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周勐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1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皮肤擦伤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日常表现,是外力因素与皮肤呈切线位接触后造成的皮肤部位的损伤,常见于手掌、肘部、膝盖、小腿、面颊等。
面积大小不等,擦伤后可见皮肤表面部分缺损,创面可以呈现:苍白、潮红等,并有许多小的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如果外力较大、受伤较深,伤口可以深至皮下,造成皮肤全层损伤。部分损伤后可有明显疼痛。
表皮细胞再生能力比较强,如伤口无感染愈合比较快,可不留瘢痕,但亦有可能导致感染、化脓、经久不愈,形成疤痕,或者局部色素沉着,尤其是在受伤后皮肤创面如果消毒治疗不当的时候更易发生。
假如伤口很浅、出血不多,可自行处理。
止血并清洁伤口。
洗净双手后,用消毒纱布紧按伤口 5~15 分钟。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把伤口周围冲洗干净
包扎、上药。
清洗伤口后,使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如果伤口较小,可以贴上创可贴。伤口较大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覆盖包扎,等待伤口自然结痂。如果伤口稍有红肿,怀疑会感染的,可在伤口处涂抹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均可在药店买到)。
及时换药。
创可贴和纱布按时更换,如果粘在伤口上,可以用生理盐水沾湿,轻轻揭下。假如被打湿、弄脏了,要及时更换。
止痛。
如果伤口很痛,可考虑服用布洛芬等非处方止痛药。
暴露疗法:即将伤口彻底消毒清创处理后,不进行包扎,多见于表浅擦伤、受伤部位易于外露,夏季局部易感染的情况下。但需要注意伤口表面的保护,暴露时伤口无覆盖物的保护,易感染,所以此后在痂膜形成前,不能洗澡、游泳或接触粉尘污染的环境,如果不慎沾染不干净的水、粉尘等污物,需要第一时间再次消毒,且消毒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人为的感染。
药物治疗:常见有促进局部生长类药物,如贝复新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局部保湿(如凡士林敷料);局部促生长抗炎:德莫林系列(敷料、喷剂等);银锌霜、金霉素眼膏等;
包扎疗法:多用于近关节类活动较多易受摩擦的部位,敷料可以选择无菌纱布配合凡士林纱布、黄油纱、溃疡贴、3MTM 亲水敷料等;
物理疗法:除上述治疗,可以配合红外线照射(每次 30 分钟左右,每天一次)促进伤口愈合。
需要着重强调的是,上述处理过程中,伤口的最初处理最为重要,受伤后第一时间一定要进行彻底的清创消毒,越彻底越好,将污物和伤口及周边组织的坏死组织彻底清除,预防感染;
其次是局部用药和后期护理,在遵照医嘱用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局部伤口的保护,避免再次污染;
最后,在受伤后,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免延长伤口的生长愈合时间。
除了较表浅的表面浅层皮肤擦伤可以自行至诊所消毒外,如果发生以下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在去医院之前,可以自行初步处理伤口——清水冲洗,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等按压止血。可以一定程度减少血液的流出。
不要在伤口上敷盐、粉末等等奇怪的东西,也不要使用酒精、碘酒、红药水、紫药水等涂抹伤口。
一般多见于外力。如儿童玩滑板摔倒擦伤、较轻的车祸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