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表现,一般是医生在影像学检查的过程中发现的,检查报告单上多有文字提示。

颈动脉斑块较常出现在颈总动脉分叉处[1],由颈动脉内壁的脂肪和钙类物质沉积所致,有研究提出,我国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成年人(30~79 岁)存在颈动脉斑块[2]

颈动脉斑块有哪些症状?

颈动脉斑块是否会出现症状,与发病的时间及病程进展有关。

病程比较短,刚生成的颈动脉斑块,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多在超声检查时发现斑块的存在。

如果斑块阻塞血管,患者常伴有头晕、头昏、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如果斑块脱落,可能会随血液运行到脑血管中,阻塞脑血管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表现出肢体麻木、手脚无力、感觉障碍、说话不流利甚至无法言语、看不清事物等症状。颈动脉斑块脱落属于较为严重的突发疾病,有致命可能。

颈动脉斑块的发病人数多吗?

据研究者统计及推算,2020年,全球约有 21.1% 的人群(30~79 岁)存在颈动脉斑块[3],这相当于全世界每 5 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可能存在颈动脉斑块。

而 2017 年一篇关于我国十个地区的研究中提出,约有三分之一的成人(30~79 岁)患有颈动脉斑块[2]

颈动脉斑块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1. 中老年人群
    颈动脉斑块的发病与年龄的增长有明显关联,中老年人颈动脉斑块的发病率要高于青年人。
  2. 男性人群
    颈动脉斑块也与性别有一定关系,在所有年龄段中,男性较女性更容易出现颈动脉斑块[1]
  3. 存在基础疾病人群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高血压可促进颈动脉斑块形成(CAP)。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正常血压者高 4 倍[1]
    高血脂症:血脂升高,血管内的脂质物质会沉积在血管的内壁,导致血管壁增厚。长此以往可形成斑块并堵塞血管。
    糖尿病: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病变、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加强,促进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肥胖: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较高,慢性疾病的发病可诱发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4. 吸烟人群
    烟草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以刺激血管内壁,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变得脆弱并诱发斑块的形成。
缓解方式

颈动脉斑块如何处理?

颈动脉斑块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

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采取改变生活方式的手段延缓病情。

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通常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突发头痛、昏迷、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症状时,可能是斑块脱落造成的,这时必须立即送医抢救生命。

image

颈动脉斑块患者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 饮食

饮食上对油类的选择需特别重视,动物类脂肪油如猪油、骨髓等不宜多吃。可多食有利于血脂降低的、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油类,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4]

多食用含维生素 C 的水果和蔬菜,如橘子、橙子、柠檬、草莓等,以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方便排出体外[5]

  • 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毒有害物质可对血管造成巨大损伤[1],患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应戒烟;而饮酒会增加基础疾病的患病风险[6],也应限制饮酒。

  • 运动

颈动脉斑块患者每周应保持适合自身情况的、运动次数在 2~3 次且每次时间长度为 30 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打羽毛球等。

  • 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诱发颈动脉斑块的重要因素,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而言,严遵医嘱用药治疗及复诊,有助于预防颈动脉斑块病情的加重。

颈动脉斑块有哪些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颈动脉斑块患者个体情况差异大,切忌听信非专业医学人员的指引自行用药。颈动脉斑块用药治疗需考虑是否合并其它基础疾病再行用药。

  • 降压治疗:颈动脉斑块伴有高血压症状的患者,需要将血压控制在 130/80 mmHg 以下,常用贝那普利联合尼群地平、氨氯地平等药物治疗[7]
  • 降脂治疗:需要使用降脂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 2.0 mmol/L 以下,常用的有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烟酸类药物(如烟酸等),其他的还可能有依折麦布、普罗布考等,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2.0 mmol/L 以下,常规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钙等[8]
  • 降糖治疗:颈动脉斑块合并 2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药物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是空腹血糖目标在 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控制在 10.0 mmol/L 以下,如双胍类(二甲双胍)、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DPP-4i 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等 [9]

手术治疗:颈动脉斑块增长到一定程度、造成血管狭窄且影响大脑正常的血液供应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无明显不适的颈动脉斑块患者无需进行手术。

颈动脉斑块能治愈吗?

