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周晓波精神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2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躯体化障碍是一个旧称。2013 年《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将躯体化障碍重新定义为躯体症状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是一种或多种躯体上的不适感觉,并伴有与此类感觉相关的思想、感觉、行为的过度关注,不适症状可对病人造成严重的困扰,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英文名称: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别名:躯体症状障碍、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
就诊科室:心理科、精神科。
这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精神障碍,具体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主要与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学因素和躯体因素相关。
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更年期发生率相对较高。另外性格内向、多愁善感、脾气暴躁、心胸狭窄、争强好胜是躯体症状障碍的高发人群。
躯体症状障碍的表现复杂多变且不典型,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躯体化障碍患者可能在经历一些情绪困扰,在关注症状缓解的同时,别忘了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改善情绪,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自己解决情绪困扰。
另外,此时的患者很需要被支持被理解,因此,家人朋友们的关心也会对他们有很大的帮助。
有可能出现失明的症状。
躯体化障碍中有一种障碍叫做转换障碍(俗称癔症),这种障碍的患者有一些会出现视觉的减弱或者丧失,可能会出现失明,但是这种失明不是由于眼睛的病变引起的,是心理因素导致的,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改善。
根据 DSM-5 手册,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治疗需要采用多维度、系统化的干预措施,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效果更好。
影响预后的因素很多,包括患者的性格特征、药物治疗的敏感性、环境因素、社会和家庭因素等,一般病程较长,难以短时间内恢复,需要通过系统治疗才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需长期坚持控制症状。
做好健康宣教,提高群众对此类疾病的正确认知,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可以多与外界沟通交流,学会正确表达自我情绪,调整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自己的爱好,对于预防该疾病的进展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