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高症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周晓波

周晓波精神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2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0日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简介

恐高症是什么?

恐高症又称畏高症,指的是一种对高度持续的、非理性的恐惧。

通常在一些并不是特别高的地方,具有恐高症的人会出现以眩晕感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症状。

恐高症可能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才能好转。假如你被诊断为恐高症,请一定要积极治疗;假如你的朋友或家人被诊断为恐高症,请给予他们耐心、鼓励、关爱,这样有利于他们恢复身心健康。

恐高症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不少迹象显示,现代人的恐高症状与当今社会发展有关。

科学家指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使人们的定向障碍越来越严重,眩晕也变得更普遍。

当你身处高处,往下看一片模糊,景象大幅度缩小,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跟平日习惯的视像大相径庭,这时你的视觉信息大减,就会失去平衡,出现恐高的一系列症状。

恐高症会不会遗传?

恐高症一般都是来自心理的恐惧感,是不会遗传下一代的。

但是有恐高症的人要少带小朋友去往高处,免得将恐高心理传染给宝宝,还有宝宝在高处的时候要多加注意不要让宝宝摔跤,很多人的恐高症都是因为小的时候在高处摔跤或者发生不好的事情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有恐高的症状。

症状

恐高症通常会产生哪些症状?

恐高症是一类特定的恐惧症,称为空间和运动不适。大多数人被置于高处时都会随之产生恐惧感,都会产生恐惧害怕自己掉下去,但对于正常人来说,这种恐惧程度不会特别容易担心跌倒或引起眩晕,或者从高出向下看时引发严重的旋转感。

恐高症的基本症状就是眩晕、恶心、食欲不振、双腿发软,进一步可导致身体失去平衡,发生坠落等危险。

https://img1.dxycdn.com/2018/0821/846/3296059908470093807-22.jpg

病因

恐高症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是什么?

恐高症是恐怖性神经症中的一种,关于形成的原因说法不一:

  • 首先,患者大都有一些先天的遗传因素;
  • 其次,有的认为,恐高症是形成了不良的条件反射作用的结果。人们从高处往下望的时候,同时还联系着过去的经历,如小时候跌过跤,懂得从较高地方跌下去的危险后果。因此,一旦自己处在那种条件下的时候,就可能心慌腿软。

不过,人们的这种心理活动受着环境和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决定性影响。顾名思义,恐高症的危险因素就是去高处。日常生活中,恐高人群虽然众多,但大多数都不是很重,对工作、生活没什么影响。况且除了特殊行业外,一般人群也没必要登高。偶尔登高,只要小心从事也无大碍。

有时候患有轻微恐高症的人,反而比正常人更安全。道理就是前者注重防范,后者有恃无恐。曾有两个人闲来无事到楼顶看风景。恐高患者不敢靠前,只好退后两步向远处看看,另一位正常人靠近边沿张望,不小心一个趔趄,坠楼身亡。

诊断

恐高症一般需要看哪个科?

恐高症属于一种精神心理障碍,一般需要在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就诊。

很多时候,恐高症患者会因为「病耻感」而不愿意去医院就诊。事实上,出现难以克服的情绪问题并不是你的错,你有权利求助。

恐高症一般需要通过什么途径确诊?

目前,国内测评和诊断恐高症的方式还是以长期的人工咨询为主。

怀疑自己有恐高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时刻逃避高空,高距离。总是担心透明的玻璃过于脆弱,会破裂;当站在高楼上时,总是担心楼造的不坚固,随时都有崩塌的可能;并且总是过高的估计自己所处的高处与地面的距离,比如站在一个十米的楼顶上,但他们觉得这远远不止十米,从而引起心里的恐惧感。

对于患有恐高症的人来说,站的越高,他们眩晕,心慌,恶心,害怕的症状就会越强烈,严重的恐高症患者甚至不愿意到高楼层的公司上班。

治疗

恐高症一般有哪些治疗方法?

如果能够找到致病的最初原因并加以规劝、化解,那么,当然是消除恐高症的最有效办法。

目前对于恐高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和药物治疗。通常以心理疗法为主,以药物疗法为辅

  • 认知行为疗法指的是患者在心理医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让患者从身体和心理上接受「高毒」,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进一步缓解恐高症状。
  • 催眠疗法通过默想(想象)脱敏或情境脱敏来实施。患者通过是在心里想象引起恐怖的事物或情境,以此代替引起恐怖的实际事物或情境的呈现或展示。其过程为:
    • 将引起恐怖的事物或情境根据其刺激的强烈,即根据它们引起恐怖的严重程度,由低到高逐级分类;
      • 舒适的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微闭双眼,想象引起较弱恐怖的最弱刺激,同时放松全身肌肉,直到恐怖感接近消失;
      • 由低到高逐级想象引起较强、更恐怖的较严重、更严重刺激,同时配合肌肉放松,以逐渐增强对恐怖刺激的耐受性,直至恐怖反应完全消失为止。目的在于消除恐怖刺激物与恐怖反应的条件性联系,并对抗回避反应。
  • 许多不同类型的药物用于治疗恐惧症,如恐高症,包括传统的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以及抗抑郁药和 β 受体阻滞剂等新药。

恐高症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哪些副作用?

恐高症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主要通过一些心理疗法来进行治疗,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时需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药物,但无需应用糖皮质激素

恐高症能够完全治愈吗?

恐高症属于恐怖症的一种,只要坚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一般来说,克服恐高症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多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魄,以使平衡系统正常工作。或者通过劳作加以磨练,也能达到减轻或克服这种症状的目的。

患者通过长时间的,即在高处待较长的时间如 20~30 min,并逐次延长时间,使身体和心理逐渐适应不同的高度。

最典型的莫过于建筑工地上的民工,他们每天要爬上爬下,穿梭在云空里的建筑物上,纵有恐高症,也不敢丝毫懈怠,畏首畏尾。

他们通过生活的重压和负累,来磨练、挑战自己。所以民工群体很少有人患恐高症,尽管坠落事件时有发生,但基本和恐高症无关。

恐高症复发的可能性大吗?

一些脱敏治疗可以使恐高症状短期内得到改善。

长期来看,由于恐高主要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关,大多数患者经治愈后不再复发,部分患者受到一些精神心理刺激,则会复发。

image

生活

恐高症在生活和饮食上应注意些什么?

恐高症在饮食方面并无特殊禁忌,建议患者无需在此方面过多担心,应丰富自己的食谱,加强营养,平时多锻炼身体,放松心态即可。

预防

恐高症如何预防?

国外的调查结果显示,当今社会中 91% 以上的人都会出现恐高的情况。但恐高本身作为一种防御心理,在不影响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的条件下,在高处时保持警惕并不是坏事。

需要预防的是过度恐高,及上述提到的一到高处就头晕、恶心、呕吐,在高楼上无法安心工作等。

  • 首先平时需要加强锻炼,有一个健康的、协调的身体;
  • 此外,平时多做眼部按摩,多练习把视线放远,让眼睛习惯远望的感觉,并且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心态;
  • 多多学习科学道理,理性客观的认识身边的事物,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这样不但可以预防恐高症,对于身心健康都会非常有益。

恐高症不能从事的工作有哪些?

恐高人群不宜从事一些特殊行业和工种。如飞行员,消防队员以及其他从事高空作业的工作。

恐高症的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有轻微恐高的人来说,无需特殊护理。

对于严重的恐高症患者,其身体和心理都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因此需要有家人,朋友的安慰疏通和专业的心理指导。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