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周晓波精神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1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肺换气是指外界空气进入肺,肺脏吸入新鲜的氧气、呼出肺内的气体(含有较多二氧化碳和较少氧气),整个过程就是气体交换的过程。
尽管我们常说呼吸是吸入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但事实上氧气和二氧化碳一直是同时存在的,既存在于空气中,也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
我们的身体既需要氧气来保持正常的功能,也需要二氧化碳来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当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过多,就会通过呼吸作用把它们排出体外。
各种原因引起呼吸幅度加深或频率加快,导致二氧化碳呼出增多超过正常生理水平,称为过度换气,因而引起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群,称为过度换气综合征,也曾称为过度通气综合征、高通气综合征等。
尽管体内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被当作废气排出体外,但它并不是对身体全无好处的,身体也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来维持身体正常的功能状态,二氧化碳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身体的不舒服。
过度换气可以引起呼吸困难,还可以引起头晕,肢麻等一系列症状,而呼吸困难仅是一个症状,除了过度换气,其他疾病如心肺疾病也可以引起呼吸困难,因此上述说法是不对的。
紧张、焦虑、生气等精神心理问题是引起过度换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过去也曾把过度换气称为有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
由于紧张、环境缺氧、疾病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呼吸深度、速度等的改变,易出现如下的症状:胸闷、胸痛、心慌、呼吸困难、头晕、头痛、手脚或脸部麻木、手足抽搐、视物模糊、疲劳虚弱、运动耐力不够等,当有上述情况时,提示可能存在过度换气的情况。
过度换气患者也有可能在经历一些情绪困扰,在关注症状缓解的同时,别忘了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改善情绪,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自己解决情绪困扰。
另外,此时的患者很需要被支持被理解,因此,家人朋友们的关心也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恢复正常的二氧化碳浓度,大脑支配我们努力的呼吸,将多余的二氧化碳都排出去。
但过快的呼吸对身体产生了不良影响,体内二氧化碳大量减少,所以我们的大脑,但不是我们的意识发生反应,必须让这些动作停止,因而出现呼吸暂停,当体内二氧化碳逐渐增多,大脑则支配我们恢复正常呼吸。
病人主观因为焦虑、恐惧,所以紧张地、积极地呼吸试图减轻上述的精神心理反应,但是过快的呼吸会引发身体的对抗反应,引起呼吸减慢、甚至呼吸暂停,正是这种矛盾状况,让过度换气的人觉得气不够用。
严重的过度换气会导致低血压、脑供血不足,甚至发生突然昏倒等情况。
一般没有。
患者过度换气发作时会出现心跳加速、出汗、头晕、手麻等症状,多可自行缓解,如果上述情况一直存在,不能减轻,甚至头晕加重,意识不清,回答问话不流利等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昏倒等情况的发生。
最危险的情况是呼吸急促,嘴唇、皮肤颜色变得青紫,伴有出冷汗、晕倒的常常比较危险。需及时就医。
过度换气可以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扩张,进而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血缺氧,并出现意识丧失,多能自行恢复,但是人们通常很难判断晕倒的原因,所以碰到有人晕倒的情况,还是应该紧急送医院就诊。
过度换气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可引起呼吸紊乱、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但多不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如果有其他疾病引起的过度换气,需注意原发病是否会影响智力。
过度换气机制目前还不明确,有研究显示身体受到的压力是引起过度换气的主要因素,如紧张、焦虑、惊恐等原因,使呼吸速度加快、深度增加,出现呼吸困难,而呼吸困难又会加重紧张、焦虑等心理变化,如此恶性循环。
