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袁先道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0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颈部肿块主要指脖子上的淋巴结的异常肿大,或颈部出现的异常包块。并非一种疾病,而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常见体征,可伴或不伴有疼痛。
颈部肿块的临床表现根据肿块的具体位置及大小、良恶性等有所不同。同时根据肿块存在的部位不同,其对应的疾病也不尽相同。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
颈部常见的急慢性炎症性肿块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可给予抗生素治疗,如为病毒感染也可适当给予抗病毒治疗;
如形成脓肿,可行脓肿切开引流;
如为淋巴结结核,可考虑行抗结核治疗。
颈部良性肿瘤及先天性肿块如体积较小,没有明显症状可暂不处理,如肿物引起症状,或有恶变倾向,或患者因此引起焦虑时,可考虑手术切除。如合并感染,应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
对于颈部原发性恶性肿瘤:针对肿瘤不同的病理类型,治疗方法不同。淋巴瘤多采用化疗或放化疗,甲状腺癌、腮腺癌、软组织肉瘤等多采用手术治疗,鼻咽癌等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则采用放疗。
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原发于头颈肿瘤者,依据病理类型主要采用颈淋巴结清扫手术或放疗,原发于胸腹腔等远处器官的肿瘤,则根据原发灶情况主要行放疗或化疗。
除了手术及放化疗外,针对不同的肿瘤类型部分患者还可应用靶向药物治疗。
依据肿块的病理类型,部分对放疗敏感的颈部恶性肿瘤可考虑单纯放疗,如鼻咽癌、口咽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等,而分化型甲状腺癌等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则一般无需放疗。另外放疗也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用于部分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
颈部恶性肿块中除了淋巴瘤外,大部分肿瘤对化疗不敏感,化疗效果不佳,但对于部分晚期肿瘤患者,化疗也可作为治疗的辅助手段。
发现颈部肿块后,不论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均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以免延误病情。许多患者在发现颈部肿块后,如伴有疼痛、红肿、瘙痒,溃烂等症状时,会主动就医;而如果肿块不痛不痒,又没有其他不适时,往往不予重视。
临床上颈部的无痛性肿块往往提示恶性肿瘤的可能,因此,只要发现颈部异常肿块均应咨询相关科室医生,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普外科、肿瘤科等。
颈部结构复杂,因此颈部肿块可以由很多种疾病引起,按病因通常可以分为三类:
先天性颈部肿块:先天性颈部肿块通常在出生时就存在,但也可在任何年龄发生。它们是儿童中最常见的非炎症性颈部肿块。
近 20% 的小儿颈部肿块为鳃裂囊肿,其通常是在童年晚期或成年早期因先前未察觉的囊肿出现感染而得到发现。只有少量鳃裂囊肿是在成年期才发现。
甲状舌管囊肿:表现为颈前区中线肿块。患者通常无症状,直到上呼吸道感染累及囊肿。甲状舌管囊肿通常在儿童期得到诊断,但在 20 岁以后才出现的囊肿可能多达 40%。
脉管异常:可分为脉管肿瘤和脉管畸形两类。它们都可表现为颈部肿块。脉管肿瘤以血管瘤最常见,脉管畸形以淋巴管畸形引起颈部肿块最常见。
炎症性颈部肿块:炎症性肿块通常与肿大的淋巴结有关。淋巴结肿大可由感染和炎症性非感染疾病引起。详情见「颈部淋巴结肿大」词条。
肿瘤性颈部肿块:良性和恶性肿瘤都可在颈部出现。成年患者的肿块应按恶性疾病处理,直至排除恶性疾病。扁桃体癌、舌根癌及甲状腺癌都可表现为囊性颈部肿块,并在初始评估中被误诊为良性病变。
从肿块生长速度上没法简单判断。一般来说,病程为数天的,通常为炎症;病程为数月的,多为恶性肿瘤;病程为数年的,多为良性肿瘤或先天性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