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又名增殖体,是鼻腔最后面——鼻咽后壁的淋巴样组织。由于这个位置是鼻子、耳朵、口腔交通的位置,所以出现腺样体疾病时,可表现出鼻子、耳朵、喉咙(扁桃体)等部位的多种症状。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为鼻塞、张口呼吸、打鼾等,是儿童慢性鼻-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牙齿颌面发育异常等的主要致病原因。症状明显者,多需行腺样体切除。
腺样体的本质是淋巴组织,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比如感冒时,腺样体就是鼻咽部的一道保护屏障。腺样体组织不是光滑的,跟扁桃体很像,会有一些比较深的沟壑样结构(隐窝),被称为藏污纳垢的地方,又常常使感染反复发生,不易消退。
腺样体肥大在耳鼻咽喉科还是很常见的。
医师根据上述临床表现,结合相关检查,一般可以确诊,常用的检查如下:
部分患儿腺样体可能用 X 线鼻咽侧位片或者鼻咽镜看都不是很大,但是打呼、睡眠中憋气(睡眠呼吸暂停)很明显,此时建议行带孩子做一个多导睡眠监测检查,充分了解患儿睡眠中缺氧的情况,进而决定治疗方案。
普通的感冒也会引起鼻塞、流涕、张口呼吸、打呼等,但感冒一般会在一至两周内痊愈,相应症状会明显好转。若感冒痊愈后,鼻塞、张口呼吸、打呼等症状仍存在并无明显减轻,或者孩子出现听力减退、平时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就需要及时就诊,酌情治疗。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晚上睡觉听到孩子打呼很多、很响,也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
腺样体肥大一般儿童多发,多会选择去儿科及耳鼻咽喉科就诊。
目前尚无统一的方案,但是综合临床经验,建议如下:
国内外均有争议,到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患儿自身的抵抗力对于疗效至关重要,若治疗期间仍反复感冒,那么保守治疗的疗效就会打折扣。综合文献报道和临床经验,建议如下:
很多患儿同时有扁桃体肿大和腺样体肥大,有时候会同时进行手术。但不是必须同时切除,还是要综合评估扁桃体肿大和腺样体肿大对孩子的影响来决定。
对于孩子来说,扁桃体和腺样体都是免疫器官,确实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是如果确实有反复的化脓性扁桃体炎,以及腺样体肥大后造成孩子晚上睡眠打呼缺氧、白天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听力下降等,还是要综合考虑得失的。此外,临床上也没有数据证明,切除后的小孩免疫力差。所以建议根据医生的建议,利弊衡量取其轻。
反复的感冒可能导致腺样体肥大病情加重,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感冒、经常清洗鼻子,减少鼻塞、鼻涕,尽可能少刺激腺样体。
另外,让孩子远离二手烟等环境污染,避免刺激呼吸道。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感冒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腺样体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