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裂斑
就诊科室:眼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睑裂斑是什么病?

睑裂是指上下眼睑之间的缝隙,而睑裂斑是指出现在黑眼球边缘处的一种黄白色斑块,多见于鼻侧[1]

睑裂斑的病理改变为结膜表面出现蛋白、脂质或钙质的沉积。

睑裂斑一般不会导致明显的不适症状,也不会对患者的视力和生活造成影响,因此,通常无须治疗。但如果患者觉得睑裂斑影响美观,可通过手术切除进行治疗。

另外,一旦并发眼部炎症,出现眼红、眼痒等症状,则需通过滴眼液辅助治疗。

睑裂斑常见吗?

常见。睑裂斑的发病率为 22.5% ~ 90%(即 100 位患者中约有 22.5 ~ 90 位是睑裂斑患者)[2],多见于中老年人[1]

睑裂斑要去看哪个科?

眼科。

症状

睑裂斑有哪些常见的表现?

睑裂斑的常见表现为黑眼球边缘处出现黄白色斑块,多见于靠近鼻子的一侧。

  • 病损范围:一般仅局限于结膜,通常不会侵犯角膜。
  • 病损形态:多呈三角形略隆起的斑块,可在较长的时间里逐渐变大[1]
  • 症状表现:大多数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症状,少数患者会有眼干、异物感等症状,若并发炎症反应,则会出现眼红、眼痒等症状。

睑裂斑会影响视力吗?会导致失明吗?

正常情况下,睑裂斑不会影响视力,更不会导致失明,但如果引发严重的眼部感染,则有可能会影响视力,导致失明。

病因

睑裂斑有哪些常见病因?

睑裂斑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年龄、环境等因素有关。

  •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膜逐渐老化,导致睑裂斑的发生率越高,其病变面积也越大[1]
  • 环境因素:由于长期受到粉尘、风沙、紫外线(如电焊等)照射、光化学性暴露等外界因素的刺激,导致眼睑球部结膜出现斑块[1]

睑裂斑常见于哪些人?

  • 户外工作者:如农民、渔民、船员等,他们长期在户外工作,眼球更容易受到粉尘、风沙、紫外线的刺激,从而发生睑裂斑。
  • 户外运动爱好者:如爱好登山、攀岩、冲浪等户外运动的人群,同户外工作者一样,他们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刺激,从而发生睑裂斑。
  • 生活在恶劣环境的人群:如高原地区、沙漠地区的人群,他们生活的环境更加恶劣,更容易受到风沙、紫外线的刺激,从而发生睑裂斑。

睑裂斑会遗传吗?

不会。通常睑裂斑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无关。

诊断

怎么确定得了睑裂斑?需要做哪些检查?

医生在诊断睑裂斑时,主要参考的是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眼部检查结果。通常需要做以下几种检查:

  1. 体格检查:通过视诊,了解患者眼部的病损位置和形态,以初步判断为睑裂斑。
  2. 视力检查:了解患者的视力情况,判断患者有无视力下降,以排除其他影响视力的疾病。
  3. 裂隙灯检查:用于确诊睑裂斑,镜下可见结膜实质的玻璃样变性和弹力纤维增生。

睑裂斑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怎么区分?

翼状胬肉:因为都是睑裂部位出现三角形的病损,睑裂斑可能和翼状胬肉相混淆。医生需要通过眼科检查来区别。睑裂斑一般仅局限于结膜,不会侵犯角膜,也不会影响视力;但翼状胬肉是侵入角膜,会造成视力下降[1]

治疗

睑裂斑不治疗可以吗?

可以。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并发眼部炎症反应,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没有造成影响,即无须治疗[3]

但如果引发了炎症反应,则需进行药物治疗,通常应用滴眼液如氟米龙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等。

睑裂斑需要手术切除吗?

睑裂斑符合以下条件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 严重影响美观和舒适度;
  • 反复出现眼红、眼痒等炎症反应;
  • 影响角膜接触镜的配戴[1]

image

生活

睑裂斑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没有特殊的饮食禁忌,正常饮食即可。

如果发现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后,出现眼部不适感,则患病期间需避免食用。

睑裂斑手术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护理?

卫生护理:术后需注意眼部卫生,两周内眼部禁止沾水,不要用手揉眼睛,防止感染[3]
饮食护理:注意清淡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一个月内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类食物[3]
心理护理:保持乐观的心态,多与家人及朋友沟通;
生活护理:出口佩戴墨镜或帽子,减少粉尘、风沙、紫外线对眼睛的刺激;保证充足的睡眠,少看电子产品;眼睑周围禁止使用化妆品[3]
用药护理:患者术后需遵医嘱应用滴眼液,不得擅自改变药物的用量或擅自停药,若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手术后睑裂斑患者需要复查吗?怎么复查?

需要复查,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复查。通常医生会进行常规的眼部检查。

预防

睑裂斑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由于睑裂斑的病因不明确,所以比较难预防,但可通过避免高危因素来降低患病风险,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在阳光强烈、雾霾、风沙的天气,出门做好防护措施,佩戴墨镜或帽子,保护眼睛;
  2.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用眼过度,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
  3. 日常注意眼部清洁,触碰眼睛前需先洗手;
  4. 规律作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提高抵抗力。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