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志云骨科医师
曹青刚骨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1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脊柱肿瘤是指长在脊柱区域的肿瘤,因为其所属的解剖部位临近神经和脊髓,所以危害比较大,而且位置很深,解剖复杂,难以切除。相对四肢的骨肿瘤比较特殊。
多数是。
脊柱转移瘤占脊柱肿瘤的大部分,对肿瘤导致死亡的病人尸检发现有 1/3 已经有脊柱转移。但是也有部分脊柱肿瘤是原发的。
良性的脊柱肿瘤占所有脊柱肿瘤的 20~40%。包括骨样骨瘤、骨母细胞瘤、骨软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血管瘤、嗜酸性细胞肉芽肿、巨细胞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这些良性骨肿瘤多发生在年轻人,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肿瘤而不同,可以选择保守观察,放射治疗,手术治疗。
原发性的恶性脊柱肿瘤主要侵犯青少年,包括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肉瘤、脊索瘤、多发性骨髓瘤。
疼痛: 通常是脊柱肿瘤的最开始的症状。肿瘤长在颈椎则有脖子痛,长在胸椎则有背痛,长在腰椎则有腰痛。同时伴有脊柱的活动障碍。
神经症状: 如果侵犯了神经,则可能有胸背部被绳子、布带绑紧的感觉(束带感),或者上肢、下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者导致瘫痪。
畸形: 有些较大的肿瘤可以看到脊柱后方有隆起,破坏椎体造成驼背或者脊柱弯曲变形。
脊柱转移瘤常见的来源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肠道癌及甲状腺癌。所以有这些肿瘤的病人尤其需要注意。
女性脊柱转移瘤一半以上是来自乳腺癌。所以这些人应该尤其注意,如果有疼痛等症状及时就诊。
可以做 ECT 检查转移情况,但不宜频繁,有症状或者有很多证据提示脊柱转移时做。
首先,脊柱肿瘤最早可能有疼痛,如果有持续颈痛、胸痛或者腰痛,需要到医院咨询和检查。
其次,如果是年轻人或者小孩,一般考虑原发的脊柱肿瘤(不是外来的,而是脊柱本身首先发生的肿瘤),需要磁共振和 CT 的检查,明确肿瘤的部位、性质,以及和神经血管的关系。
如果是老年人,主要考虑转移性肿瘤,除了做磁共振、CT 检查以外,可能好需要做 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肿瘤标记物等检查,找肿瘤是从哪里转移来的。
常规的 X 线,CT 和磁共振是必须的,他们在显示肿瘤方面有不同的优势,X 线可以有一个大体观,明确侵犯的位置。CT 可以细致地查看骨质破坏情况,MRI 可以显示肿瘤和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以及脊髓受压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应该做 ECT(全身骨扫描),查看其他椎体或者骨头是否有肿瘤。
如果是转移性骨肿瘤还应该做 PET-CT,查看原发肿瘤是在哪里。这很重要,比如:有些人可能是先发现有脊柱转移瘤,而不知道其实是从他的前列腺癌转移而来。
脊柱肿瘤专业性较强,一般是在骨科就诊,也可以在神经外科就诊。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
如果能手术切除则最好行手术切除,然后再辅以放化疗。
如果肿瘤难以彻底切除,肿瘤多发,则选择其他方法,有些对肿瘤对放疗敏感,有些对内分泌治疗敏感。
脊柱肿瘤是否手术,如何手术需要进行详尽的专业的评价。大致来讲,以下三种情况考虑手术。
肿瘤可以完全切除:比如某些良性肿瘤,或某些局限于脊柱还未侵犯周围软组织的恶性肿瘤,经医生评估可以完整切除的,则尽量手术。
神经或者脊髓受到压迫:某些转移瘤或者恶性肿瘤生长较快,会压迫周围的神经或者脊髓,导致感觉异常、运动障碍。这种情况即使不能完全切除肿瘤,也应该争取手术,解除对神经、脊髓的压迫,使神经功能得到保护或恢复。
病人因肿瘤疼痛难忍,药物难以控制:此时如果难以通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也可以进行部分切除,减轻肿瘤负担,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以下这些良性肿瘤,应该手术彻底切除:
以前认为,一旦肿瘤转移至脊柱,就是晚期了,手术就没必要了。现在认为,如果手术可以缓解病人疼痛、挽救神经功能,就可以施行。尤其是一些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病人平均生存期较长的肿瘤,如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符合以下条件的脊柱转移瘤可以考虑手术:
这主要看脊髓是不是已经完全坏死了:
如果肿瘤压迫脊髓或者神经,只是使神经变性(就好像受伤,但没有完全死掉),通过手术切除肿瘤解除压迫,可能可以部分甚至完全恢复神经的功能。
如果脊髓或神经内的细胞已经完全坏死了,手术是不能恢复活动能力的。
如何判断神经是变性和坏死?和压迫的程度、压迫的时间有关,目前还没有的检查可以明确断定,肌电图仅有提示作用。具体要由骨科医生结合患者的病情来判断。
因为肿瘤侵犯了骨头,需要把被肿瘤侵犯的骨头都去掉,所以需要取其他地方的骨头来填补去掉的部分,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一般取髂骨这些不负重的骨头,对生活影响不大。
大多数脊柱转移性肿瘤对放疗都是敏感的,特别是来源于肺、肾、前列腺、乳腺的转移瘤。
