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障碍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词条作者
邓兰芳

邓兰芳精神心理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周晓波

周晓波精神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2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反刍障碍是什么?

反刍(chú)障碍,也称反刍综合征或反刍症,是进食障碍的一种,指没有器质性疾病的前提下,把刚摄入的食物从胃反刍至口腔,再次咀嚼,然后咽下或吐出。

可表现为发作性病程,也可持续出现直至获得有效治疗。

反刍障碍可能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才能好转。假如你被诊断为反刍障碍,请调整好精神状态,积极参与治疗;假如你的朋友或家人被诊断为反刍障碍,请给予她们关爱与帮助,多进行沟通,这样能够加快患者心理恢复。

反刍障碍常见吗?

反刍障碍具体的患病率数据尚无研究报道,可能在一些群体中更多见,如智力障碍的群体。

另外,心理社会问题如缺乏刺激、被忽视、应激性生活情境以及亲子关系问题可能是婴幼儿反刍障碍的易感因素。

症状

反刍障碍有什么表现?

  • 发作时的典型特点:患者把刚摄入的食物从胃反刍至口腔,再次咀嚼,然后咽下或吐出。

  • 症状发生时无须用力,往往无腹部不适、恶心、干呕或厌恶情绪,与呕吐有明显区别。部分婴儿可在发作的同时有摇头、转头等行为。

  • 反刍常发生于出现在进餐后 15 分钟之内,可持续数小时,当反刍的食物变酸时,反刍停止。夜间睡眠时一般不会发作。

  • 反刍是自觉自愿的过程,并伴有愉快感,但如被人看到患者会感到尴尬,并试图隐瞒症状。为了避免尴尬,可以扩大化到回避进食和回避涉及进食的社交场所,如可能因避免反刍被看到而不吃早餐,进而回避工作场所或学校。

  • 若反刍病程时间较长,可影响到患儿的生长和发育;若吐出胃内容物较多,可能引起脱水、胃酸丢失、电解质失衡。伴有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则更容易出现精神活动的多方面发育落后。

反刍障碍预后怎么样?

反刍障碍可见于婴儿、儿童、青春期或成人。婴儿起病年龄通常在 3~12 个月。对婴儿而言,多数情况下能自行缓解,但若病程持续可导致营养不良、发育不良等问题,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婴儿致死性风险。

病因

反刍障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反刍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然而,研究已经将假设病因与患者的病史相关联。

在婴幼儿和认知障碍患者中,这种疾病通常归因于父母和照顾者的刺激过度或刺激不足,导致个体由于缺乏或过多的外部刺激而寻求自我满足和自我刺激。

这种疾病通常也是由于一段时间的疾病,个人最近的压力,以及药物的变化。

诊断

反刍障碍怎么诊断?

  • 反复出现反流食物至少 1 个月。反流的食物可能再咀嚼、再吞咽或吐出;

  • 反流不是由胃肠疾病或其他躯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幽门狭窄)所引起,也不是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暴食障碍或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的表现;

  • 如果反刍出现在其他精神障碍背景下(如智力发育障碍或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它必须严重到必须给予额外的临床关注,才能做出反刍障碍的诊断。

很多时候,反刍障碍患者会因为「病耻感」而不愿意去医院就诊。事实上,出现难以克服的情绪问题并不是你的错,你有权利求助。

反刍障碍需要与哪些疾病相区分?

  • 胃肠疾病:反刍与胃食管反流,以及与可引起反流或呕吐的其他躯体疾病,需要区分。

  • 部分神经性厌食和神经性贪食的个体,也可能出现反流,吐出食物。本质上,是担心体重增加,不应诊断反刍障碍。

治疗

反刍障碍怎么治疗?

  • 婴幼儿反刍,往往与母婴关系疏远密切相关。治疗上,重点是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婴幼儿密切接触,转移婴儿注意力,同时增强父母纠正孩子反刍的信心。

    另一方面,可尝试厌恶疗法或惩罚疗法,如反刍出现时可在口腔内滴入酸味或苦味剂,以培养厌恶性条件反射,达到减少反刍的目标。行为干预治疗的疗效可能更为持久。也可尝试胃肠动力药如西沙比利之类。

  • 精神发育迟滞者,可试用药物疗法(如止吐剂),调节饮食或营养疗法,但效果可能有限。

  • 对智力正常的成年反刍障碍患者,以教育和解释等认知干预为主,可联合厌恶疗法或惩罚疗法,也可通过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学习和建立自我控制。

反刍障碍一般预后良好,随着年龄增长,反刍行为会逐渐消失。

当被诊断为反刍障碍时,也许会感到难以接受,但无论如何,都请积极遵医嘱积极治疗,病情会好转的。

反刍障碍怎么护理?

目前还没有已知的反刍疗法。

在婴儿和智力障碍患者中,可使用轻度行为性的厌恶训练;在智力正常患者中,可训练使用横膈膜呼吸来抑制反刍冲动。

image

生活

反刍障碍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反刍障碍可能与生长迟缓有关,因此需注意营养的获取与补充。

年龄较大的反刍障碍个体可能由于避免在社交场合出现反流而限制食物获取从而导致其社交功能受损,因此在人际关系等社交方面需予以一定的关注。

预防

反刍障碍怎么预防?

反刍障碍可能是由于如缺乏刺激、被忽视、压力性生活情境以及亲子关系问题等心理社会因素所导致的。

因此可以通过给予一定刺激,及时关注反刍障碍个体,减少压力刺激的输出,通过良好有效的沟通保持亲密舒适的亲子关系等以预防可能出现的反刍障碍。

参考资料
· 郝伟,陆林. 精神病学[M]. 第 8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Sara F Forman, MD. 进食障碍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诊断概述.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eating-disorders-overview-of-epidemiology-clinical-features-and-diagnosis. (Accessed on Nov 16, 2018).
· Chitkara, D. K., van Tilburg, M., Whitehead, W. E, Talley, N. (2006). Teaching diaphragmatic breathing for rumination syndrom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01(11), 2449–2452.
· Wagaman, J. R., Williams, D. E., Camilleri, M. (1998).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rumination.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27(5), 596–598. doi:10.1097/00005176-199811000-00019.
·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 张道龙. (2016).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