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
袁先道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2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扁桃体表面有很多腺体,平时会产生一些分泌物,分泌物中含有钙质等无机盐。
同时,扁桃体表面还有许多小凹陷,叫做「扁桃体隐窝」,有些隐窝深而口小,里面容易积攒分泌物。
时间久了,这些分泌物中的钙质等无机盐会沉积、聚集起来,形成细小的、颗粒状的、白色的、硬质的东西,即扁桃体结石(Tonsil stone)[1,2]。
结石以双侧多见,单发型结石则常见于右侧,较小的扁桃体结石一般无临床症状,随着结石的增大,会出现异物感、喉咙肿痛等症状。扁桃体结石也是引起口臭的原因之一[2]。
常见。
扁桃体结石各年龄段病例均有报道,其中中老年病例较多。据统计,直径>2 mm 的扁桃体结石发病率为 8.14%,也就是说,每 100 个人中约有 8 个人患有直径 > 2mm 的扁桃体结石[2]。
不过,由于大部分结石并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所以很少引起关注,当然,也有心细的人会自己看到扁桃体结石[2]。
耳鼻咽喉科。
扁桃体结石本身不会引起并发症或其他疾病。
但对于一些本来就有咽炎或扁桃体炎的人,扁桃体结石可能会加重咽部异物感。咽部异物感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各种咽部异常感觉,如梗阻感、痒感、烧灼感等。
如果尝试自己挤或者抠结石,可能会引起出血、感染等[1]。
疾病因素: 包括急、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疾病。扁桃体结石主要是由于隐窝口狭窄闭塞、分泌物过度存留引起的,在反复发炎的扁桃体中容易出现扁桃体隐窝分泌物增多潴留,再加上长期不断聚集在隐窝中的细菌、坏死细胞、食物残渣等,时间久了就会发生钙化,从而形成扁桃体结石[2]。
药物因素: 临床上应用一些高血压药物、止痛药和抗抑郁药物(如硝苯地平、阿司匹林、阿米替林等),产生的副作用会使口腔发干,这意味着扁桃体没有充足的唾液把食物和细菌冲走。当食物残渣、黏液和细菌形成的结块残留在扁桃体凹陷处时,就会形成扁桃体结石[3]。
不注意口腔卫生: 由于饭后不注意刷牙漱口,导致食物残渣留存于扁桃体隐窝中,在细菌的作用下食物残渣慢慢腐烂、变硬,而易诱发扁桃体结石[3]。
肥胖: 肥胖者(BMI ≥ 28)扁桃体更大,扁桃体表面隐窝凹凸不平,使食物更容易残留在里面,而易诱发扁桃体结石[3]。
不会。
扁桃体结石是后天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不具有遗传性。
不会。
扁桃体结石的发生机制为隐窝内分泌物潴留,使不易溶解的钙等无机盐沉积形成结石,结石的核心为细菌、坏死细胞、食物残渣等,不会发生传染[1,2]。
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如急、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等,此类人群由于扁桃体隐窝内坏死细胞、细菌周围钙盐不断沉积,而易患本病。
肥胖的人群:此类人群由于扁桃体更大,且表面隐窝凹凸不平,食物更易残留其中,而易患本病。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此类人群由于长期服用止痛药、降压药、抗抑郁药(如硝苯地平、阿司匹林、阿米替林等),药物的副作用会使口腔干燥,食物和细菌聚集在扁桃体隐窝内,形成结块,而易患本病。
不注意口腔卫生的人群:此类人群由于饭后不刷牙漱口,扁桃体内蓄积的食物残渣在细菌作用下腐烂,变硬,而易患本病。
扁桃体结石一般不需要做特殊的检查,通常医生凭肉眼看一下、结合临床经验就可以确诊。
有少部分结石不太典型,为了防止和其他疾病混淆,耽误其他疾病的诊治,可能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比如活检做病理检查[4]。
扁桃体角化症、某些扁桃体肿瘤(如扁桃体癌)可能会出现和扁桃体结石相似的表现,需要由医生进行区别[4]。
扁桃体角化症:两者都会让患者出现咽部不适、异物感、口臭、咽部白点等症状,但扁桃体角化症还会发生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医生会通过临床表现加以鉴别。
扁桃体肿瘤:两者都会让患者出现咽部异物感、咽痛、咽部发白等症状,但扁桃体肿瘤还会让患者出现扁桃体表面糜烂、颈部肿块的表现,医生会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加以区分鉴别[4]。
