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梁培禾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1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泌尿系统由左右两侧肾脏、两侧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肾脏和输尿管称为上尿路,膀胱和尿道称为下尿路。血液流经两侧肾脏时,经过滤过、重吸收等过程后,形成尿液排入同侧的输尿管,由输尿管引流汇聚入膀胱,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
泌尿系统的各个组成器官形态、功能正常,才能够完成正常、顺畅的排尿过程。
尿路梗阻,也称泌尿系统梗阻,指泌尿系统本身疾病或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疾病最终导致泌尿系统排尿管腔狭窄或完全闭锁、排尿相关肌肉收缩功能减退或消失,从而导致梗阻近端(即上端、上方)尿液下排受阻,出现扩张积水,甚至肾功能受损。
尿路梗阻是一类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存在多种病因,症状表现也多种多样,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体征及彩超、CT 等相关辅助检查;治疗上,主要以处理致病病因,解除梗阻为主。
尿路梗阻是一类疾病的总称,根据发生特点的不同,又可分为:
根据梗阻程度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前者指尿路完全堵塞,尿液无法排出,未完全堵塞,仍有少量尿液可以通过,则为部分性;
根据梗阻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为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后者则是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缓慢发生;
根据梗阻部位可分为上尿路和下尿路梗阻,前者是发生于肾脏和输尿管的梗阻,后者则为膀胱和尿道的梗阻。
尿路梗阻根据致病病因、梗阻程度、进展速度、梗阻部位的不同,以及不同的合并症、并发症而产生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疼痛、血尿、尿量变化等,还可合并高血压、尿路感染等疾病,产生相关症状。其中
疼痛:常见于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梗阻的部位不同,疼痛部位、性质也不一样,例如:
肾结石常表现为患侧肾区(平常人说的腰部)持续性钝痛,疼痛常可忍受;
输尿管结石典型者表现为肾绞痛(患侧肾区绞痛,呈间断性,改变体位亦不能缓解,可向同侧腹部甚至阴茎、阴囊放射,疼痛程度较重常无法忍受);
膀胱结石表现为膀胱区(平常人说的下肚子)疼痛,排尿时疼痛,可同时伴尿急、尿频等刺激症状;
尿道结石由膀胱结石进入尿道所致,表现为排尿时尿流突然中断、疼痛沿尿道向阴茎头放射、尿潴留等。
但是尿路梗阻可能发病隐匿,因没有明显疼痛表现而被忽略,甚至导致严重肾积水时才被发现。
血尿:某些导致尿路梗阻的原因,可能同时引起血尿,例如,尿路结石可能导致尿路粘膜的损伤,出现血尿;前列腺增生可能出现表面小血管破裂而发生血尿;尿路上皮肿瘤常见血尿……。但血尿的严重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或者说梗阻的程度不成正比。
尿量变化:当尿路发生完全性梗阻,或者导致肾功能受损时,就会出现无尿、少尿的表现。
梗阻导致肾积水,肾实质被压迫萎缩,供血减少,可能导致高血压;尿路发生梗阻时,细菌容易入侵繁殖,导致感染,可能出现高热寒战等表现,严重者甚至可能诱发尿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泌尿系统梗阻病因多样,泌尿生殖系统器官的疾病、临近或相关器官疾病均可能导致梗阻,常见导致尿路梗阻的疾病有:
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泌尿系统肿瘤:如肾或肾盂肿瘤、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尿道癌、阴茎癌、前列腺癌;
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输尿管异位开口、输尿管口囊肿等;
外伤、炎症后的瘢痕狭窄:如尿道外伤后的尿道狭窄、输尿管炎症后的狭窄;
前列腺增生症:好发于老年男性;
