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痉挛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海峰

丁海峰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09月1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09月20日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症状表现

胃痉挛是什么?严重么?

严格的讲胃痉挛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是胃部肌肉抽搐时呈现的一种强烈收缩状态,多数胃痉挛由神经功能性异常导致,也可因为胃的器质性疾病引起。

胃痉挛并不严重,经过解痉止吐等对症治疗后多可缓解,然而如果常出现胃痉挛,则需要做全身体检,查出真正的病因,从根源上医治。

胃痉挛有什么症状表现?

主要有:

  • 上腹饱胀不适:由于胃肠道不通畅或梗阻,胃内的气体和液体积聚于胃腔内,从而导致胃部饱胀难忍。
  • 上腹部疼痛:常突然发作,发病急,变化快,疼痛呈刀钻、针刺、烧灼感并可向左胸部、左肩胛部、背部放射,严重时会手脚湿冷、冷汗直流、面色苍白,甚至不省人事。
  • 恶心呕吐:某些梗阻性疾病或精神因素造成的胃痉挛可表现胃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食物残渣、胆汁等,量多且次数频繁。

胃痉挛可能是哪些疾病导致?

胃痉挛发病的病因如下:

  • 环境因素:不规律饮食可以导致胃痉挛的发生,生冷硬和对胃有刺激的食物也会引起胃痉挛的反复发作。长期吸烟者的胃痉挛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工作高度紧张的职业易致胃痉挛发生,从就诊的病人统计,高知识分子患胃痉挛的比例相当大。

  • 遗传因素:胃痉挛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慢性消化性胃痉挛者的亲属患胃痉挛病的机会要比一般人群大。

  • 身心因素:精神因素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密切。长期心理压力或持续高度精神紧张易患消化性胃痉挛早已被公认。可能与长期的心理(精神)应激,引起致胃痉挛力的增强或粘膜抵抗力的减弱有关。

当频繁发作胃痉挛时,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消化道或全身的器质性病变,如消化性溃疡、急性或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部肿瘤或腹腔肿瘤、幽门梗阻等。

此外,有些慢性疾病也易伴发胃痉挛,如胃泌素瘤,嗜碱性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缓解方式

胃痉挛怎么缓解?

  • 药物治疗:胃痉挛可由多种因素导致,以对症治疗为主,疼痛难忍时可以选择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减缓胃痛的止痛类药物,同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 喝温水、胃部热敷:如果是由于胃部受寒、不洁饮食等因素造成的胃痉挛,可以多喝一些温水,或者放个热水袋在胃部保暖,使胃部肌肉放松下来,缓解症状。

  • 减负减压:心理因素也可能造成胃痉挛,因此平时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注意保持乐观、放松的心情,首先让自身平静下来,最好在床上平躺着,用一点热水捂在胃部,利用生物机体的自身作用,让胃部痉挛慢慢消失。

  • 饮食调节、适量运动:在饮食上做出调整,定时用餐,不可饥一餐饱一餐,避免生冷硬及刺激的食物,忌酒戒烟,定期进行体育锻炼。

image

就诊判断

胃痉挛什么情况下应该去医院?

胃痉挛症状较轻时,大多经对症治疗后可自行缓解。

症状严重,如突发剧烈腹痛,频繁呕吐,或者长时间无法有效缓解时,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

此外,胃痉挛频繁发作的人群也应当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

胃痉挛应该去哪个科就诊?

就诊科室:急诊科、消化内科。

胃痉挛可能要做哪些检查?

  •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可以对患者的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病变进行直接观察,并可进行活检获得病理诊断。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最可靠方法,其它任何检查方法,包括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腹部超声、腹部 CT 等都不能替代它。
  • 胃黏膜活检:胃粘膜活检是在做胃镜检查时,用活检钳钳取胃粘膜组织,然后将取得的粘膜组织送病理检查,以获得局部病变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潜在疾病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