐年增多趋势,2017 年估算全国新发结核病人 88.9 万,发病率为 63/10 万。所以仍应对先天性结核保持重视。
先天性结核患儿可在出生后马上出现症状,也可能在生后数天后才出现症状。
症状没有什么特征性,包括发热、咳嗽、气急、腹胀、发绀(口唇、皮肤青紫)、黄疸(皮肤、眼白发黄)、拒乳(婴儿不吃奶)、抽搐、呕吐等症状。
病情进展很迅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患儿可能迅速出现脏器功能衰竭,最终死亡。
结核的致病菌是结核杆菌。
先天性结核是母亲存在结核感染时,结核杆菌感染胎儿所致。结核杆菌可通过两种方式感染胎儿:
不一定,患有结核的母亲不少,但先天性结核却较为罕见,因为母亲的结核并不是百分百会传染给胎儿。
如果孕母处于结核感染的「血行播撒阶段」(就是血液中含有很大量的结核杆菌),或者胎盘组织存在结核病灶,或者孕母存在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等情况,胎儿发生先天性结核的风险较大。
新生儿出生后如果有难以控制的肺炎、不明原因的肝脾肿大、无菌性中耳炎等情况,应怀疑有先天性结核的可能,应尽可能多的留取标本寻找结核杆菌,标本包括胃液、脑脊液、病灶流出的脓液、支气管灌洗液、粪便等。
此外,需完善 HIV 筛查、胸片(胸部 X 线检查)、胎盘病理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成人诊断结核病常用的结核菌素实验(PPD 实验),往往在感染 3 周以后才会出现阳性反应,早期新生儿进行 PPD 实验常存在假阴性的情况,所以不能依靠 PPD 实验来确诊先天性结核。
如果需要进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家长需要了解这是一项有轻微创伤的检查,医生是通过腰椎穿刺的方式从背部取得脑脊液标本。但腰椎穿刺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且是一种常见检查,医生规范操作一般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脑脊液是源源不断产生的,取一点出来化验也不会导致孩子的脑脊液不足,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影响。
先天性结核诊断较为困难,因为从标本中找到结核杆菌很难。37.9% 的先天性结核是通过尸检才明确诊断的。
新生儿科、传染病科、结核病专科。
明确存在先天性结核后,应及时开始抗结核治疗。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要求联合、足量、足疗程,疗程应达 9~12 个月。治疗期间要按时复查,评估疗效,监测有无药物副反应。
此外,应该给予宝宝充足的营养支持,避免宝宝出现脏器功能衰竭。
如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核感染,治疗药物会更多样,疗程也要延长。
需要。治疗初期可能需要静脉滴注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确定、改为口服药物治疗后,可出院回家治疗,并定期回门诊复查。
家长要注意的是,先天性结核是一种不容易治疗的慢性疾病,治疗比较严苛、治疗时间较长,家长一定要记住孩子使用的药物剂量、服药次数、服药时间,不要漏服,不要随意减药、停药,以免导致治疗失败。
需要。复查的目的是评估疗效、筛查有无药物副作用、评估孩子有无脏器功能障碍等。应同时在结核病专科和儿科随访,儿科随访可评估孩子的发育情况是否正常。
如果母亲有开放性结核(传染性强,可通过飞沫传播),应该隔离,接受正规治疗,没有传染性后再接触孩子和其他人。
如果母亲不是开放性结核,在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的前提下,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不影响母乳喂养,如果使用少见的二线抗结核药物,应向结核专科医生咨询是否可以母乳喂养)。结核杆菌不会经过乳汁传染给孩子。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母亲应同时进行 HIV 筛查,如果同时有 HIV 感染,是不建议母乳喂养的。
通过规范的治疗,先天性结核是可以治好的。但如果自行减药、停药、换药,则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增加治疗的难度。
先天性结核可以预防。
妊娠期接种卡介苗,不能减少先天性结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