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稀少
就诊科室:妇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朱榕

朱榕妇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0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月经稀少是什么?

月经稀少是指女性月经稀发或月经过少 [1,2]

  1. 月经稀发是指已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女性月经推迟超过 7 天,但不超过 6 个月,而经期经量正常[3]。
  2. 月经过少是指平时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减少(少于 5 mL)或点滴出血 [4]
    临床上两者常合并发生,故合称为月经稀少。

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一般为 21~35 天,平均 28 天,其中经期为 2~8 天,平均 4~6 天,每次月经总量约 20~60 mL [1]

月经受人体内分泌的调控,当各种因素引起人体内分泌紊乱或子宫异常时,均可导致月经稀少。月经稀少可持续性发生,直至病因消除,方可逐渐恢复正常月经;也可偶然发生或不规则发生。

缓解方式

月经稀少怎么缓解?

  1. 健康均衡饮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不熬夜,规律作息生活。
  2. 合理避孕,尽量不使用含有强效孕激素的紧急避孕药(如左炔诺孕酮片等),可应用短效避孕药(如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导致的月经稀少一般停药后可自行缓解,或尝试其他避孕措施,如避孕套、节育环等,避免多次人流。
  3. 除非明确需要用药的情况下,不要自行使用含孕激素的药物(如黄体酮、甲地孕酮、地屈孕酮等)或不明成分的其他保健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月经稀少,或者月经稀少进一步加重了,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并积极针对治疗。

image

就诊判断

月经稀少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月经稀少伴随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1. 月经稀少持续两个月经周期及以上,考虑卵巢功能早衰;
  2. 肥胖、多毛、痤疮、不孕等,可能为多囊卵巢综合征;
  3. 厌食、反应迟钝、表情淡漠、便秘等,可能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4. 溢乳、头痛、眼花、性欲减退等,可能为高催乳素血症;

月经稀少应前往哪个科室就诊?

妇产科、内分泌科。

月经稀少需要做哪些检查?

  1. 体格检查:测量体重和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 (BMI) ,检查皮肤情况、毛发分布和乳房情况 [2]。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或高催乳素血症。
  2. 妊娠试验:目的是判断有性生活史的患者是否妊娠,或通过此检查排除妊娠可能。
  3. 性激素六项测定:目的是检测患者的内分泌情况,帮助寻找导致月经稀少的原因,同时有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3]。建议在月经来潮后的 2~4 天进行该检查。
  4. 甲状腺功能:用于辅助诊断,检查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是否存在异常。
  5. 胰岛素释放试验:目的是检测胰岛功能,可帮助明确或排除导致月经稀少的原因。
  6. 血清催乳素测定:用于检测血液中催乳素的含量,判断月经稀少是否由高催乳素血症引起 [3]
  7. 影像学检查:主要为阴道及腹部彩超,用于观察子宫内膜、卵巢内卵泡发育等情况,评估子宫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
潜在疾病

月经稀少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1. 精神心理因素:如抑郁、心理创伤、精神刺激或压力、环境改变、过度劳累等,均可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引起月经稀少。
  2. 内分泌失调:肥胖、过度节食、生活饮食不规律等可引起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月经稀少。
  3. 子宫异常:如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多次人流后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变薄、子宫内膜结核等,均可造成月经稀少。
  4. 卵巢疾病:如卵巢功能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患者自身内分泌激素异常,从而月经稀少 [3]
  5. 子宫内膜炎:衣原体所引起的子宫内膜炎可能导致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表达降低,细胞增生速度放缓,周期性增生的子宫内膜血管也形成减少,内皮细胞及间质的生成也减少,内膜修复不充分,致月经稀少 [5]
  6. 其他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高催乳素血症等,高水平的 PRL(催乳素) 作用于卵巢局部的 PRL 受体,降低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抑制卵泡生长、排卵和黄体形成,从而导致月经稀少,甲状腺功能异常也会引起 PRL 的分泌 [3]
  7. 药物因素:口服避孕药(如达英 - 35、复方炔雌醇片等)、抗肿瘤药(顺铂、紫杉醇、阿那曲唑等)等也可能导致月经稀少。
  8. 围绝经期表现:围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激素水平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月经稀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