大多数情况下,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肉眼仔细观察,都可以根据临床经验把它们区别开来。但是,有一些不太典型的病变用肉眼观察无法确诊,需要取下一小块白色颗粒状物质做病理检查,或把整个扁桃体切下来做病理检查,才能最终确诊。
如果是在医院确诊的扁桃体结石,后续不需要经常去医院复查。
但如果是自己在家中发现扁桃体表面有类似结石一样的白色小颗粒,最好是先到医院看一下,请医生帮助确诊到底是不是扁桃体结石。
不是所有的扁桃体结石都需要治疗。 如果有持续的咽部异物感,或持续的口臭,经医生判断与扁桃体结石有关,则建议治疗。
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扁桃体结石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可以酌情用生理盐水漱口或硼酸漱口液清洁口腔等;若由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引起,可针对性地使用药物治疗炎症。比较大的结石还可以由医生帮助去除[5]。
手术治疗: 如果结石颗粒非常多,经过保守治疗没有明显好转,也可以考虑切除扁桃体,一方面达到根治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切下来的扁桃体做病理检查以进一步确诊[6]。
扁桃体结石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药物疗效不确切[5]。
但如果患者有咽炎、扁桃体炎等情况,可以针对性使用药物治疗炎症。
成年人扁桃体摘除术后主要的风险是疼痛和出血[6]。如果平时有反复的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或扁桃体特别肥大,术后疼痛和出血的风险都会相应增加。
不过,术后如果能在伤口完全恢复前,坚持流质/半流质、足量的经口饮食,避免用力咳嗽,术后每次进食后以水漱口,保持伤口清洁,可以使出血风险降到最低[7]。
如果没有不适症状,确诊扁桃体结石后不必定期复查。
如果结石过多,或医生怀疑是扁桃体结石以外的毛病,如扁桃体角化症、扁桃体肿瘤等,又暂时无需活检,建议遵医嘱按时复查,请医生看看原有的病变有没有明显改变。
扁桃体切除术可以使扁桃体结石得到根治。而药物保守治疗有时不能使已有的结石完全消除,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咽部异物感、口臭等症状[2,6]。
即使通过保守治疗去除了所有肉眼可见的结石,以后也可能会再发[1-3]。
平时勤刷牙,养成吃东西后使用漱口水或淡盐水漱口的习惯,保持口腔清洁;
已经被医生诊断为扁桃体结石的患者,自己可以隔段时间照镜子观察一下,如果结石越来越多,或者有出血、溃疡等情况,要及时就诊[7]。
避免刺激性食物: 由于扁桃体结石的形成与急、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有一定关系,因此饮食方面宜清淡富于营养,要注意避免吃过多刺激性食物,比如过烫、过冰、过坚硬的食物等,如麻辣烫、火锅、冰激凌、坚果等[8]。
避免饮酒: 高度白酒对咽部刺激比较大,如果饮酒后有明显的咽部不适,也要尽量避免[8]。
如果扁桃体结石过多、结石反复发作等,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采取扁桃体切除术。
术后六小时内禁食禁水;待六小时后,创后无活动性出血时,可以进食饮水,以冷米汤、冷牛奶等冷流食为主,帮助血管收缩,减少渗血、水肿,缓解疼痛;
术后次日起可进食稀粥等温凉半流食或软食;
术后三天可恢复常温饮食,原则是少食多餐;术后半个月内禁食水果及刺激性食物、酸性食物如辣椒、洋葱、酸奶等[7,9]。
普通人群:
平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勤刷牙漱口,漱口时头后仰,使含漱液能清洁咽后壁;
平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积极锻炼身体,避免过度肥胖。
已有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危险因素的人群:
避免吃过多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麻辣火锅、烧烤等;以及尽量少喝酒,以免对咽部造成刺激,加重炎症,引起结石[8];
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以避免扁桃体炎反复发作。
长期服用硝苯地平、阿司匹林等药物时,如果出现口干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视情况调整药物。
以上都是非常好的预防措施。虽然不一定能完全杜绝扁桃体结石的发生,但可以使患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