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李卫国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2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是由于麻疹病毒持续性慢性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罕见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见以大脑白质和灰质损害为主的全脑炎。
儿童与青少年易受累,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共济失调、肌阵挛、慢性智力损害,部分可合并视觉症状,该病患者病情进行性恶化,多于发病 1~3 年内死亡。
该病十分罕见。
在麻疹病人中发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概率约每 100 万人中 6~22 人,主要侵犯 12 岁以下儿童及少年,首次感染麻疹时年龄不足 5 岁的儿童中,该病的发生风险为每 100 万人中 730 名发病。
该病世界各地均可见,但阿拉伯国家及地中海国家发病率较高,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主要发生于儿童与少年,儿童期起病的患者可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行走站立不稳、取物不准等共济失调表现,还可出现反复的短暂性肢体抖动,同时智力逐渐受损。
由于麻疹病毒具有视网膜神经亲和力,因此 50% 的病人可出现视觉症状,如出现皮质盲所致的急性视力下降、视觉-结构失认(不能识别常见物品,但通过触摸等可识别)以及视幻觉等。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包括成人发病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及妊娠期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典型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患者可在 2 年前有过麻疹感染,经过 6~8 年的无症状潜伏期逐渐发病,病情亚急性或慢性进展,症状虽然进展的快慢因人而异,但一般均会逐渐加重。
典型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根据病程可分为四期:
第 1 期为行为与精神障碍期,该期患儿以健忘、学习成绩下降、情绪不稳、人格改变及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症状可能不易被发现,此期约数周至数年。
第 2 期为运动障碍期,主要表现为患者越来越严重的智能减退,伴广泛的常由响声诱发的肌阵挛(如言语等声音诱发的短暂肢体抖动)、共济失调、癫痫发作,失语症及失用症,以及视力障碍等。持续数月。
第 3 期为昏迷及角弓反张期,患儿主要出现肢体肌强直、腱反射亢进及 Babinski 征,去皮质或去大脑强直,可有角弓反张,最后渐进昏迷,常伴高热、多汗及血压不稳等,可历时数月。
第 4 期为终末期,植物状态,大脑皮质功能完全丧失,眼球浮动,肌张力低下,肌阵挛消失,患儿最终死于合并感染或循环衰竭。
首先需要与儿童及青少年期痫性发作或痴呆性疾病相鉴别,如脂质沉积病、Schilder 病、肌阵挛性癫痫、线粒体脑肌病等鉴别。
成人发病者脑异常信号需与颅内占位及脱髓鞘病变鉴别。
妊娠期发病需与颅内深静脉血栓和子痫鉴别。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发生目前认为是麻疹病毒的慢性感染所致,突变的麻疹病毒以休眠状态侵入神经系统,在原发麻疹感染 6~7 年被激活,逐渐侵袭脑组织致病,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该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病程及临床表现,脑脊液及麻疹抗体等辅助检查。脑活检显示全脑炎病变及细胞内包涵体或麻疹病毒颗粒,脑组织分离出麻疹病毒可确诊。
腰椎穿刺:取得脑脊液标本可检测麻疹病毒特异性浆细胞,寡克隆带等,同时有助于排除其他颅内感染性疾病。
血清和脑脊液滴度麻疹(风疹)病毒抗体:辅助判断体内有无麻疹病毒感染。
脑电图: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不同病程时期具有不同的脑电图特点,追踪观察有助于辅助诊断;临床分期第 2 期的患者脑电图可能显示为 2~3 次/秒的慢波和尖波组成的高压复合波爆发,或伴爆发后轻度抑制,是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特征性表现,可能具有诊断意义。
头部 CT、MRI 或功能成像:明确脑组织受损及特征,排除颅内肿瘤等疾病。
脑活检:分离出麻疹病毒可明确诊断。
腰椎穿刺是一项有创性的检查,需要从腰背部进针至椎管内留取脑脊液标本,该检查对明确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等疾病十分必要,因为血液与脑组织之间存在血脑屏障,正常情况下该屏障保护人体的脑组织,减少被血液内毒素或病原体感染的风险,但也反过来导致血液学的检查无法准确反应颅内情况。
脑脊液是脑与脊髓「浸泡」的液体,若存在颅内感染等疾病,可在脑脊液中发现一些异常。脑脊液在人体是不断产生不断吸收的,留取一定标本对人体并无不好影响。
在腰背部特定部位进针,可留取到脑脊液标本,且不易碰到脊髓与神经,因此腰椎穿刺安全性很高,操作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医师,保持特定的姿势,尽量不动,操作过程中因有局部麻醉,因此不会太痛苦,但会有不适感,大多可以忍受,操作完成后需要不枕枕头,躺卧 6 小时,并且多饮水,以减少穿刺后因脑脊液压力变化出现的头痛等不适。过后则可自由活动,不受影响。
若能经口饮食则建议加强营养,加强维生素等摄入,若由于精神状态或抽搐等进食困难,建议鼻饲流质饮食。
如有癫痫发作者需注意避免诱发痫性发作的因素,如饮用兴奋性饮料、闪光刺激等。
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及视力障碍,因此家属需加强陪同,避免走失等意外。
后期因疾病进展多卧床,需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按计划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或靠近麻疹病人等可减少自身患麻疹的风险,从而减少患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