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失衡综合征
就诊科室:肾脏内科
词条作者
肖铭甲

肖铭甲普外科医师

审核专家
陈罡

陈罡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12月30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透析失衡综合征是什么?

透析失衡综合征(dialysis disequilibrium syndrome,DDS)是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一种并发症,目前对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主流学说认为是透析中血浆尿毒素迅速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血循环中的水大量进入脑细胞、肺组织引起脑水肿或肺水肿所致。

透析失衡综合征分为哪些类型?

按照累及的脏器,分为脑型、肺型两类。脑型透析失衡综合征就是经典教材上谈及的通常意义上的 DDS,肺型透析失衡综合征是近年来学术界新提出的理念。

透析失衡综合征常见吗?

文献报道的该病在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中发生率为 3.4%~20%,近年来随着血液净化治疗技术的进步,该病发生已越来越少见。

透析失衡综合征会出现在接受腹膜透析的病人吗?

目前尚无持续腹膜透析病人出现透析失衡综合征的报道。

症状

透析失衡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该病症状通常出现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或结束后数小时之内。

  • 脑型 DDS :早期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定向障碍、躁动、视物模糊和扑翼样震颤等等。一般来说,症状呈自限性,通常在数小时内消失,然而,少数病人可能会进展为意识模糊、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透析即将结束时出现的很多透析相关的轻微症状和体征,如肌肉痛性痉挛、厌食、头晕等,目前认为也属 DDS 的表现。

  • 肺型 DDS :临床表现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病人平躺时呼吸困难加重而坐位时可缓解),体征主要为双肺大量湿啰音、心率异常加快,类似于肺水肿、右心衰的表现,以往大多认为是心肺基础疾病急性发作。

病因

透析失衡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目前对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主流学说认为是透析中血浆尿毒素迅速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血循环中的水大量进入脑细胞、肺组织引起脑水肿或肺水肿所致。

透析失衡综合征容易发生在哪些人身上?

  • 首次接受透析治疗;

  • 透析前血尿素浓度显著升高,即大于 175 mg/dL 或 60 mmol/L;

  • 存在重度代谢性酸中毒;

  • 儿童,老年人;

  • 已患有系统疾病(头部创伤、脑卒中后、癫痫等);

  • 已患有以脑水肿为特征的疾病(低钠血症、肝性脑病、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 已患有会增加脑血管通透性的疾病,如脓毒血症、血管炎、脑炎、脑膜炎等等;

  • 已患有心衰、心肌病的病人;

  • 慢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人较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人更为多见;

  • 接受高效率治疗(高流量的透析、滤过)的病人发生风险显著高于接受低效率治疗的病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RRT,腹膜透析等)。

诊断

透析失衡综合征如何诊断?

透析中出现上述神经症状、心肺症状应考虑发生 DDS。

目前没有 DDS 的诊断性试验,诊断还依赖排除性诊断,其他必须排除的疾病包括尿毒症本身、脑梗塞、颅内出血、脑膜炎、冠心病、哮喘、低钠血症、低血糖以及药物性脑病等(肾衰竭病人使用需经肾排泄的药物时蓄积导致神经症状)。

对于透析期间出现神志改变的病人,应检测血清电解质、血清钙和血糖,以排除低血糖、电解质紊乱,通常需要影像学检查(CT、磁共振)排除颅内出血、脑梗塞,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排除冠心病,通过胸片、血常规、体格检查来排除感染性疾病。

治疗

透析失衡综合征怎么治疗?

  • 对于较轻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烦躁、头晕或头痛等,应减慢透析血流量,如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则考虑停止本次透析治疗。

  • 如果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昏迷或意识不清,应立即停止透析并脱机。确保气道、静脉通路通畅,还应积极排除严重 DSS 之外可能引起上述症状的其他疾病。

  • 大多数的癫痫发作不超过 5 分钟即可自行缓解,但如果超过 5 分钟仍无缓解迹象,则需应用静脉抗癫痫药物(首选苯二氮卓类药物)以使发作停止。静脉给予高渗盐水、甘露醇注射液来提高血液渗透压等治疗方法,可能有助尽快缓解症状,但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 对于 DDS 导致的昏迷病人,应予保持气道通畅、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大多数病人可在 24 小时内状况改善。

  • 肺型 DDS 的病人应予积极的吸氧、补充白蛋白等治疗纠正肺水肿。

透析失衡综合征会致死吗?

大多数的轻症病人可在降低血流量或停止透析、给予适当支持治疗后数分钟至 1 小时内症状缓解。

少数的重症病人如发生持续癫痫发作、右心衰等严重情况,有可能导致死亡。

image

生活

暂无。

预防

透析失衡综合征怎么预防?

对于首次透析、血液尿素浓度高的病人,以及既往有癫痫、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病等基础疾病的病人,均应采取预防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 采用透析膜面积小(0.9~1.2 平方米)的透析器,设置较低的血流量(150~250 mL/min),适当缩短透析时间(1~2 h),适当增加透析次数(如 1 次/日,连续 3~4 日),目的是控制每次治疗时血尿素浓度的下降幅度,使之在数日的时间内逐步下降。

  • 对没有发生 DSS 症状的病人,可将血流量每次提高 50 mL/min(最高不超过 400 mL/min),治疗时间每次延长 30 min(直至 4 小时或酌情更久),目的是在不诱发 DSS 的前提下,尽可能充分净化血液。

  • 对于存在明显液体过剩的病人,应先行超滤(单位时间内尿素清除较少、对血浆渗透压影响小),再进行短时间的血液透析。

  • 血尿素极度升高、当下存在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应住院后在密切监测下,行血液净化治疗。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