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琲琲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杨彦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2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5年02月25日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 HHS)也叫「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高渗综合征」「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高渗昏迷」等,是一种十分危险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虽然少见,但死亡率很高。
HHS 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但主要见于老年人,超过 2/3 的病人在发生 HHS 之前都没有被诊断过糖尿病,也就是说即使是原来没有糖尿病的老年人,也要警惕这个疾病的可能。
HHS 的主要表现为血糖极高(常超过 33.3 mmol/L)、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严重脱水,可伴有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初期可表现为发热、乏力、口渴、饮水量增加、尿量增多、头晕、萎靡、恶心、呕吐等。
如果未能及时就诊,病情会逐渐加重,出现明显的脱水表现:皮肤干燥、弹性差,嘴唇干燥脱皮,眼眶深陷,尿量减少,血压降低,四肢冰凉,脉搏快而弱。
病情严重者会出现神志改变:头痛、烦躁不安、神情恍惚、反应迟钝、面无表情、对周围的人不理不睬、嗜睡、出现幻觉、无法正常交流,甚至陷入昏迷。有时候还会出现偏瘫、癫痫发作。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可同时并发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三者都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果同时发生,会增加病情的复杂性,提高治疗的难度。
此外,脑细胞最容易受到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影响,从而出现脑水肿、脑疝、脑血栓、癫痫、瘫痪等并发症。
发生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的根本原因是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 HHS,还需要一定的诱发因素,如:
应激状态:感染、创伤、手术、分娩、心脑血管意外、精神创伤等。
糖尿病患者随意停用胰岛素或降糖药。
因为其他疾病使用了影响血糖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氯丙嗪、β 受体阻滞剂(XX 洛尔)、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大量补充葡萄糖:很多 HHS 患者以前都没发现过糖尿病,但其实已经是糖尿病早期阶段,已经有胰岛素缺乏了,此时如果进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糖水、甜饮料、糕点)或静脉输注葡萄糖,就会诱发 HHS 发生。
患有导致脱水的疾病:如高烧、呕吐、腹泻等。
喝水太少:老年人的口渴中枢会退化,身体缺水时不能产生口渴的感觉,导致喝水太少,诱发 HHS。如果能在血糖升高时及时补水,可以避免 HHS 的发生。
血糖:常高于 33.3 mmol/L。用普通血糖仪可能都测不出手指血糖,因为超出了血糖仪的测量范围,血糖仪上会显示 high,需到医院抽血检查静脉血糖。
血渗透压:常高于 330 mmol/L。
血酮体、尿酮体:正常或轻度升高。如果血酮体明显升高(> 0.85 mmol/L 或 5 mg/dl),提示可能合并了酮症酸中毒。
血电解质:血钠明显升高,常高于 150 mmol/L;血钾正常或偏低;血钙、血镁可偏低。
血气分析:需要在手腕上抽取动脉血做检查,比较痛。血 pH 正常或偏低。如果 pH 明显偏低,提示可能合并了酮症酸中毒或乳酸酸中毒。
其他检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升高,肝功能异常,肌酐、尿素氮升高,尿糖呈强阳性,尿比重升高,尿蛋白阳性,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乳酸酸中毒也会和 HHS 有相似的表现,它们都属于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可以同时存在。通过检查血酮体、尿酮体、血气分析、血乳酸等,可以进行区别。
此外,低血糖也会导致昏迷,但没有脱水的表现,测一下血糖就可以立即和 HHS 区别开来。
HHS 患者有时候也会出现癫痫、偏瘫等,和脑部疾病类似,通过脑 CT 和脑磁共振有助于鉴别。
补液:入院后的最初 24 小时可能需要输液 5 000 ml 以上,具体补液量视病人的情况而定。一般先输注生理盐水,待血糖降低后需要输注葡萄糖。
降糖:需要使用胰岛素降糖。开始时为持续静脉输入胰岛素,病情好转后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至于出院后是继续使用胰岛素还是改为口服降糖药,医生会根据病人的情况作出决定。
补钾:缺钾会导致心脏问题。开始时通过静脉输液补钾,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补钾。完全康复后可以停止补钾。
其他:患者如果合并感染、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脑血栓等情况,也要积极治疗。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病情通常很危急,应立即送至急诊抢救,并由内分泌科医生进一步诊治。
是的。老年人,无论有没有糖尿病,只要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头昏、精神萎靡、皮肤口唇干燥、精神恍惚等症状,都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
刚入院时,病人情况一般较差,可能会进入抢救室或重症监护室,需要家属全力配合医生的抢救。
转入普通病房后,病人可能还需要继续进行心电监护、吸氧、使用胰岛素泵降糖,病人周围和身上可能会有较多医学设备,家属要细心看护,防止病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行拔掉心电监护、吸氧导管、输液器等。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病人的血糖、血浆渗透压不能降得过快,否则容易出现脑水肿、脑病变,这就需要频繁的抽血、测血糖,需要病人和家属的配合。
要正确认识胰岛素,不要认为只有 1 型糖尿病才需要用胰岛素,不要认为胰岛素像毒品一样会上瘾,而随意拒绝使用胰岛素。在这种病情下,胰岛素是救命药。至于出院后选择哪种药物降糖,可以等病情稳定后和医生充分交流沟通。
需要复查。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病人康复出院后,就像普通的糖尿病病人一样,需要定期复查、配药。
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需要遵照医嘱频繁复查;如果血糖控制比较稳定,可以每 1~3 月复查一次,前提是在家中可以规律测血糖。
可以完全治好,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就有可能会复发。
死亡可能性较大,死亡率约为 15%。
发生高渗性高血糖状态的一般是老年人,平时最好能有人照料。督促老人按时用药,按时按量吃饭,提醒喝水,监测血糖,定期去医院复查。在老人出现不舒服时,及时送医院就诊。
住院期间会有营养师配餐,饮食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
出院后需要遵照糖尿病的饮食原则。可在点击「糖尿病饮食指南」,了解更多详情。
对于有糖尿病的病人,只要控制好血糖,就可以预防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发生;对于没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应定期去医院体检,及早发现血糖异常。
老年人对缺水不敏感,往往缺乏口渴的感觉,所以要提醒自己多喝水。如果有心脏疾病、肾脏疾病,可能要限制饮水量,请咨询医生应该怎样饮水。
老年人,无论有没有糖尿病,只要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头昏、精神萎靡、皮肤口唇干燥、精神恍惚等症状,都应该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