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
就诊科室:妇科
词条作者
刘健帮

刘健帮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童时宇

童时宇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1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尿失禁是什么?

通俗来说,尿液不受控制从尿道口流出称为尿失禁。膀胱的功能是储尿,既需要膀胱能正常扩张,同时也需要控尿阀门正常紧闭。当各种原因导致膀胱不能扩张、收缩,或者控尿阀门不能紧闭,尿液便会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流出来。

尿失禁的病因有很多,如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创伤、神经系统疾病等。不同的病因,其治疗策略不同,预后也不同。尿失禁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尿失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但以老年人更为常见。该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长期持续尿失禁的患者。

尿失禁的患者多吗?

尿失禁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和高发病。据统计,女性人群中 23%~45% 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 7% 左右有明显尿失禁症状。尿失禁在男性人群中也相对常见,但总体来说发病率低于女性。

尿失禁是病吗?尿失禁是不是衰老的正常现象?

尿失禁是一种病态情况。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老年女性才会有尿失禁,其实不然,很多年轻人也深受其困扰。此外,男性人群中也不乏尿失禁患者,如前列腺增生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尿失禁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故尿失禁并不仅仅是人体衰老的正常现象。

如果尿失禁已经影响到了您的日常生活,请不要犹豫去不去看医生。对于大多数早期尿失禁患者来说,医生针对你的病情,给出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或药物治疗就可以缓解甚至阻止尿失禁的发生。

尿失禁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症状不同,尿失禁可分为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真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

症状

尿失禁有哪些常见表现?

  • 压力性尿失禁: 患者平时能自主控制排尿,但当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或举重物等增加腹腔压力的动作时,尿液会不自主从尿道口排出。多见于经产妇或绝经后妇女,也可见于男性前列腺手术后。

  • 急迫性尿失禁: 患者突然出现强烈尿意,并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排出。多见于尿路感染、神经系统疾病等。

  • 充溢性尿失禁: 患者膀胱内残余大量尿液,尿意不时从尿道口滴出,无成线排尿。多见于慢性下尿路梗阻疾病。

  • 真性尿失禁: 患者在任何时候和任何体位时均有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口流出。患者膀胱处于空虚状态,没有正常的排尿。多见于神经源性膀胱、女性尿道产伤以及前列腺手术引起的尿道外括约肌损伤等。

  • 混合性尿失禁: 包含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尿失禁,如急迫性尿失禁常和压力性尿失禁混合存在。

尿失禁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

  • 尿失禁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长期慢性持续尿失禁的患者;

  • 尿失禁会影响患者的社交、工作以及人际关系;

  • 尿失禁还会引起局部皮肤问题,如皮疹、皮肤感染、褥疮等可以在潮湿的会阴区反复出现;

  • 尿失禁还会增强反复尿路感染的风险。

病因

尿失禁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尿失禁的常见病因有:

  • 先天性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尿道上裂;

  • 创伤,如骨盆骨折、妇女生产时的产伤;

  • 手术后遗症,如前列腺电切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术、子宫切除术等;

  • 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病、中风、脑瘤或脊柱损伤;

  • 泌尿系感染,如急性膀胱炎;

  • 下尿路梗阻,如前列腺增生症、尿道结石;

  • 其他,如服用有利尿作用的食物药物、便秘、怀孕、多次分娩、年龄增加、更年期、肥胖、吸烟等。

尿失禁常见于哪些人群?

  • 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现尿失禁,尤其是怀孕、多次分娩、更年期的女性;

  • 相对于年轻人,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尿失禁;

  • 相对于体重正常或偏瘦的人,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尿失禁;

  • 吸烟、有尿失禁家族史、合并神经系统疾病或糖尿病的人也容易出现尿失禁。

诊断

尿失禁需要做哪些检查?

首先医生详细的查体不可缺少。其次,尿常规、泌尿系彩超、排尿日记、残余尿测定、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尿道造影、膀胱镜检查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尿失禁的相关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

  • 体格检查: 对于部分尿失禁患者来说,简单的查体加上病史就可以明确诊断,如压力性尿失禁。需要注意的是,医生一般会详细询问您的整个患病过程,在查体过程中有时会让您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憋气、咳嗽等。

  • 尿常规: 可以初步明确是否合并有尿路感染,以排除泌尿系感染引起的尿失禁。需要注意的是,尿常规要接中段尿(指的是中间那段的小便)。

  • 泌尿系彩超: 可以明确患者泌尿系统情况,排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引起的尿失禁。需要注意的是,泌尿系彩超最好在憋尿情况下完成。

  • 排尿日记: 有助于轻度间歇性尿失禁的患者的诊断,此外还可以明确患者尿失禁的程度。详细的排尿日记需要记录每天的饮水量、小便量、小便时间、小便时是否有尿急,以及尿失禁发生的次数等。

  • 膀胱残余尿测定: 有助于下尿路梗阻以及神经源膀胱的诊断。

  • 尿流动力学: 可以评估患者排尿情况。

  • 膀胱尿道造影: 通过造影剂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尿道的结构,有助于膀胱尿道梗阻、狭窄的诊断。在检查过程中均需要临时安放尿管,可能会有一定不适,医生一般会给予含局麻药的润滑液,以缓解患者的不适。

  • 膀胱镜检查: 对于怀疑膀胱憩室、肿瘤或膀胱阴道瘘等情况的患者,膀胱镜这种内镜检查手段可以直接观察病变情况。

尿失禁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怎么区分?

