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丽过敏反应科主治医师
杨苏腾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0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因一些疾病(比如淋巴瘤、自身免疫疾病等)导致血清中「C1 酯酶抑制物」减少,引起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道黏膜反复发生肿胀,表现为皮肤局部肿胀、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不伴有荨麻疹。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多发生于年龄较大、伴随有基础疾病的成年人,此病不会遗传也不会传染。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罕见。
病人的症状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症状可能都不太一样。水肿可发生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同时发生于多个部位(如皮肤、气道、胃肠道),可持续 2~5 天。不伴有荨麻疹和发热。
根据病因不同,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分为两型。
有淋巴瘤、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的病人,通常在一定的诱因下发生血管性水肿,常见诱因有:
不会传染。
不会遗传。这也是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和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主要区别之一。
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是不是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确诊之前,根据血管性水肿出现的部位不同,患者可能会去皮肤科、急诊科、消化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就诊。但确诊后一般应至过敏反应科就诊。
仅有轻度皮肤表现的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即使不治疗,水肿症状也可在数日内自行消退,不留痕迹,但以后会反复发作。
症状严重的获得性血管性水肿,需要药物治疗才能好转。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需住院完善检查和治疗。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常由淋巴瘤、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引起,这些疾病通常很难治愈,所以获得性水肿也很难获得根治。
需要复查,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复查,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和复查补体 C4 水平。
不影响。
通过避免相关诱因,可以减少血管性水肿的急性发作频率。具体做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