尽管过度换气发作时会出现呼吸困难,但随着精神心理的逐渐平复,呼吸困难也会逐渐好转,而真正的呼吸困难常由疾病引起,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不能自己缓解,需要通过服药来减轻症状。
研究显示过度换气多由心理因素引起,如紧张、恐惧、激动、哭泣或劳累过度等;另外肺部感染、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心脏病、脑供血不足、神经敏感性增高等疾病也可引起上述情况。
年龄在 15 岁~55 岁之间;
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尤其多见于容易紧张、恐惧等的女性。
过度换气综合征多由于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引起,一般不会遗传。
发病前多有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疲劳等诱发因素;
一般有头晕、呼吸困难等的症状;
如果有上述情况,可到医院行过度通气激发试验,如果为阳性,则说明可能存在过度换气;
如果上述条件都符合,即可认为存在过度换气,仅有一项符合,为可疑过度换气。
可以通过问卷方式进行评估,如 Nijmegen 问卷,它是针对过度换气综合征而形成的问卷,列举了该病症常出现的十六项症状,如胸痛、紧张、视物模糊、头晕、精神混乱、胸部发紧、气短、胃胀、手指发麻、呼吸困难、手臂/手指发僵、唇周发紧、手脚冰冷、心慌、焦虑症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每个症状按照发作从无到频繁(无、很少、有时、经常、频繁发作共五个级别)计为 0~4 分五个等级,累计分数达到 23 分及以上,则说明可能存在过度换气。
过度通气激发试验是用来判断是否存在过度换气的方法之一,通常怀疑患者存在过度换气时可进行该项检查,辅助判断。
医生进行引导,让患者主动加深加快呼吸,人为引发过度通气,
采集患者在上述呼吸状态下的特殊的感觉和症状,
如果出现过度换气的相关症状,则表明激发试验阳性,如无任何不适,则表明激发试验阴性。
诱发过度通气的原因很多,如果是由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引起者,应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减轻过度通气引起的症状。
如果只是因为精神、情绪等原因导致的,可通过心理疗法配合药物治疗进行干预,坚持治疗可以控制其再发作的程度和次数,甚至长期保持稳定不发作的状态。
建议采用腹式呼吸更为有利,即吸气时腹部膨隆,呼气时腹部逐渐回复,缓慢而深长的呼吸可以有效改善过度换气引起的不适。
不应将对着纸袋呼吸或用纸袋套头,这种促进二氧化碳重新吸入以观察症状是否迅速缓解的诊断性或治疗性试验价值有待商榷。
因为再吸入二氧化碳可能导致低氧血症,此法可能在有基础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患者中引起不良结局。
而且在代谢性酸中毒引起过度换气的患者中,对着纸袋呼吸可能干扰身体的呼吸代偿,从而导致酸中毒急性加重。
医生治疗过度换气患者急性期治疗的重点在于安慰,对患者正经历的症状做出解释;而作为患者本身,保持冷静。
然后去除应激源,以及开始呼吸再训练。急性发作时的呼吸再训练可以专注于腹式(膈式)呼吸: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完全缓解发作且持续存在严重症状,或者出现手足抽搐、痉挛等的情况,旁人应及时送患者到医院就诊。
在医院可给予小剂量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
保持心情愉悦,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可以通过音乐、瑜伽、旅游、和好友聊天等方式发泄负面情绪,放松身心;
环境尽量温馨,避免阴暗、狭小,容易让人心情不舒畅的地方;
当意识到呼吸加快时,尝试控制自己的呼吸,尽量锻炼腹式呼吸,深而慢的呼吸,可以减轻不适症状。
新鲜的水果大都可以吃,注意桃子等容易刺激咽喉,引起过敏、水肿等的水果,尽量少吃;
清淡饮食,辛辣刺激的食物若引起不适则避免食用,海鲜等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也有慎重;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过度换气的主要表现就是呼吸的改变,深而快的呼吸十分容易引起头晕、手脚麻木等情况,而剧烈活动容易引起呼吸过度,导致过度换气,从而引起上述症状的发生,因此,建议过度换气患者避免参加剧烈活动。
可以从比较柔和的运动开始、如瑜伽、散步、太极等,逐步增加强度。
降低过度换气综合征反复急性发作风险的第一步应该是开始呼吸再训练项目。上述呼吸练习应该每天进行 2 次,分别在早上和晚上。可由呼吸治疗师、肺康复项目的理疗师或其他有资质者提供呼吸再训练指导。
如果接受呼吸再训练后仍有症状复发,可以接受心理科或康复科的认知行为治疗。
如果经上述两步仍有持续性的重度过度换气发作,需进行药物干预,由精神心理科医生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