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蒋利锋骨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12月2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感染性关节炎是由于细菌、病毒、螺旋体等致病微生物入侵关节所导致的感染。微生物入侵关节,常发生于败血症、关节外伤、关节手术、关节附近的组织感染等情况下。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可发生感染性关节炎。
感染性关节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感染性关节炎起病急,历时数小时 ~ 数天,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关节腔积液,关节活动障碍,及全身发热等症状。治疗主要是抗感染、引流出关节内脓液、对症支持治疗等。如治疗及时、正规,一般可痊愈。
慢性感染性关节炎则要历时数周才发展起来,主要表现为关节慢慢变肿、发热,疼痛较轻,皮肤发红不明显。
感染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差异较大:美国发病率 < 200/10 万,欧洲国家的发病率较低,瑞士 < 5/10 万,但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目前尚无具体的发病率统计。
在所有的感染性关节炎中,急性感染性关节炎占九成以上,慢性感染性关节炎相对少见。
患者在数小时 ~ 数天内发病,
主要表现为单个关节的关节痛、皮温高、皮肤发红,关节活动受限,可伴有全身发热。
婴儿和儿童患者还可出现肢体假瘫,烦躁不安,喂养困难。
一些特殊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急性感染性关节炎,有自己的特征表现,比如淋球菌性关节炎会有皮疹、游走性关节痛(即多个关节轮流疼痛)、腱鞘炎,多见于手上的小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但淋球菌感染很少会破坏关节的正常结构。
可导致关节周围结构的破坏、关节畸形,影响正常的肢体活动。
急性感染性关节炎的病因就是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各种致病微生物入侵关节。
常见细菌有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淋球菌、绿脓杆菌等。其中性活跃的年轻人更常见感染淋球菌。
常见病毒有细小病毒 B19、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等。
螺旋体感染主要见于被蜱、鼠咬伤的人。
致病微生物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侵入关节,包括:
直接侵入:常见于关节创伤、关节手术、关节穿刺术、咬伤等。
邻近感染扩散:常见于骨髓炎、软组织脓肿、感染的伤口等。
血源性感染:常见于败血症。
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 < 2 岁的儿童,> 60 岁的老人,恶性肿瘤患者,慢性病(糖尿病、肺病、肝病、尿毒症)患者,HIV 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的患者。
行关节穿刺术、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可能会因术中无菌操作不规范、术后抵抗力下降或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导致关节感染。
关节外伤的患者:关节外伤后未及时处理,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感染,可蔓延至关节腔内,引起感染性关节炎。
有不结性生活史的人:比如有多个性伴侣、未使用避孕套等。
大部分急性感染性关节炎是局限于关节处的炎症,不是传染病,一般不会传染。
但引起淋球菌性关节炎的淋球菌,可以通过性接触进行传播。
是否有上面所说的那些急性感染性关节炎的高危因素,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尿毒症、HIV 感染、免疫抑制剂用药情况、关节手术史、关节外伤史、不结性生活史等。
感染的常规检查:如血常规、血沉及 C 反应蛋白。急性感染性关节炎患者会表现为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增快及 C 反应蛋白增高。
关节穿刺:必要时需行关节穿刺液检查及培养,能明确致病微生物及药物敏感性。
血培养:若有明显发热,可同时行血培养检查,能明确致病微生物及药物敏感性。
影像学检查:包括 X 线片、CT、磁共振、骨扫描等检查,可辅助诊断、评估病情。
关节穿刺检查稍有疼痛,穿刺点局部麻醉后,一般人均可耐受疼痛。
当怀疑急性感染性关节炎,关节存在明显肿胀、关节积液较多且病原菌未明确时,应行关节穿刺检查。通过关节穿刺术,可行关节积液检查明确病原菌;同时穿刺放出适量关节腔积液,可减轻关节的肿胀和疼痛,促进恢复。
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感染性关节炎发病急,大部分情况下仅累及一个关节,关节疼痛更加剧烈,全身症状明显;关节腔穿刺可抽出脓液,培养可检出致病菌;类风湿因子一般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多个手指关节,类风湿因子阳性。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为骨组织的炎症,病变位于骨髓腔内,关节大多正常。
关节结核:关节结核常有结核病史,可以查到结核分支杆菌。
骨关节炎:为慢性退行性病变,可有骨质增生。血液检查无异常。
骨科门诊,感染科,若关节红肿疼痛明显、功能受限或伴发热时需住院抗感染治疗。
抗感染治疗:考虑是细菌感染但病原微生物未明确以前,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联合广谱抗生素治疗;明确病原菌后,依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关节的局部治疗:包括关节穿刺,抽净关节腔积液,减轻关节肿胀,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注入抗生素抗感染,持续负压引流关节腔内脓液。如果关节感染特别严重,可行关节镜手术或关节切开手术,清除关节内的化脓物,彻底冲洗关节腔。此外,对关节肿痛部位进行红外线照射理疗,可一定程度减轻肿痛。
支持治疗:限制关节活动,减轻疼痛,预防畸形。发热时予以降温处理。
关节畸形矫正手术:后期若关节功能受限或明显畸形,可行外科矫正手术改善功能。
若患者病情较轻,关节红肿不明显,关节功能基本不受影响,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若患者病情较重,关节腔积液较多,关节功能受限或者出现明显畸形,就需要行关节穿刺术。
若经关节穿刺术仍不能控制病情,就需要行关节镜手术或关节切开术,彻底清除关节腔内病灶。
早期治疗,一般可治愈。若病情迁延,可转为慢性感染性关节炎并反复发作。
一般不会引起死亡。
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肉类等,做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有助于身体恢复。
生病期间以休息为主,避免关节负重、运动,以防止出现关节进一步损伤和畸形。
恢复期建议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及功能训练,避免过迟运动引起的关节僵硬、及过早运动引起的关节畸形或进一步损伤。
##急性感染性关节炎如何预防?{sort-3}
儿童适时接种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 疫苗)和肺炎疫苗(PCV13 或 PPV 23),可有效减少儿童期的急性感染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