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周晓波精神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11月0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心理障碍,也称为精神障碍,是指从心理和社会两方面的角度看,都出现了异常和不利的症状,即:
不算多。
针对中国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在 12 个月内患心理障碍概率为 9.3% ,终生患上任何心理障碍的概率为 16.6% 。
心理障碍可以分为以下21大类型:
根据疾病分类学的标准,心理障碍的症状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没有统一的答案。目前普遍认为是社会、生理、行为以及情绪认知四个方面共同导致的结果。
可能会。
目前许多心理障碍的发病率都与遗传有关,特别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等。然而是否患上心理障碍并不仅仅由生理遗传决定,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力的社会关系网络、健康的个性气质等因素都可以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病率。
主要根据个体的主观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损害的程度进行判断。
不一样。心理障碍是严重的心理困扰。当心理困扰导致了明显的异常和不利的症状,到达了障碍的诊断标准时,就被视为心理障碍。
例如人人都会有心情沮丧的时候,但是当这个沮丧持续存在、影响到了日常生活时,它可能被视为抑郁障碍。
是的。二者都是英文词汇「Mental Disorder」的翻译。
主要有三大类: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治疗。
根据情况而定。
大多数心理障碍是可以治好的,即达到消除或缓解痛苦、恢复社会功能的程度。然而也有一些心理障碍的治疗仍然存在挑战,例如恋童障碍、窥阴障碍,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基本上不可以。
被诊断为心理障碍,意味着个体存在强烈的心理痛苦或者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治疗可能导致疾病恶化,甚至出现自杀等情况。
不一定。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物理治疗(如电击)、心理治疗也是心理障碍常用的治疗方法。实际上,大多数心理障碍都适用于心理治疗。
可以,但很难。
心理障碍的产生往往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包括应激事件(例如突然失恋)、情感与认知模式(例如追求完美主义)、社会环境影响(例如恰好缺乏有效的人际支持)、生理与遗传因素(例如家族本身有精神障碍史)等等。
当个体出现了心理障碍(而非未达到诊断标准的心理困扰)时,意味着本身已经存在显著的心理痛苦或者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这时候个体一方面很难有能力自我疏导,另一方面由于多因素共同作用,单单靠自我疏导也很难起作用。因此,通过家庭、医院、心理机构等系统,寻求外在的帮助与支持是更加可靠的方法。
根据医院就诊的情况统计,常见心理障碍主要包括以下7种:
是的。
心理障碍就是心理方面的疾病,是个体心理功能缺陷或者失控,并导致心理痛苦或者功能损害。
不是的。
心理障碍是指具有显著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严重的心理痛苦或者社会功能损害的情况。日常说的心理问题可能是心理障碍的表现,例如痛失儿子的祥林嫂出现创伤后应激反应并且最终发疯而亡。
然而许多时候,我们说的心理问题是指个体的性格、行为等不符合自己的理解,但是放在人群中仅仅属于「正常的奇怪」,例如有的人性格孤僻但是并不异常。
不是的。
心理障碍有很多类型,有的障碍可能是女性的患病率更高,例如贪食症、抑郁症等,但是有的障碍是男性的患病率更高,例如窥阴障碍、物质滥用障碍等。而更多的疾病在男女间的患病率是没有显著区别的。
不能这么说。
一方面,儿童确实更容易患上某些心理障碍,例如口吃、品行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另一方面,在许多其他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上,儿童并不会高于成人。因为儿童虽然处于更加脆弱的时期,但是相应地也有更好的适应能力以及发展可能。
儿童患病率最高的心理障碍有以下3种:
会的。
老年人不仅会患有一些老年常发生的心理障碍,除了神经认知障碍(常说的老年痴呆),也会患上许多其他的心理障碍,例如抑郁障碍、强迫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等。
有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为焦虑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以及物质滥用障碍。此外,神经认知障碍、失眠障碍等也是较多见的心理障碍、
会提高孩子患上心理障碍的风险。
研究表明,童年时期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孩子当下以及未来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夫妻吵架会导致家庭关系的恶化,会出现让孩子感觉受到忽视、感觉是自己的错、孤立无援等情况。
夫妻吵架不仅影响孩子当下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和学校表现,更会导致孩子形成适应不良的情绪认知以及行为习惯,例如孩子情绪调节能力差、出现不安全的依恋关系或者产生习得性无助等情况,从而增加孩子未来患上心理障碍的风险。
是的。
调查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障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受到2019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有了显著的提升。此外,研究也发现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PD)成正相关,随着中国的GDP增长,我国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也不断上升。
首先,你需要做到尊重并保护朋友的隐私。
其次,根据朋友的心理障碍严重水平,你可以做下列事情:
不一定。
