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多肌痛
就诊科室:风湿免疫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申丽盈

申丽盈风湿科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4月1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风湿性多肌痛是什么?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 rheumatic, PMR)是一种老年人比较常见的风湿性疾病。Forestier 等在 1953 年报道了第 1 例 PMR,由 Barber 于 1957 年首先命名。

风湿性多肌痛是以颈、肩和骨盆部肌肉疼痛、晨僵、发热、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为特点的一种综合征。本病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巨细胞动脉炎并发。

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经持续治疗后,一般可维持无症状的状态,不影响正常生活。

风湿性多肌痛常见吗?常见于哪些人群?

风湿性多肌痛多见于 50 岁以上老年人,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平均发病年龄 73 岁,女性发病较男性常见。

白种人较为多发,在美国 50 岁以上人群中,年发病率为十万分之 58.7。

我国目前尚无发病率的相关统计数据。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肌肉疾病吗?

风湿性多肌痛虽然名称中存在「肌」字,但实际上,它并不是肌肉的疾病,而是软组织的问题,如肱二头肌的腱鞘、肩峰下的滑囊、颈椎和腰椎的滑囊等。

因此,准确来说,风湿性多肌痛不是「肌病」,而是「软组织病」。

风湿性多肌痛与纤维肌痛综合征是同一种疾病吗?

两者具有相似的名称,且都可以引起全身的肌肉疼痛,但实际上,两者并不是同一种疾病。主要区别如下:

  • 首先好发人群不同,风湿性多肌痛好发于 50 岁以上老年人,而纤维肌痛综合征则多见于年轻人;
  • 其次,疼痛部位也不同,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多为全身广范的疼痛,而风湿性多肌痛则以上述提到的颈部、肩胛部及骨盆部位疼痛为主。
症状

风湿性多肌痛患者有哪些表现?

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症状可以突然出现(数天内),也可缓慢发生(数周内),且多长期存在。

  • 典型症状包括:患者多有颈部、肩部及髋部疼痛伴晨僵(即早晨出现的僵硬感,持续时间 > 45 min,此后可自行缓解),可放射至上臂肘部或膝部。
    四肢(尤其是上肢)不能抬举或负重,可影响到穿衣、梳头等日常动作,此外还可见下蹲及上下楼梯困难,病情严重时可伴深呼吸疼痛,睡眠中断。
    上述疼痛具有如下特点:静止时疼痛明显,轻微活动后好转,但剧烈活动又会加重。
  • 一般症状包括:患者除了上述的典型疼痛,还可伴有类似流感的全身表现,如全身酸痛、不适、乏力、消瘦、失眠、发热,且发热以低热为主。
  • 其他包括: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多会伴有巨细胞动脉炎,从而可能引发失明等严重后果。可直接点击「巨细胞动脉炎」,进一步了解详情。
病因

风湿性多肌痛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风湿性多肌痛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

  • 有研究发现,风湿性多肌痛在夏秋多发,且发病高峰与肺炎支原体、细小病毒 B 19、肺炎衣原体的感染高峰一致,因此认为感染可能在风湿性多肌痛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迄今尚无一项研究能明确说明它们之间的关联。
  • 还有研究认为,风湿性多肌痛的发生与基因及环境因素相关,但无家族聚集性。

虽然风湿性多肌痛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可以明确的是,该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细胞免疫的异常存在相关性。

风湿性多肌痛会遗传吗?

如上所述,风湿性多肌痛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该病不是遗传病,也不会遗传。

风湿性多肌痛会传染吗?

风湿性多肌痛的病因不明,与感染的相关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因此目前认为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诊断

风湿性多肌痛需要做哪些检查?

考虑到 风湿性多肌痛 是一种与免疫及炎症有关的疾病,因此需要做以下检查:

  • 体格检查:对于风湿性多肌痛,必要的体格检查很关键。
    重点应放在对血管、神经及骨骼肌的检查上,明确有无头痛、视觉障碍、掌指关节滑膜炎等表现,以排除其他疾病,如巨细胞动脉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血沉及 C 反应蛋白:这两项检查都是炎症指标,可以明确有无炎症状态存在。一般 风湿性多肌痛 患者可见红细胞沉降率和(或)C 反应蛋白水平的显著增高,提示存在炎症状态。
  • 血常规:明确有无贫血及感染。风湿性多肌痛 患者多伴有贫血及白细胞水平增高。
  • 免疫相关因子检测:重点关注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可用于排除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 患者多无上述指标的异常。
  • X 线片:风湿性多肌痛 患者受累关节的 X 线片结果显示正常,可用以排除其他类似 风湿性多肌痛 的疾病,如关节退行性变或结晶性关节炎。
  • 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风湿性多肌痛 仅影响关节周围结构,多表现为肩峰下或三角肌下滑囊炎或二头肌腱鞘炎,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可用于排除其他关节本身的病变。

风湿性多肌痛是怎么确诊的?

