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韩莹口腔粘膜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10月2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骨折是指骨骼发生断裂,头骨或面部的一块或多块骨骼断裂则称为颌面部骨折。颌骨为构成口腔上下部分的骨头,包含上颌骨、下颌骨。
它的上下左邻分别为:额骨(涵盖我们肉眼可见的头顶前部、脸部的额头、眉毛及眼眶的上半部分)、颧骨(涵盖我们肉眼可见的颧弓)、鼻骨等。
在外伤病例中,单纯的上下颌骨骨折不多,多合并颌面部其余骨骼甚至全身多处骨骼骨折。治疗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选择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预后尚可。
外伤的基本症状:局部红肿、出血、疼痛、功能障碍(如伤在下巴,则可能存在张口困难,神经传导功能损伤导致下唇麻木等)、局部畸形、异常活动(如下巴出现分段活动)等。
颌面部上接颅脑下连颈部,本身又包含多种骨骼,分别承担不同功能,骨折损伤表现较复杂,可以根据受损部位暂且简单分为:
骨质受损:最常见的就是颌面局部缺损,影响面容,也可存在骨质缺损,内容物外露甚至出现接壤的颅底部骨折,出现脑脊液漏、颅脑损伤等。
神经受损:面神经走形在中一个狭窄的管道中,骨折时很容易受到损伤,损伤后会有如面部感觉异常、角膜感觉或眨眼反射消失、张口运动丧失或减弱、面部额纹变浅或不能做眨眼鼓气动作等。
血管受损:形成局部血肿或大出血,如果损伤部位为较大动脉支,受损初期需要及时止血,避免造成失血性休克,上颌骨骨折常伴有眼眶及眶周组织出血,形成类似于「熊猫眼」、眼镜状眶周青紫淤斑,眼睑、球结膜下出血(表现就如同红眼病),可导致复视(看东西重影)。
附属器官受损:如眼周肌肉、口周肌肉撕裂伤损伤,颜面部皮肤撕裂伤,造成永久性疤痕。
在颌面部外伤骨折中,面下部(如下巴)骨折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面中部。颌面创伤最易累及颅脑。
由于颌面部上接颅脑下连颈部,且多为交通事故等外力损伤引起,所以多为复合伤,发生创伤时,除原发损伤造成的骨折面部畸形眼球损伤口腔或颞下颌关节损伤等以外,较易合并颅脑损伤;
其次为四肢损伤、胸部创伤、脊柱损伤等,可能会并发脑出血、脑疝、胸部损伤(如胸腔积血积液、纵隔炎症气肿等),最重则可能危及生命。
口腔颌面部位位于身体暴露部位,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和平时期,颌面部位的损伤都较为常见。
在日常生活中,轻度的颌面部骨折多见于体育运动损伤,重度颌面部骨折多见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伤、爆炸伤、人际间严重暴力冲突等,而交通事故损伤在其中所占比例最高。
颌面部损伤多见于 20~29 岁青壮年,其次为儿童。其中,男性多于女性。
颌面部骨折一般为病史结合体征或者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首先,患者有明确的外力损伤病史(如交通事故、坠落、暴力或钝物打击颜面部等);
其次,颌面部出现损伤(如局部变形、持续性出血、甚至局部组织缺损内容物外露、视力听觉改变或者神智异常等)再结合颌面部影像学检查(CT 或 X 线)。
一般需要做 CT 或 X 线检查。他们都是用来确定是否有骨折连续性中断(即骨折)或者相互之间空间结构的改变(即移位)。
但 X 线清晰度及准确性较差,且 X 线片显示的是颌面骨多个结构重叠的符合影像,故而准确率不如 CT。
而随着医疗设备更新,CT 也存在二维及三维等多种选择,其中三维 CT 能将图像立体重建,更适合面中部多发性粉碎性骨折的诊断。
当意外伤害突然发生时,应首先充分保障生命安全,如果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如病人无法回应你的呼叫或对你的拍打没有反应)或损伤较重不适合搬动,则应立即拨打 120,准确报出地址或附近便于识别的建筑,受伤形式,病人情况,如有条件,派一人在就近路口接应救援人员。
留在现场的人员需要做好病人的看护工作:
