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当身体内部的一些器官,如内脏、肠道等发生病变时,病变内脏所在的部位,并没有特别的感觉,或难以分辨痛感来自什么地方;但是,体表一些未受伤的特定区域反而会出现疼痛,或感觉过敏(如太阳光变得刺眼,常见的声音变得刺耳等),这种现象称之为牵涉痛。
主要是肠道和内脏器官,如肺、心脏、肝脏、肾脏、阑尾等。
出现牵涉痛,多是在提醒我们,要警惕内脏病变。
与身体表面相比,身体内部器官的感觉神经要少很多,对痛觉不敏感。
所以,当这些器官出问题时,自身的感觉不明显,疼痛位置也比较模糊,但在相应的体表,则会表现出明显的痛感。
牵涉痛发生的原因,目前并不是很明确。
比较常见的理论假说认为:
内脏的痛觉传入神经和相应体表的痛觉传入神经,会在脊髓的同一水平汇合后,再传入大脑。
当内脏传入神经向大脑传递痛觉时,会与来自体表的感觉神经汇合,导致大脑并分不清疼痛究竟来自哪里。
由于体表更易受到外界刺激,我们日常感觉到的大部分疼痛,都来自于体表,所以大脑也会惯性的把内脏传过来的痛觉,误判为是来自皮肤,也就产生了所谓的「牵涉痛」。
牵涉痛只是一种表现,弄清楚引发牵涉痛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应分情况而定。
病因不清
在还没有搞清引发牵涉痛的具体原因的情况下,盲目冷、热敷或者自己吃止痛药,虽然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但也容易掩盖真实的病情,延误诊断和治疗。
因此,当症状反复出现、且疼痛难忍的时候,应该先去医院进行检查,尤其是本来就有原发疾病的患者,更要提高警惕。
病因明确
如果病因已经明确,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
患者出现牵涉痛的时候,应放松心情。可听听喜欢的音乐,来辅助放松、转移注意力;或者进行深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吸气、呼气的过程中,也可减轻疼痛。
普外科或者消化内科。
不一定。
阑尾炎早期,常表现为肚脐周围或右上腹疼痛,平躺或站立时更明显。随着疾病的发展,疼痛会转移至右下腹,这就是医学上常说的「转移性右下腹痛」。
阑尾炎,确实是牵涉痛比较典型、且常见的一个病因,但并不意味着,出现牵涉痛就是阑尾炎。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脏病急性发作前,心脏所在的位置并没有明显的异样感觉,反而是心前区、左肩、左臂内侧、或者左侧颈部疼痛,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牙痛」。
这些看似与心脏不相关的疼痛,其实都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早期识别有助于及时救助。
不过,左肩、颈部等处的疼痛,还需与原发疾病,如肩周炎、淋巴结炎等引发的疼痛相鉴别。
胆囊炎。胆囊炎症时,在相应的体表位置疼痛不是很明显,而是表现为右侧肩膀疼痛。如果近期没有右肩及附近骨骼肌肉拉伤,就可以往胆囊炎上考虑。
胰腺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此类消化系统相关炎症,常会在「后背」产生牵涉痛。
肾结石等。一般会引起腹股沟(即大腿根)疼痛,或者叩击后背腰部时,出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