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申丽盈风湿科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4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 PMR)是一种老年人比较常见的风湿性疾病。Forestier 等在 1953 年报道了第 1 例 PMR,由 Barber 于 1957 年首先命名。
风湿性多肌痛是以颈、肩和骨盆部肌肉疼痛、晨僵、发热、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为特点的一种综合征。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巨细胞动脉炎并发。
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经持续治疗后,一般可维持无症状的状态,不影响正常生活。
风湿性多肌痛多见于 50 岁以上老年人,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平均发病年龄 73 岁,女性发病较男性常见。
白种人较为多发,在美国 50 岁以上人群中,年发病率为十万分之 58.7。
我国目前尚无发病率的相关统计数据。
风湿性多肌痛虽然名称中存在「肌」字,但实际上,它并不是肌肉的疾病,而是软组织的问题,如肱二头肌的腱鞘、肩峰下的滑囊、颈椎和腰椎的滑囊等。
因此,准确来说,风湿性多肌痛不是「肌病」,而是「软组织病」。
两者具有相似的名称,且都可以引起全身的肌肉疼痛,但实际上,两者并不是同一种疾病。主要区别如下:
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症状可以突然出现(数天内),也可缓慢发生(数周内),且多长期存在。
风湿性多肌痛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
虽然风湿性多肌痛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可以明确的是,该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细胞免疫的异常存在相关性。
如上所述,风湿性多肌痛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该病不是遗传病,也不会遗传。
风湿性多肌痛的病因不明,与感染的相关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因此目前认为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考虑到 风湿性多肌痛 是一种与免疫及炎症有关的疾病,因此需要做以下检查:
依据症状、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结果以及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大多数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很快好转),医生可以诊断本病。
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如下。满足以下 3 条标准可以作出诊断:
如果仅满足 ① 和 ②,ESR 正常,但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10~15 mg/d)治疗有效,那么也可以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
鉴于病人大多主诉为肌肉疼痛和无力,风湿性多肌痛 需要与具有相似症状的巨细胞动脉炎、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进行鉴别,具体鉴别方式如下:
患者多会以肌无力或疼痛为主诉,因此可能会选择神经内科就诊。但正规应该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一般门诊治疗即可,大多不需要住院。
风湿性多肌痛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
研究表明,风湿性多肌痛引起的疼痛并不能被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明显缓解,而此类药物还可能造成胃肠道不适等相关副作用,故国际上并不推荐使用。
糖皮质激素什么时间减量、如何减量,应基于对风湿性多肌痛病情的监测,这里的监测包括病情活动度的监测、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的监测,具体的减量原则如下: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发以下不良反应:
大多数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经合理治疗后,病情可迅速缓解甚至痊愈,少数患者可能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由于风湿性多肌痛的病因尚不明确,因此尚无有效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