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
曹青刚骨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2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颈椎椎管狭窄是指由于颈椎椎管腔直径小于正常,导致走行在椎管内的脊髓和神经根慢性受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
可表现为头晕头痛、颈痛、臂痛、上肢麻木无力、严重时可有四肢无力、大小便障碍。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缓解症状与手术治疗解除狭窄。
多。
除先天性因素以外,大多为中年后因由于颈椎退行性病变所致。
并不完全对等。
前者是指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颈椎椎管狭窄,虽然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颈椎间盘突出是引起颈椎椎管狭窄的常见病因,但还存在许多病因。后者是指颈椎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综合征,包括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等等。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颈椎椎管狭窄患者表现差异较大,轻型患者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头晕、颈、肩、上肢不适感。
严重者压迫颈髓可引起肢体麻木无力、继之出现下腰部软弱无力,下肢沉重感,逐渐出现下肢无力、共济失调性步态或大小便障碍等。
颈椎椎管狭窄多为缓慢进展性疾病,但颈部的意外受伤可能导致突然加重。
严重的颈椎椎管狭窄可压迫脊髓导致四肢瘫痪麻木、大小便障碍。
正常成年人椎管平均前后径为 17~18 mm,椎管内走形有脊髓与神经,是大脑支配肢体运动、接受感觉及脏器活动的联系通道。椎管前后径减小至一定程度即可出现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
颈椎管先天性发育异常、颈椎的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骨化等均可造成椎管狭窄,影响脊髓血液供应,出现神经根和脊髓压迫症状。
引起椎管狭窄最常见的因素为颈椎的退行性变,因此从事低头工作者、维持颈部不良姿势过久者(包括长时看电脑、手机、电视;长时开车等)、经常搬运重物者、颈部反复外伤者均易出现颈椎椎管狭窄。
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体征,结合颈椎的影像学检查查及颈椎管前后径明显减少,可诊断。
对于怀疑存在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需要完善颈椎影像学检查明确有无狭窄,并查找病因。主要的检查项目包括:
颈椎 X 线平片:方便价廉,可判断有无颈椎曲度改变及骨质增生;
颈椎 CT 或颈椎 MRI :准确,可测量颈椎椎管前后径,确诊是否存在颈椎椎管狭窄,并协助判断病因。MRI 对诊断脊椎管狭窄和脊髓受压有独特优点,可明确有无脊髓信号改变与神经受压。
颈椎椎管狭窄需要与其他可引起四肢麻木无力等疾病相鉴别,包括脊髓炎、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周围神经疾病、运动神经元病等等。
一般就诊于神经内科、脊柱外科或骨科。
不能。
一般轻型症状无需住院,若出现严重脊髓受压或需手术治疗,则需入院。
轻症颈椎管狭窄可保守治疗,通过药物或理疗等方式症状缓解即达治疗目标。但出现脊髓或神经根持续受压症状时,则需采取手术治疗,只有扩大椎管、解除压迫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颈椎手术术后可能出现术区或植骨处感染、损伤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术区血肿、吞咽困难、颈部过伸性瘫痪或手术相关的震动性瘫痪、椎间隙变窄、脊髓损伤或硬脊膜损伤、血管损伤、椎骨愈合不良等等。
术后首先需要密切看护,及时观察有无特殊不适,警惕并发症;
其次大多需要颈部暂时制动,患者需保持平和情绪,安静休息,需忍耐一定程度的术区疼痛,谨遵医嘱;
饮食上首先选择流质饮食,若吞咽困难明显时还需鼻饲流质饮食。
需要。
具体复查周期及项目需要根据手术类别及患者具体病情确定。
无特殊注意事项,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即可。
颈椎椎管狭窄的患者生活上需要尤其注意保护颈椎,戒烟,避免受凉,避免搬运重物,避免颈部外伤。
同时加强颈部保健,增加体育锻炼,规律生活作息,夜间休息时使用颈椎枕等方式使颈部抬高。
大多可以。
多数颈椎椎管狭窄源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帮助减少颈椎退行性病变,主要包括:
早晚各数次进行缓慢屈、伸、左右侧屈及旋转颈部的运动,加强颈部肌肉锻炼;
避免长期低头姿势,因工作原因等无法避免时,应工作1小时左右改变一下体位。改变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如卧在床上阅读、看电视等;
颈部放置在生理状态下休息,可使用颈椎枕等方式使颈部抬高约10cm左右较好;
避免颈部外伤;
避免颈部受风寒、潮湿,夏天注意避免风扇、空调等吹向颈部等。
戒烟,避免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