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志云骨科医师
蒋利锋骨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1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下肢有三大主要关节:
其次还有足部的各关节:
下肢关节脱位中,髋关节(连接大腿根部和臀部的关节)脱位最常见,膝关节、踝关节脱位较少见。膝关节或踝关节脱位常常是因为较大暴力所致,因此脱位部位也常发生韧带损伤或骨折。
组成的髋关节的骨头包括,股骨头和髋(kuān)骨的髋臼窝。髋臼窝就像研钵,股骨头就像钵杵,可以在髋臼窝内做各个方向的运动。当股骨头从髋臼窝中,就叫做髋关节脱位。
按股骨头脱出位置的不同,髋关节脱位具体可分为后脱位,前脱位,和中央脱位。
因为髋关节脱位多是暴力所致,所以常常会伴随着附近的骨头出现骨折,比如股骨头骨折,髋臼骨折,股骨颈骨折等问题。应该及时就医。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目前已经更名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因为小孩子的髋关节脱位,不一定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先天的疾病,也与后天的发育有关(绝大多数)。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指股骨头或髋臼在大小、形状、方向及组织学上的异常,或两者皆有。髋臼发育不良是以髋臼发育不成熟、变浅为特征,它可以导致股骨头半脱位或完全脱位。髋关节半脱位是股骨头从正常位置移出但仍然有一部分被髋臼覆盖。髋关节完全脱位则是股骨头的关节面与髋臼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膝关节由小腿骨(胫骨)、大腿骨(股骨)、 膝盖骨(髌骨)及膝关节周围相关的韧带组成。膝盖是人体最复杂而且最大的关节。
膝关节的稳定是靠骨骼形态、 半月板、脂肪垫、 韧带及关节囊,周围的肌肉维持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如果断裂就出现膝关节脱位。
膝关节脱位较少见,更多的是不稳。
膝关节不稳主要表现为,容易扭伤,有关节的错动感,或者松动感,不敢急转急停,跑跳时疼痛。
保持膝关节稳定性的主要是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上述韧带撕裂或者完全断裂就会引起膝关节不稳。
一般单纯踝关节脱位比较少见,通常脱位合并有骨折。以脱位为主,合并有较轻微骨折的踝部损伤,简称为踝关节脱位。踝关节骨折多是由于过度内外旋造成,一般是来自较大的外力暴力。扭转暴力较小,可能不至于脱位,而只是踝关节扭伤。
跖跗关节是我们脚上高高拱起处的关节,也叫 lisfranc 关节,所以这里的损伤也叫 lisfranc 损伤。跖(zhí)跗(fū)关节脱位多为直接的重物砸伤导致关节分离脱位,并且一般伴有骨折,所以损伤较重,疼痛明显,足出现畸形。
跖趾关节是脚趾与脚掌连接处的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脱位最多,受伤的关节疼痛,而且畸形,不敢活动。
髋关节脱位主要发生于青年,遭受巨大的暴力导致,比如车祸,坠落伤等。
之所以把以前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提法改掉,也是为了改变社会看法。对于本病的遗传问题,可以这么理解:假如你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那么你得这个病的概率是普通人 35 倍。就是说你比普通人得此病的机会要大得多,但是不一定就会得。对于有这种家族史的小孩,出生后需定期到小儿骨科检查和门诊随访,以便尽早发现可能的异常,很多因素,可以通过恰当的姿势就能避免它们的影响。
跖跗关节脱位多为直接的重物砸伤导致关节分离脱位。
跖趾关节脱位多发生于踢东西,或者高处坠落。
首先,发生了外伤,而且外伤较重,比如车祸;其次,髋关节处疼痛难忍,活动后更加疼痛,髋关节处于一个特定的位置,稍微活动则疼痛剧烈。此时拍 X 片和 CT,可以明确脱位的状况和是否伴有骨折。
X 射线检查对于小于 6 个月的婴儿是没有用的,因为股骨头直到出生后 6 个月才可以骨化,才能在 X 线上观察到。
超声图像在分析髋关节疾病中,尤其对于 6 月龄以下的婴儿,已成为最普遍而最有用的方法。超声图对于髋关节的位置、髋臼的发育和髋关节不稳定都很敏感,比 X 射线片检查更为准确。这种技术可用于新生儿髋关节首次检查的筛查工具,也用于筛查婴儿有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高危因素以及病情的随访。
但是,并不是每家医院都会做,专业性较强,可到当地的儿童医院咨询。
跖跗关节脱位通过 X 线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了解移位的方向,并判断是否伴有骨折。
因为髋关节复位需要到手术室麻醉下进行。
髋部的肌肉十分发达,医生是用手来复位的。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那么这时就需要麻醉,让你整个人以及肌肉放松,才能复位。而如果不麻醉,那就需要很大的暴力才能将脱位的股骨头放进髋臼窝内,这个过程中很可能造成进一步的损伤。所以,建议麻醉下进行。
髋关节脱位后的后遗症主要是由脱位的并发症引起的,比如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
早期发现,早期正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本病重在早期发现,越早越好。所以欧美国家已经开始了筛查,国内也正在开展。6 个月髋关节的塑形能力很强,这时发现,治疗效果最好。
这要看治疗的时间,以及治疗的规范程度了。一般,4 岁之前治疗,恢复较好,甚至可以发育到和正常髋关节接近。当然越晚,治疗越困难,效果也差。如果耽误了治疗,可能会在 15~25 岁就出现髋关节疼痛,甚至活动障碍,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主要是手法复位,一般很少需要手术治疗。一手固定足,一手牵引足趾进行复位,复位以后用石膏固定 3~4 周即可。
不可以,即使是闭合复位成功后(没做手术),也应该卧床 3~4 周,并配合 3~4 周的皮肤牵引,就是在大腿和小腿套两个类似棉垫的东西,然后用砝码向下拉,牵引下肢伸直。卧床和牵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固定髋关节,让髋关节周围的韧带和关节囊得到较好的修复。
如果并发骨折,毫无疑问需要床上修养 4 周。
可以预防,要知道如何预防,首先要明确病因。研究调查表明,臀位妊娠(在出生前胎儿一般都应该是头部先出生的「倒立」位置)和双下肢捆绑的姿势是本病的重要原因。
在背婴儿的地区,比如广西贵州等地,此病的发病率低,因为婴儿在背带里处于双髋屈曲外展的位置,此位置能使股骨头更好地与髋臼对合,有利于发育。
而另一种习俗则很不好:把婴儿的髋部捆成伸直,像筷子一样直,还认为这样能避免 O 型腿,其实完全不能预防 O 型腿,倒是较容易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
臀位妊娠,在生产,外力牵引或者自动倒转等过程中,髋关节很容易出现不稳,甚至引起脱位。
此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也与先天的髋关节囊和韧带松弛及股骨头发育障碍等有关。
病因并非一个,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早发现。目前已经有某些省市开展髋关节脱位的筛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