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帮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李卫国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1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高热是指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全身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36 ℃~37 ℃左右)一定数值的现象,一般指口腔温度 39.1 ℃~41 ℃ ,有时候人们也称之为「高烧」。若体温持续上升至 41 ℃ 以上,则称之为超高热[1]。
高热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激活有关,提示着我们的免疫系统正在清除各种致病因素;也可与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损伤有关 [2]。高热可持续性存在,直至致病因素清除后逐渐恢复正常;也可间歇性反复发作,因致病因素不同,间歇长短可各有不同。
患者一旦发生高热,多提示有相关疾病的存在,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并积极治疗,不应盲目降温而延误治疗。尤其是要区分高热和过热,过热(比如热射病,5-羟色胺综合征等)可能迅速致命,并且处理方法与发热有所不同 [2]。
大部分患者病因去除后,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在就诊和治疗期间,可采取同发热相类似的措施来缓解高热症状 [3,4]:
只要判断发生高热(用温度计自测体温超过 39.1 ℃),就应前往医院就诊。
如果伴随下列任意一种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普通内科。
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细菌性感染,如肺炎、急性胃肠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脑脊膜炎、副伤寒、败血症、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急性乳腺炎、丹毒等;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非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如中暑、新生儿脱水热、颅脑损伤、癫痫大发作、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结缔组织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