尿失禁容易和漏尿、遗尿混淆。

  • 漏尿是指尿液不经正常尿道排出,而是从其他通道流出,如阴道或肠道。

  • 遗尿是指在睡眠时发生的不自主排尿,多见于儿童。

治疗

尿失禁患者要去看哪个科?

尿失禁是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和高发病,患者应前往泌尿外科就诊。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也可前往妇产科就诊。

尿失禁患者需要治疗吗?

如果您出现了尿失禁的症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积极治疗。因为对于大多数早期尿失禁患者来说,简单的生活方式改变或药物治疗就可以缓解甚至阻止尿失禁的发生,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尿失禁有哪些治疗方法?

尿失禁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尿失禁的治疗取决于尿失禁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根本原因,可能需要几种方法综合治疗。如果尿失禁是由一种潜在的疾病引起,那么需要首先治疗这种原发疾病。尿失禁的治疗应优先选择侵入性小的治疗方法,若无效再选择侵入性治疗,甚至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控制体重;
  • 盆底肌训练;
  • 膀胱训练;
  • 生物反馈;
  • 生活行为方式调节;
  • 电刺激治疗;
  • 磁刺激治疗;
  • 医疗机械治疗;
  • 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 度洛西汀;
  • 雌激素;
  • 选择性 α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 抗胆碱能药物;
  • α受体阻滞剂。

手术治疗:

  • 耻骨后尿道悬吊术;
  • 悬吊带术;
  • 膀胱颈旁填充剂注射。

尿失禁可通过哪些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轻、中度的尿失禁,不同的药物其治疗疗程不同。

  • 度洛西汀,常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需维持治疗至少3个月。常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其他副作用有口干、便秘、乏力、头晕、失眠等。

  • 雌激素,常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只能阴道局部使用雌激素,口服无效。但长期应用增加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和心血管病的风险。

  • 选择性 α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盐酸米多君,常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其副作用包括:血压升高、恶心、口干、便秘、心悸、头痛、肢端发冷,严重者可发作脑中风。

  • 抗胆碱能药物,如托特罗定,常用于急迫性尿失禁的治疗。

  •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常用于治疗急迫性或充溢性尿失禁。

尿失禁患者是否应手术治疗?

  • 保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不能坚持、不能耐受保守药物治疗;

  • 中重度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

  • 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患者;

  • 伴有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底功能病变,需行盆底重建者。

尿失禁手术治疗后有没有后遗症?

尿失禁手术治疗的常见后遗症包括尿道狭窄、反复尿路感染、排尿困难等。

尿失禁患者治疗后需要复查吗?

尿失禁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观察治疗效果,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 尿失禁治疗后 6~8 周首次复查,复查包括 72 小时排尿日记、1 小时尿垫试验、尿失禁问卷表等,以此评估患者尿失禁改善情况。

  • 此外,还需复查尿常规、泌尿系彩超、尿动力学检查等,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之后每 3~6 个月复查一次,复查项目基本同上。期间患者病情若有变化,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随访时间。

尿失禁能彻底治愈吗?

对于大部分尿失禁患者来说,只要严格遵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规范治疗,尿失禁都是可以显著改善,甚至彻底治好的。有研究表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 10 年有效率超过 90%。

尿失禁治疗后会复发吗?

会复发。

由于尿失禁的病因有很多,虽然此次针对这个病因治好的尿失禁,但是很有可能下次因为另外的病因再次出现尿失禁。尿失禁治疗后患者需定期门诊复查,以及时发现复发,及时处理。

image

生活

尿失禁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 应减少或避免酒精、咖啡因或酸性食物;
  • 控制液体摄入量;
  • 少辛辣、油腻食物;
  • 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 控制体重。

尿失禁患者在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 注意尿液渗漏引起的皮肤相关问题,如皮疹、皮肤感染、褥疮等;

  • 患者应尽可能用毛巾把自己擦拭干净,保持皮肤干燥,应尽量避免频繁冲洗皮肤;

  • 局部可使用隔离霜,如凡士林或可可脂,以保护皮肤免受尿液的影响;

  •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诱发尿路感染;

  • 如果患者患有急迫性尿失禁或夜间尿失禁,应提供条件方便患者上厕所,使前往厕所的道路通畅,无障碍物,保持夜灯照亮;

  • 坚持正确的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具体方法为收缩小腹、会阴区的肌肉,可以感到小腹肌肉突然变紧,并且盆底肌往上移动,当放松时,能感觉盆底肌回到原来的起始位置,每重复数次;

  • 详细记录自身排尿日记。

尿失禁患者有哪些护理注意事项?

  • 作为尿失禁患者的家属,首先应开导患者,鼓励患者积极治疗。

  • 同时自身也应树立治愈信心,以身作则影响患者。

  • 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应重点注意患者会阴区皮肤相关问题。

  • 对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应使家庭布局方便患者上厕所。

  • 积极督促患者进行正确的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帮助患者准确记录排尿日记。

  • 帮助患者健康饮食,积极控制体重。

预防

尿失禁可以预防吗?尿失禁怎么预防?

尿失禁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措施包括:

  •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 戒烟、戒酒,避免膀胱刺激物,如咖啡因、酒精和酸性食物;

  • 多食粗纤维,避免便秘;

  • 进行盆底肌训练;

  • 部分患者可选择剖宫产。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