泌尿系统周围器官疾病侵犯、压迫:主要有妇科、胃肠外科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结直肠癌侵犯、压迫输尿管、膀胱、尿道;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脊髓损伤、糖尿病等导致神经病变,主要影响膀胱功能,或者膀胱与括约肌的协调;
其他:如医源性损伤,在进行泌尿系统或者邻近区域手术时,可能损伤或影响尿路的通畅性,还有宫颈癌放疗等也存在导致尿路梗阻的风险。
虽然泌尿系统梗阻病因较多,但不同年龄段常见的疾病有所不同。其中,儿童以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为主,青壮年主要为泌尿系统结石,而老年人则前列腺增生、肿瘤、结石相对多见。
不同的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针对疾病常需完善多项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肾功能+电解质:为抽血检查,主要是看肌酐、尿素氮、血清胱抑素,和血钾、钠等指标,可用于判断肾脏损害的程度。这里,肾功能所指的是两侧肾脏总体的功能,因此,两侧肾脏均受到梗阻影响,但程度较轻,或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或者一侧上尿路梗阻导致肾脏功能完全丧失,而另一侧正常的情况下,这些指标仍可能维持正常。下尿路(膀胱和尿道)的梗阻,可以同时影响两侧肾脏,但由于有膀胱的缓冲,肾功能不全出现较晚。
尿常规:一般取随机尿,检查方便、便宜、快速,可明确尿液内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尿液 pH 的情况,可用于判断感染、血尿程度,对尿路梗阻无直接诊断意义,但不可缺少。
泌尿系彩超:该检查简单、便捷、无创,还可床边操作,但易受肠腔积气影响、与操作者经验有关,检查时要求尽量憋尿。可做为诊断尿路梗阻的初步检查,以决定进一步诊疗方向。彩超检查可发现大部分结石、肿瘤等致病原因,当合并尿潴留时还可测定潴留的尿量。
CT:该检查具有一定的辐射,费用也较高。可做为彩超检查后的进一步检查。
MRI 检查:与 CT 检查相比,各有优缺点,检查耗时相对更久、对结石显影效果差,但可以单独显示积液的尿路,一定程度上替代造影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IVP):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经过肾脏排泌在尿路积聚显影,可同时观察尿路形态,判断肾脏功能,但检查过程相对繁琐,不能观察尿路周围解剖,单侧肾脏功能受损严重时不能显影,因为造影剂可能影响肾功能,因此,总肾功能异常时,不能进行此项检查。
同位素肾显像或肾图:静脉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监测肾脏排泌情况,可相对精确地分别了解两侧肾脏的功能。
尿路梗阻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以上所述基本可满足初步的诊断,而当初步诊断明确后,亦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情,如膀胱肿瘤,需行膀胱镜检,前列腺增生需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等等,当可能系其他系统疾病所致尿路梗阻时,需请相应专科医师会诊协助诊治。
尿路梗阻常先就诊急诊科、泌尿外科、肾内科,明确病因后给予相应治疗,如果合并,或病因是其他系统疾病,例如妇科肿瘤、脑出血、骨盆骨折等,需请相应专科会诊或转科治疗。
尿路梗阻首先需初步明确梗阻原因,待原因明确后需根据病情解除梗阻,引流尿液或恢复尿路通畅。
如果患者情况暂时不允许针对病因治疗,下尿路梗阻严重时,常需留置导尿、膀胱造瘘;上尿路双侧同时,或者一侧独肾梗阻时,则需急诊行输尿管逆行插管,或肾造瘘,至少保证一侧上尿路的通畅;当病情危重,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影响生命时,可能需要进行血液透析。
上述措施可以阻止肾功能进一步受损,为诊疗争取时间,当患者条件改善时,可进行深入检查并给予相应治疗。
无论是完全性梗阻还是部分性梗阻,肾功能恢复与否主要取决于梗阻程度、时间,目前没有明确的标准。
目前认为放射性核素扫描肾脏完全不显影,和影像学检查发现肾脏皮质显著变薄为其不良的预后因素。
根据病情调整饮水量;
肾功能受损患者,治疗其他疾病需要用药时,应权衡利弊,尽量选择对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有些药物需要根据肾功能状态调整剂量;
正规医院进行诊疗、复查,不建议自行使用偏方治疗。
尿路梗阻本身不能预防,应该针对引起尿路梗阻的疾病进行预防,例如,多饮水可以预防结石形成,戒烟戒酒预防肿瘤发生,洁身自好或使用安全套避免尿道感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