原发性脊柱肿瘤中,血管瘤、骨髓瘤、嗜酸细胞性肿瘤对放疗比较敏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巨细胞瘤放疗后有可能引起恶变,因此通常不建议放疗。
此外,脊柱肿瘤术前和术后也可以采用放疗。术前放疗可以减少肿瘤的血管供应,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使软组织肿瘤软组织缩小。术后放疗可以更彻底地杀死肿瘤细胞。
因为放疗后早期肿瘤周围组织会水肿,甚至坏死。这会影响手术的和伤口的愈合。所以一般应该在放疗 2 周后再考虑手术。
术后 3~4 周进行放疗比较合适,此时伤口已经长好,病人也从手术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如果过早放疗,会影响伤口愈合以及植入骨的融合。
粒子植入手术是放疗的一种,是一种局部的内放疗。主要用于晚期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可以杀死肿瘤局部的细胞,部分缓解压迫症状和疼痛。
粒子植入手术是在 CT 引导、局部麻醉下,将具有放射性的粒子通过穿刺针送入病变椎体,杀死周围的肿瘤细胞。
优点是创伤小,局麻下即可完成,可精准送达肿瘤部位。
缺点是治疗不彻底,可能需要多次植入。
现在常用的粒子一般是碘 131 和锶(Sr),颗粒很小,只有不到 1 个毫米大小。辐射的范围大概是 5~10 个毫米,所以不会辐射出来危害家人。一般可以管 3~6 个月,之后放射性会逐渐微弱到几乎没有,也没有其他危害。
骨髓瘤、淋巴瘤、成骨肉瘤,以及由乳腺癌、肺癌转移而来的脊柱转移瘤,都对化疗敏感。
全身化疗是指,通过静脉将化疗药物(比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等药物)注入全身,杀死肿瘤细胞。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身体的正常细胞也会受损。所以化疗后会出现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副反应。
姑息治疗意味着肿瘤已经没有机会通过手术完全切除了,手术只能作为一种权宜之计,用来减轻肿瘤负荷、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可以用于转移性脊柱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手段。主要是向被肿瘤破坏的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一种特殊的材料,期初是液体状的,数分钟后会慢慢变硬,非常牢固,类似于水泥凝固的过程),恢复椎体的支撑功能和稳定性,缓解患者的疼痛。
当椎体后壁的骨质被破坏时,不能行椎体成形术,因为骨水泥有可能会通过后壁漏到椎管,对脊髓造成压迫。
血管瘤在脊柱的发生率为 10%,十分常见。大多数在磁共振检查的时候偶然发现,基本无临床症状。
极少数会引起椎体骨折,疼痛。对这部分病例需要治疗,主要方法是放疗和椎体成型术。
对于无症状的,定期复查即可,1~2 年复查一次,无需治疗,如果引起疼痛等症状则需要处理。
所有的恶性肿瘤都有可能复发。复发的原因很多:
大多数良性肿瘤如果治疗得当一般不易复发。
脊柱肿瘤总的治疗目的是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针对这些目的,可以个体化地制订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少数合并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可能需要)、理疗等。根据不同的肿瘤选用不同的方法。
高血压、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果术前能把各项指标调整好,大多数病人还是可以安全地接受手术治疗的。
如果有免疫功能低下、凝血机制障碍、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问题,原则上不应该手术治疗,因为手术风险巨大;假如手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患者及家属的强烈要求手术,应该先进行内科调理,再考虑手术治疗。
脊柱手术毕竟是一个大手术,还有病人的年龄,基础性疾病等因素都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老人、小孩及体弱者,手术风险会有一定程度增加。
这个问题得看肿瘤是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切除后和正常人寿命没有差别。恶性肿瘤也要看肿瘤的恶性程度。有些甲状腺、乳腺癌转移性脊柱肿瘤寿命 3 年,甚至 5~10 年。而诸如肺癌、肝脏、肾脏恶性肿瘤脊柱转移的存活时间较短,短则半年,长则 1~2 年。
脊柱手术患者恢复后饮食没有什么特殊的禁忌,尽量给予高蛋白质、营养丰富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之类的。
同时,蔬菜水果也不能少,补充机体需要的维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
要特别注意,并不是手术后回来就可以马上进食,从手术室出来需 6 小时后再吃东西,因为此时病人还没有完全清醒,吃东西容易引起误吸,造成肺炎等。
即使 6 小时后,也应该以稀的软的食物为主,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内固定材料基本上都是钛合金的,不会发生异物反应,没有特殊情况不需要取掉。如果出现断裂,则需要取掉。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