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剑亮口腔科主治医师
韩莹口腔粘膜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1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5年02月26日
牙本质过敏症(dentin hyper sensitivity,DH),也叫牙本质敏感,在民间俗称「倒牙」「牙敏感」。是指牙齿受到外界冷热、酸甜、机械力刺激后出现的一过性酸痛敏感的症状,这些症状的发生是由于牙齿表面的一层「保护层」的缺损导致。
其特点是发作迅速、疼痛尖锐及时间短暂,常对患者的饮食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
如果是轻症的敏感,可以通过药物脱敏。但是如果已经出现牙齿外形的缺损,则建议补牙。如果牙齿表面的缺损已经深达牙髓,则需要根管治疗。
牙本质过敏症患病率为 3%~73%,好发年龄段为 20~40 岁,且女性较男性好发,通常尖牙和第一前磨牙最容易被累及。
牙本质敏感的病人常常在刷牙、冷风吹、喝冷饮、咀嚼硬物后出现牙齿一过性酸痛敏感的症状,刺激一旦消除,症状也很快随之消除,这些症状往往发作迅速、疼痛尖锐及时间短暂。
牙齿的感觉来自于牙齿最中央的牙髓,但正常情况下,牙髓外层包裹着厚厚的牙本质和牙釉质,外界刺激很难长驱直入进入牙齿深处的牙髓。
但是,如果牙本质直接暴露在口腔环境中,牙本质表面其实有非常多细微的「孔隙」,这些孔隙更容易将外界刺激传入牙齿内部。从而,牙齿就会感觉到「酸」,这就是牙本质敏感或者牙本质过敏症的形成原因。
牙釉质磨损(比如楔状缺损)、牙齿折断、严重的蛀牙、牙周炎导致的牙龈退缩等都是成因。牙槽骨开裂或开窗、牙龈组织过分脆弱以及医源性因素可去除根面牙骨质,而牙齿的磨损、磨耗或腐蚀可去除冠面的保护性牙釉质。
医源性因素主要有牙齿美白导致的敏感、牙齿预备后导致的敏感及牙周基础治疗导致的敏感等。
通过典型症状即可确定是牙本质过敏症。出现相应症状时,建议及时去口腔科就诊,医生可能会用探针在牙面上滑动,寻找过敏区,明确是否为牙本质过敏症,并寻找可能的原因。
避免冷、热、酸、甜等强烈刺激,避免咬硬物。其他饮食上无特殊禁忌,健康、均衡饮食即可。
生活注意事项详见「预防」。
在生活中,最应该注意刷牙方法的正确性,改良巴氏刷牙法是最广为推荐的刷牙方法,同时,避免用力横刷牙、「拉大锯」刷牙。
并且,需要记得每年做专门的口腔检查并洗牙一次,这样可以及时对可能的蛀牙进行修补,并清洁掉牙齿、牙龈之间的牙结石,避免牙龈退缩加重。
此外,如果已有轻微的牙齿敏感,可以使用市面上售卖的脱敏牙膏进行刷牙或者直接涂抹到敏感的牙齿上面,也会有不错的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