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袁先道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2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5年01月03日
鼻炎是指发生在鼻腔黏膜处的炎症反应,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鼻痒、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1]。
根据鼻炎起病的快慢、疾病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将鼻炎分为急性鼻炎和慢性鼻炎[1]。引起鼻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病毒和细菌的感染、过敏、药物、毒物刺激等。
鼻炎以药物治疗为主,不同类型的鼻炎,在检查和治疗上都有差异,预后也有所不同。
根据鼻炎起病的快慢、疾病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鼻炎,慢性鼻炎中较为常见的有变应性鼻炎(俗称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和药物性鼻炎[1]。
十分常见,绝大多数人其实都经历过急性鼻炎。急性鼻炎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涕等不适症状[2]。
在普通人群中,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为 10%~25%[1]。意味着每 100 个人中就有 10~25 个人患有变应性鼻炎。
耳鼻咽喉科。
鼻炎的症状主要体现在鼻部的不适,常表现为鼻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除此以外,根据不同类型的鼻炎还会有其他部位的症状。
鼻腔后方有管道「咽鼓管」与耳内相通,正常情况下,该管道可开放使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
鼻炎发作时,由于鼻黏膜肿胀,鼻部分泌物增多,会堵塞咽鼓管口,甚至引起咽鼓管发炎,使咽鼓管不能正常开放,鼓膜两侧气压不平衡,就会导致耳闷。
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发作时,可以并发眼结膜炎,会有眼痒、流泪的表现。
这是因为,鼻腔内有管道「鼻泪管」与眼相通,正常情况下眼部分泌的泪液经该管道流入鼻腔。而发炎时由于黏膜肿胀导致该管道不通畅,分泌物只好从眼部流出。
鼻炎引起嗅觉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慢性鼻炎反复的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会影响到日常的社交和生活,鼻塞还会加重鼾症及睡眠缺氧,小孩长期因鼻塞而张口呼吸,还可能造成智力及面部发育不良。此外,长期炎症还会对耳部、眼部产生刺激,导致中耳炎、泪囊炎等,变应性鼻炎常和支气管哮喘同时存在[1]。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鼻炎会恶变,一般不用担心。但肿瘤的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可能跟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关,也不能完全排除与鼻炎的相关性。
另外,很多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会有类似于鼻炎的表现,需要医生进一步检查、鉴别,因此应及时就诊。
鼻炎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鼻炎,病因不同[1]:
大部分的鼻炎都不是遗传病,但是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同一个患者可能既有变应性鼻炎又有哮喘,家族中若有成员患有过敏性疾病,则其患变应性鼻炎的风险要高于常人[3]。
慢性鼻炎并不会传染。
感冒导致的急性鼻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过这时候传染的是「感冒」病毒,而不是「鼻炎」本身。为避免染上感冒,需尽量减少和感冒病人的接触,勤洗手。
若出现鼻炎相关症状后,医生会建议做以下检查来明确是否患有鼻炎或是何种类型的鼻炎:
二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具体的病变部位不一样:
鼻腔就像客厅,而鼻窦则是与客厅相通的小房间。鼻炎是「客厅」的炎症,鼻窦炎是各个「房间」的炎症,二者可以互相影响,但治疗方法不完全一样。医生也会根据具体的病变部位来鉴别二者。
急性鼻炎一般是可以治愈的,可是一旦再次「感冒」,还是会有复发的可能性。
慢性鼻炎通常病程较长,较难根治,容易反复发作,但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时的症状[4]。
鼻炎的治疗一般以药物为主,部分情况严重者可在医生建议下考虑手术治疗。
鼻炎的药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全身起作用的,主要目的是抗炎、消肿、促进鼻涕排出来、抗过敏;另一类是在鼻子局部的用药,如各种喷鼻剂、滴鼻剂等。常见的药物有以下一些[1,4]:
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滥用。
除此以外,鼻炎患者可酌情进行鼻腔冲洗,有利于清洁鼻腔、除去脓痂和臭味;部分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可进行脱敏治疗。
过敏性疾病是身体对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的过敏性反应。脱敏治疗,简单地说就是按照由低到高的强度,对身体反复进行该种刺激,使身体对这种刺激形成「习惯」,反应减轻,直至不产生明显反应[5]。
但是脱敏治疗的时间较长(一般 3~6 个月起效,疗程通常需要 3 年),且费用较高(总费用在数千到数万不等),即使采用了脱敏治疗,也有部分患者存在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因此建议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
目前的方式有注射、舌下含服的滴剂等。
抗过敏药有多个种类。有明显嗜睡作用的抗过敏药主要是早期的抗组胺类,如氯苯吡胺等。
现在常用的该类药的嗜睡作用已明显改善,且用药方法多为睡前使用一次,因此不用过于担心嗜睡的副作用。
其它类型的抗过敏药一般无嗜睡的副作用,有的还可以与抗组胺药合用,进一步改善症状。
目前用于治疗鼻炎的喷鼻剂或滴鼻剂共有三大类[1,4]:
其中第 2、3 类多为处方药,按照医生推荐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一般不会产生依赖性。
但是第 1 类药物,患者可以在药店自行购买,缺乏医生专业指导,容易造成滥用;长期使用此类药物,不但疗效变差,还会引起「药物性鼻炎」,就会变得很难治疗。
因此,如果使用第 1 类药物,即减充血剂(比如羟甲唑啉喷雾剂),注意最好不连续用超过一周,不建议长期使用。
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但没必要因为担心副作用而忽视它的治疗作用,所以就更没必要谈激素色变。
喷鼻剂药量非常小,且基本只作用于鼻部黏膜,在建议疗程内一般无明显副作用。
部分病程长、保守治疗疗效不好、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的鼻炎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
但因为鼻炎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环境、心理等各方面因素,手术效果并不能完全保证,具体可向专业医生进一步咨询。
最常见的是有明显堵塞症状的肥厚性鼻炎的手术,可通过射频消融或鼻甲部分切除的方式减轻鼻腔的肿胀和堵塞;萎缩性鼻炎可考虑行填塞或内移术,缩小宽大的鼻腔。
现在的鼻炎手术多在鼻内镜下进行,医生将镜头及各种器械通过前鼻孔进入鼻腔,在显示屏监视下进行操作。
这种手术方式属于微创手术,皮肤上没有切口、不留瘢痕。但部分手术在鼻腔内的创面比较大,且不能缝合,术后容易再次出血,所以可能需要鼻腔填塞止血材料 1~2 天。
分情况。
鼻塞造成的嗅觉下降,在鼻腔通气改善后有可能治好。
但如果嗅神经已经萎缩,神经的功能是非常难恢复的,这时即使解决了鼻塞,嗅觉也有可能无法恢复。
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日常要避开过敏的食物,其他饮食方面没有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建议日常注意合理搭配膳食、均衡营养,有助于增强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