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不齐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阴大伟

阴大伟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2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

要明确什么叫窦性心律不齐,首先介绍一下窦性心律。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窦房结发放冲动,沿着心脏的传导系统,控制着整个心脏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这种正常人的心律就叫「窦性心律」。

正常青少年和成年人安静情况下,窦性节律在 60~100 次/分,婴幼儿和儿童的频率比成年人要快。

窦性心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体位、情绪、体力活动、体温、代谢、药物以及心脏病变,均可影响窦性心律的频率。

窦性心律不齐,通俗地说就是心跳不整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到窦性心律快慢显著不等,相邻心动周期的差值 ≥ 120 ms(相当于心电图上的 3 个小格)。

窦性心律不齐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心血管内科或普通内科。

症状

窦性心律不齐会有什么表现?

窦性心律不齐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

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一般不会导致心脏泵血量明显减少,故相比于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不齐不会出现心脏排出量减少的症状,如头晕、黑矇(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胸闷等。

如果是疾病导致的窦性心律不齐,会出现跟基础疾病相关的症状。如心肌缺血可以表现为胸闷、胸痛,心律明显不齐时偶可有心悸症状。

病因

窦性心律不齐可以分为哪几类?

通常根据病因可以分下面几类:

  • 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吸气时心率快,而呼气时心率慢,暂停呼吸时心律不齐消失,多见于健康儿童。

  • 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心率快慢改变与呼吸无关,较常见于心脏病患者或服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

  • 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主要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夹有心室搏动的 PP 间距均较无心室搏动的 PP 间距短。

窦性心律不齐会遗传么?

绝大部分窦性心律不齐不会遗传。

极少数引起窦性心律不齐的疾病会遗传,比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在早期可以无任何原因地发生窦性心律不齐,在基因水平上主要表现为心脏钠通道基因 SCN5A 和 HCN4 突变,可能会在家族中遗传。

诊断

窦性心律不齐需要做哪些检查和化验?

窦性心律不齐如不伴有明显症状一般无需前往医院就诊。

如伴有胸闷、胸痛、心悸、头晕等不适,医生一般会让患者做以下常规检查,排除是否有心脏疾病或心外疾病:

  •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 ECG):心电图是诊断窦性心律不齐的首选检查,体表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电学的异常,如有无异位搏动、有无 ST 段上抬或者下移、T 波有无低平倒置、有无 U 波出现等等。

  •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普通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一般为 15 秒~数分钟之内)的心电变化,而动态心电图可记录 24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变化。这项检查可以捕捉到阵发性的心律失常。

  • 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 UCG):此检查可从解剖结构上明确心脏有无问题,如心脏瓣膜的关闭不全和狭窄、心肌活动的异常等。此外,还可以看到心脏外的结构有无异常,如心包积液、心包占位等。

  •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roponin, TnI):此项目主要评估心肌细胞有无损伤,如心律不齐为心肌细胞坏死引起,此指标可增高。

治疗

窦性心律不齐如何治疗?

窦性心律不齐本身并不需要治疗,健康人也会出现窦性心律不齐,而不会造成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只有当窦性心律不齐是是某个疾病的伴发症状,也就是医生所说的「病理情况下的窦性心律不齐」时才需要治疗,而此时是治疗那个疾病,当那个疾病治愈后,窦性心律不齐自然可以改善。此问题是可以被治愈的,且一般来讲不会造成后遗症。

常见的可能引起窦性心律不齐的病理性因素包括一些心脏疾病、服用洋地黄类药物、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窦性心律不齐能自己好吗?

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预后良好。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image

生活

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平时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窦性心律不齐导致了明显的不适,如心悸、头晕、紧张感等,应及时就诊。

如果窦性心律不齐未导致明显的症状,且无其他身体疾病,可正常生活和运动,无禁忌事项。

窦性心律不齐的人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 尽量减少饮用浓茶和咖啡;

  • 戒烟酒;

  • 均衡膳食。

预防

窦性心律不齐怎么预防?

平时生活中尽量避免一些可能导致窦性心律不齐的因素,如:

  • 浓茶、咖啡、烟酒;

  • 茶碱类药物。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