病人如果存在持续性出血,可以选择较为干净、不掉絮不易散无装饰物的衣物或布料持续按压受伤部位,按压时间至少持续 5~10 分钟以上(但如果为鼻腔或耳道内流出的血液,为防止是脑脊液漏,建议在医生到来前不要擦拭);
如果病人有假牙或昏迷,则应该为其去掉假牙避免假牙脱落造成窒息,将患者头扭向一侧,避免口腔鼻部出血或呕吐物造成窒息;
如果有部分组织缺损,可以用干净容器保存断肢待急救人员到来。如果损伤程度较轻,病人生命平稳可以自行移动,就近先到当地急诊科,行 X 线或 CT 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转入颌面外科、耳鼻咽喉科或五官科、口腔科或美容科等专科行相应治疗。
非手术治疗:牙弓夹板颌间牵引术、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术等;
手术治疗:颌面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随着科技发展技术提高,内固定材料不断更新,手术方式上,微创因其创伤小痛苦少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容貌影响等优点,正越来越多得应用于临床中。
颌面部骨折如果较轻,不需要手术治疗,可以不住院。但对于症状严重者,必须在正规医院进行住院治疗。
首先为麻醉风险;
其次,由于颌面部血管丰富结构复杂,术中甚至术后,都存在出血、窒息的风险;颌面部如鼻窦,部分与外界相通,且本身结构复杂,术后也存在感染风险。
术后,瘢痕牵拉有可能造成颜面畸形或影响下颌运动或功能紊乱的可能。
如果骨折没有骨骼移位且没有重要脏器功能损伤,则经过专科医生的治疗指导下,可以完全康复。
住院治疗期间,特别是接受手术治疗前,要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流质饮食,以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可以选择的包括纯牛奶、新鲜豆浆、鸡蛋汤、杂蔬汤、肉汤等,进食应少食多餐,缓慢进食,避免呛咳,且食物温度不能过高,味道不宜辛辣。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可以请医院专业营养科依据病人身高体重及营养需求,制定专门的营养液。
术后初期饮食要求清淡,并且每餐后一定要漱口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术后食物亦选择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如鱼油、胡萝卜、西红柿、大枣)及微量元素的果蔬,高热量、富含胶原蛋白、锌、钙的食物(如木耳、海带、芝麻酱、奶制品等)。然后依据病人的恢复情况,食物的质地由流质(汤类)--厚流质(肉泥、果泥、糊类)--半流食--软质--普食逐渐过渡。
一般于术后 2 周,可以循序渐进进行面颊部肌肉的康复训练,幅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
出院后 3 个月内严禁吃坚果、牛肉干、排骨、饼干等过硬的食物。
加强心理建设及疏导,避免或减轻焦虑及抑郁情绪,最大程度配合治疗。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促进恢复。
注意生活卫生,保持维持口腔环境,勤漱口,饮食餐具器物注意消毒,用后清洁,避免感染。
患者病愈出院后,前 3 个月须每月复查一次,待病情平稳后,可以改为每 3 个月复查一次,复查须坚持 1~3 年。一般至专科门诊复查即可。
颌面部骨折时或接受手术后,原则上不建议立即参加剧烈运动,避免再次损伤,影响原发病康复。
颌面部骨折多为外伤引起,尤其是交通事故类外伤引起,因而预防,则以强调加强交通安全意识、自我安全防护为主。如开车时不要接打电话,不要违章抢过马路,行人也应遵守交通规则,不得擅自闯红灯等。
在日常高空作业或存在跌落可能时,需要系好安全绳并确保绳索牢固;
如遇钝物或外力打击,则可以用外物或者双双臂抱头以保护颌面颅脑部位,最大程度避免该处损伤。
如果家中有婴幼儿,则家属需要加强安全及监护意识,家中家具或墙壁边角可以贴上防撞条,为婴幼儿着装应以宽松舒适为主,鞋袜应以防滑合脚为主,认真履行监护职责,避免婴幼儿身边没有大人看护,出现意外坠落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