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魏玮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1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12月31日
维持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复:膳食中必须提供足够质和量的蛋白质,才能维持组织、细胞的生长、更新和修复。
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催化功能、调节功能、运输功能、储存功能、保护功能和维持体液胶体渗透压(如清蛋白)等。
氧化供能:体内蛋白质能够产生能量,成人每日约有 18% 的能量来自蛋白质。
转变为糖类和脂肪。
血浆总蛋白质,特别是血浆白蛋白的减少,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一般以「低白蛋白血症」的称呼替代。
低蛋白血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氮负平衡(身体里的蛋白质出的比进的多)。
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影响人体的生长、修复功能,出现消瘦、水肿等。
血液中的蛋白质主要是血浆蛋白质及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质包括血浆白蛋白、各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少量结合蛋白如糖蛋白、脂蛋白等。
不是。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反映是否贫血或贫血程度,当血红蛋白减少时即会出现贫血症状。
低蛋白血症,则是血液循环中蛋白质的减少,与贫血的血红蛋白不同。
急慢性疾病患者、危重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浓度与死亡率呈负相关(即白蛋白浓度越低,死亡率越高)。
对于脑卒中患者,低白蛋白血症或低前白蛋白血症(前白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对了解蛋白质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不全更敏感)通常伴随营养不良、功能残疾、预后不良,加重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增加内科并发症,如感染、消化道出血、腹泻等。
主要临床表现是营养不良。
病人日益消瘦,严重者呈恶液质状态。食欲差,疲乏,无力,体力下降,反应渐趋迟钝,记忆力衰退。多有轻、中度贫血,经常头晕,可有体位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浮肿, 严重时可出现胸水及腹水。
还可有性功能减退、闭经、骨质疏松、机体抵抗力差等。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者可有出血倾向。
由于血液中白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水分容易离开血管进入组织中增加,引起水肿,轻者仅有下肢踝部,重者可有躯干、眼睑等部位水肿甚至眼睛不能睁开。
蛋白质是人体极为重要的组成成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患病时间短的孩子,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持续时间长则使生长发育受阻而落后,不仅影响其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还会使免疫功能低下,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
低蛋白血症的皮肤病变常见于重症患者,可有皮肤干燥,失去光泽和弹性,小块散在分布的红斑,继而融合成片,多见于面部和四肢。
低蛋白血症患者毛发干枯,脆细,失去光泽,易折断脱落,变得稀疏,卷发者会变直。深色头发逐渐变浅,呈枯黄浅红色,甚至变白,会出现深浅分段的现象。
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钙、低血镁等。
伴有其它营养缺乏症:如维生素 A 缺乏。
感染和传染病: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容易并发各种急、慢性感染和传染病,特别好发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儿童易传染麻疹、结核等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低蛋白血症一般不遗传,某些先天性疾病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贲门失弛缓症等,可引起低蛋白血症,也不能说遗传了低蛋白血症。
根据饮食和营养情况、上述临床表现以及血浆总蛋白质 < 60 g/L 或血浆白蛋白 < 30 g/L 时,即为低蛋白血症。
常规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必要时可检查心肺功能等以了解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指导治疗和判断治疗效果。
去除病因:首先,应治疗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分解亢进的原发疾病。
补充蛋白:其次,若原发疾病无禁忌,可以补充蛋白并酌情使用促进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对于原发疾病无禁忌、病情稳定者,可施行高蛋白质、高热量饮食,使每日摄入蛋白质达 60~80 g, 热量供应达 2500 千卡/日以上。
消化功能差者,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对于病情严重者,可静脉输入氨基酸;对于危及生命的低蛋白血症或肝脏合成障碍者,可输注血浆和白蛋白。
口服白蛋白是起不到应有作用的,会在胃内被破坏,只相当于吃了一个鸡蛋。只有静脉输液补充白蛋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消肿快:可以快速提升血管内白蛋白浓度,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缓解组织细胞水肿。
抗休克升血压快:是一种极好的血容量扩充剂,对低血容量患者可迅速扩容及维持心搏量。
过量输入白蛋白不能增加蛋白质的合成,反而会增加蛋白质的降解。
静脉输注的白蛋白有 10% 在 2 小时内转移到血管外,而在 7~10 天内 100% 转移到血管外(约三分之二白蛋白渗透到组织间隙中,某些淋巴循环障碍的患者还可能加重水肿)。
白蛋白中缺少人体所必需的两种必需氨基酸(色氨酸和异亮氨酸)。
可能传播血液传播性感染性疾病。
价格昂贵。
输注过快时,在心功能差者易发生急性左心衰。
根本还是要治疗肝病,控制病情,尽量恢复肝功能。
病情严重时可以输白蛋白,作为外源性给予;同时在在非急性期,饮食上应补充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作为内源性给予。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压等。
饮食治疗。体内蛋白质的异常丢失导致了低蛋白血症,如能摄入优质蛋白饮食,则有可能使血浆蛋白质浓度恢复正常。
静脉滴注白蛋白。伴随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患者同时将发生一系列如高脂血症、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因此需积极进行治疗。
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静脉输注氨基酸、必要时输注白蛋白。
需要注意的是,吸收障碍者应避免肠内补充蛋白质以免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影响疾病的转归。
病情危重者病死率高,但一般治疗及时,预后良好,大多完全恢复,病人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不必过于紧张焦虑以免影响病情好转。
单纯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的病人需要高蛋白饮食,可提高血浆蛋白含量,并保护肝脏。包括价值较高的瘦肉、鱼、乳、蛋及大豆制品,注意荤素搭配。
提供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和糖类),可减少蛋白质的消耗,减轻肝脏负担,碳水化合物能保持肝细胞内糖元含量以保护肝脏。
需要注意的是,肝性脑病等特殊患者虽然可能有低蛋白血症,但是不应高蛋白饮食,且急性期应该禁食,需要按照医生指示饮食。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