颈动脉斑块一般较难治愈,但可以通过健康生活、科学治疗缓解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速度。尤其需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防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后留下偏瘫、言语障碍等后遗症。

颈动脉斑块如何预防?

  • 严控基础疾病

已确诊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须严遵医嘱用药治疗,并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的变化,降低基础疾病诱发颈动脉斑块的可能。

  • 保持健康生活

饮食上避免摄入重油重盐高脂食物,WHO 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5g,大概是一啤酒瓶盖的量;动物油脂要少吃,多吃橄榄油等利于降血脂的油类。

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参与有氧运动以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肥胖,如慢跑、游泳、打羽毛球等,建议每周 2~3 次且每次时间长度为 30 分钟以上。

就诊判断

颈动脉斑块出现哪些症状时需要就医?

出现头晕、视觉模糊、四肢运动活动受限等症状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如未有其它症状,在体检时发现颈动脉斑块,需根据医生指导进一步进行超声、血管造影、体格等检查,后续如需治疗应严遵医嘱用药及复诊。

颈动脉斑块应该挂哪个科室?

颈动脉斑块应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血管科或在突然发病时前往急诊科就诊。

颈动脉斑块需要做哪些检查?

  •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属于最基础的检查,医生先对患者颈部触诊、听诊排查是否存在血管杂音。随后医生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等问题。

  • 血常规、血生化及尿常规

血常规、血生化和尿常规检查的目的是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其它疾病。

  • 颈部多普勒超声

颈部多普勒超声是评估颈动脉斑块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可根据高频声波观察斑块的大小、血液流通情况、有否堵塞血管等。颈部多普勒超声属于无创检查,检查费用相对低廉,门诊检查也较为方便。

  • 颈部 MRI 检查

颈部 MRI 检查一般是指核磁共振检查。MRI 检查是用磁力线对颈部进行扫描,用于判断颈部是否存在病变。

  • 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通常是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该检查通过对患者注射造影剂用以观察血管显影的情况来判断血管狭窄程度,主要针对狭窄程度较重的患者,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潜在疾病

颈动脉斑块由哪些因素导致?

  • 雄激素影响

目前统计发现,颈动脉斑块在男性与女性中的发病比例有异,医学界认为激素可能对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影响[1]

  • 吸烟

烟草中尼古丁、焦油等有毒有害物质可增加卒中、心梗等的死亡风险,也会加重颈动脉斑块的病变[1]

  • 遗传因素

已有相关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存在着很高的遗传性,遗传因素对颈动脉斑块影响很大[10]

  • 肥胖

肥胖会加大患基础疾病的几率并诱发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高血压也是造成脑卒中发病风险最高的原因[11]

  •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异常,容易使血液变得黏稠形成斑块[12]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血脂异常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13]

颈动脉斑块可能导致的危害有哪些?

颈动脉斑块的危害,一方面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一方面可诱发重大疾病。

  • 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可导致头部血液供应不足,使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昏厥等不适。
  • 诱发重大疾病[1]
    1. 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018 年》显示,有 50%~75%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颈动脉病变引起的,70% 以上的原因是颈动脉斑块破裂所致。
    2. 导致阿尔兹海默病性痴呆。此类患者的微血管常出现一些病变情况。与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相比,该类患者颈动脉内径扩大,血管内-中膜增厚的几率更大,颈部斑块形成的几率也更大。
    3. 导致脑白质疏松症。脑蛋白疏松症是一种影像学概念,是指通过头部 CT 或磁共振检查后发现的,脑白质疏松症常常会导致认知功能的减退,是脑损害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