依据症状、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结果以及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大多数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很快好转),医生可以诊断本病。

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如下。满足以下 3 条标准可以作出诊断:

  • ① 发病年龄 ≥ 50 岁;
  • ② 两侧颈部、肩胛部或及骨盆部肌痛晨僵;
  • ③ 血沉(ESR)≥ 40 mm/h。

如果仅满足 ① 和 ②,ESR 正常,但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 10~15 mg/d)治疗有效,那么也可以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需要与哪些疾病区分?

鉴于病人大多主诉为肌肉疼痛和无力,风湿性多肌痛 需要与具有相似症状的巨细胞动脉炎、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进行鉴别,具体鉴别方式如下:

  • 巨细胞动脉炎:70% 的巨细胞动脉炎会合并 风湿性多肌痛 ,两者合并时鉴别较困难,可能需要依靠颞动脉超声或颞动脉活检进行鉴别。
  •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多以对称性小关节滑膜炎为主要表现,常有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阳性,由此可进行鉴别诊断。
  • 多发性肌炎:多发性肌炎多以近端肌无力为主要表现,多会伴有肌萎缩。
  • 纤维肌痛综合征:具体的鉴别方式见「简介」部分。
治疗

风湿性多肌痛需要去哪个科室就诊?

患者多会以肌无力或疼痛为主诉,因此可能会选择神经内科就诊。但正规应该到风湿免疫科就诊。

风湿性多肌痛需要住院治疗吗?

一般门诊治疗即可,大多不需要住院。

风湿性多肌痛应该如何治疗?

风湿性多肌痛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

  • 一般治疗: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多伴有长期的疼痛或全身症状,因此会引起情绪不佳、睡眠障碍或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因此必要的安抚和病情解释是很重要的。
  •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首选药物,治疗剂量依据个体情况而定。
      绝大部分患者服用醋酸泼尼松片 15 mg/d 时,就可使症状和检查指标得到很大改善;极少部分患者需增加剂量至 20~25 mg/d,如果高于这个剂量患者依然疗效不佳,那么医生就应该重新考虑诊断是否准确。
      除此之外,部分患者也可采用肌肉注射甲泼尼龙来代替口服的醋酸泼尼松,具体由医生定夺。
    • 甲氨蝶呤:对容易复发、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不能忍受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的患者,应考虑尽早加用甲氨蝶呤。甲氨蝶呤的常用口服剂量为 7.5~10 mg/周。

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的疼痛可不可以吃常见的止痛药如布洛芬?

研究表明,风湿性多肌痛引起的疼痛并不能被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明显缓解,而此类药物还可能造成胃肠道不适等相关副作用,故国际上并不推荐使用。

风湿性多肌痛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多久后可以减量?

糖皮质激素什么时间减量、如何减量,应基于对风湿性多肌痛病情的监测,这里的监测包括病情活动度的监测、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的监测,具体的减量原则如下:

  • 初始治疗后的减量:在 4~8 周内减至口服 10 mg/d 泼尼松剂量或等效剂量;
  • 复发治疗后的减量:口服泼尼松加量至复发前用量,并逐渐(在 4~8 周内)减至复发时的剂量;
  • 缓解后的减量(在初始和复发治疗后):每 4 周减 1 mg 口服泼尼松(或以 1.25 mg 逐渐减量,如 10 mg / 7.5 mg 交替治疗减药方法),在保证维持临床缓解下直至停药。

风湿性多肌痛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哪些副作用?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引发以下不良反应:

  • 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高血糖、皮肤变薄等。
  • 诱发或加重感染。
  • 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 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
  • 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 抑制儿童生长发育。
  • 股骨头坏死。

风湿性多肌痛经正规治疗后,可以治好吗?

大多数风湿性多肌痛患者经合理治疗后,病情可迅速缓解甚至痊愈,少数患者可能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image

生活

风湿性多肌痛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 对于风湿性多肌痛患者,规律的随访和病情监测很有必要。因此,应严格遵医嘱进行相关指标的复查,同时,严格遵医嘱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勿擅自停药或减量。
  • 治疗期间,注意进食低盐、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钾和钙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
  • 由于患者多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考虑到糖皮质激素的上述不良反应,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以防骨质疏松,并应定期测量血压、血糖,以便及早发现药物性糖尿病及医源性高血压。
  •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旨在维持肌肉容积和功能,减低跌倒风险。
预防

风湿性多肌痛可以预防吗?

由于风湿性多肌痛的病因尚不明确,因此尚无有效预防措施。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