心理障碍不仅仅受到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个体的情感和认知、学习经历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从群体的概率来看,家庭成长环境不幸福的人,有更大的可能出现心理障碍。但是具体到个人,我们不能下结论说他/她一定会有心理障碍。同样,家庭成长环境幸福的人,长大后也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
可能会。
生理上,许多心理障碍的发病率是受到遗传的影响的,例如精神分裂症、重性抑郁障碍、强迫症等。
心理上,如果父母患有心理障碍,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受到相应的心理问题的影响。例如患有强迫症的父母可能会过度要求孩子整洁、干净,从而导致孩子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焦虑障碍的父母可能会将焦虑的情绪反应模式传达给孩子,造成孩子的情绪不稳定。
但是如果父母能够较好地治疗自己的心理障碍,特别是通过心理治疗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情感表达方式,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那么也可以为下一代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可能会。
小时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可能会因此而导致一些心理困扰的出现,例如出现适应不良的情绪表达方式、错误的认知信念或者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从而提高患上心理障碍的风险。但是是否出现心理问题不仅和童年的成长环境以及个体的性格气质有关,也和成长经历、生理遗传等因素有关,因此并不是所有小时候乖巧懂事的孩子长大都会得心理障碍。
一方面,心理障碍的发生不仅仅受到生活质量的影响,也与个体自身的情感和认知、学习经历、社会环境、生理遗传等因素有关。因此,生活得好并不代表个体就没有患上心理障碍的风险。
另一方面,生活得好不等同于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处于成长并且发展中的。
所谓成长,即个体能够在经历和体验中逐渐成熟、独立自主,从而形成稳定的价值观,也逐渐能够忍受挫折和失败,很好地整合自我的人格。而发展则意味着个体会不断地从低到高实现自己的发展需要,例如从基本的生理需要到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生活得好只是满足了个体低层次的发展需要(例如安全和生理需要),但是并不意味着自我处于心理健康的状态。除了提高生活质量以外,心理健康的人还需要更多的自我成长。
都有可能。
对于儿童而言,口吃有可能是一种生理疾病,即神经系统损伤(如癫痫)导致的问题。也可能是一种心理障碍,即「童年发生的言语流畅障碍」。该障碍除了口吃的症状表现以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不是的。
心理障碍必须包括心理异常,例如存在严重的心理痛苦以及出现感知觉、情绪、智力等的明显异常和紊乱。罪犯的犯罪行为可能是由于心理异常导致的,但是也有很多是在正常心理状态下实施的行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耻于承认自己得了心理障碍在中国文化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研究调查结果发现有90%以上的人觉得患有心理障碍是一种令人羞耻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你可以尝试从以下方向入手:
错误。
一方面,心理障碍并不仅仅和个人的情感认知以及行为有关,也和社会环境、生理遗传有关。一个人即使心理再强大,也可能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影响或者生理遗传因素而患上心理障碍。例如有的成年人个体会因为家族遗传突然患上精神分裂症。
另一方面,心理强大并不等同于心理健康。心理强大的人或许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认知或行为,但是其本身可能处于追求完美、追求控制的紧张焦虑状态中。过度追求心理强大,可能陷入错误的情感或者认知当中,反而可能增加特定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例如强迫症、抑郁障碍。
错误。
心理障碍的发生不仅仅与家庭环境有关,也很孩子的个人情感认知、学习经历、社会环境以及生理遗传等相关。家庭环境好,但是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心理障碍,孩子患上心理障碍的可能性也会更高。此外,孩子本身在家庭外的经历及其个人气质也会影响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因此,家庭环境好可以降低孩子患上心理障碍的风险,但是不能保证孩子一定不会有心理障碍。
不一定。
心理障碍也有许多类型,有的可以不吃药而只进行物理治疗或者心理治疗,有的则必须要吃药。例如严重的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等),应当严格遵循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错误。
首先,心理障碍会导致个体产生显著的心理痛苦,或者严重损害孩子的社交能力、学习能力,从而影响孩子的整体心理发展。如果放任不管,会导致孩子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甚至会导致自杀。
其次,即使孩子正常长大了,由于当初心理障碍没有得到良好地治疗,孩子可能因此形成一系列适应不良的心理模式,例如破坏性的情绪表达方式、错误的认知模式、不安全的依恋风格,在成年后也更容易患上心理障碍。
最后,有些心理障碍必须要早发现早治疗,例如智力障碍、自闭症、性欲倒错障碍等,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将影响治疗效果,例如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能力矫治的最佳时期在5岁之前,如果能在3岁以前开始,治疗效果将更佳。
不是。
心情不好只是心理障碍的一种症状,除此之外,还会出现感知觉异常、现实检验能力缺损、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食欲变化等等。有的心理障碍会表现为心情不好,例如抑郁。
可以从生理、社会、行为、情绪与认知四个方面入手: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