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是什么?
筋膜炎又称纤维织炎,是指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多发生于腰部、足底等部位,主要是由于肌肉长期紧绷得不到休息所致(如长期搬运、卸货或持续保持一个姿势等)。本病可引起各种不适症状,如疼痛、肌肉发紧 (紧张)或无力、肌肉痉挛等,阴雨气候时症状可加重。
医生触诊时,会发现病变部位有条索样改变,患者自己摸起来感觉像是有一个长条形硬硬的肿块,触摸时疼痛明显 [1-3]。
筋膜是什么?
筋膜是一种纤维结缔组织,像一层膜一样覆盖在肌肉和其他组织表面,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其纤维一般交织排列 [4]。筋膜的延续可以形成韧带、肌腱组织,多附着于骨突处。
筋膜炎是真的发炎了吗?
不是。
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炎」是指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所引发的一种炎性反应。
筋膜炎虽然也属于一种炎性反应,但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炎」病因不同,不是由上述这些细菌、病毒等生物因子感染导致,而是由劳损等非生物因子刺激引起,就像机器用久了,零件磨损老化一样。医学上称这种炎症反应为「无菌性炎症」,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没有效果的 [1]。
筋膜炎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筋膜炎一般是根据部位分类的,因为有几个部位特别容易损伤,具体如下 [1,2,5]:
项背筋膜炎:发生于项背部的筋膜炎,比如反复出现工作时间大于 45 分钟而不换姿势,有可能导致项背部筋膜炎;
腰背筋膜炎:发生于腰背部的筋膜炎,因工作需要反复多次扛重物等活动,都有可能导致腰背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发生于足底部的筋膜炎,穿不合适的鞋子、运动跑道过硬等,有可能导致足底筋膜炎。
筋膜炎常见吗?
常见。
筋膜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1,2,5],目前尚未有筋膜炎的发病率统计。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筋膜炎中的足底筋膜炎发病率约为 11%~15%,也就是说,每 100 个人中就有可能有 11~15 个人患有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多见于 40~60 岁中老年人,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但无明显差别 [5]。
筋膜炎和坏死性筋膜炎一样吗?
不一样。
坏死性筋膜炎和我们所说的筋膜炎不同,因为名字中有筋膜炎,容易被大众混淆。具体区别如下:
筋膜炎:
疾病性质:属于一种无菌性炎症。
发病原因:是由于肌肉长时间受到牵拉未得到缓解所致,与细菌无关。
诱发因素:长期不正确姿势的牵拉、寒冷潮湿的环境等均可诱发本病 [1]。
症状:可表现为局部疼痛,伴有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以颈、肩、腰、背、足底多见。
坏死性筋膜炎:
疾病性质:属于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疾病。
发病原因:是由细菌入侵皮下组织和筋膜引起的急性坏死性软组织感染。
诱发因素:昆虫咬伤、针刺伤、烧伤、外科伤口均可诱发本病。
症状:
(1)早期:会出现压痛、肿胀、红斑、皮温升高的表现。
(2)中期:苍白色或红色、紫色,直至呈紫黑色,疼痛进一步加重,并伴随高烧、脱水、呕吐等症状;
(3)晚期:皮肤发黑,并发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患者反应迟钝或意识丧失,疾病晚期,多数病人终因败血症或休克而死亡 [6]。
筋膜炎和骨膜炎是一回事吗?
不是。
筋膜炎:
病变组织:筋膜是一种纤维结缔组织,像一层膜一样覆盖在肌肉和其他组织表面。
发病部位:多发生在颈、肩、腰、背、足底。
症状:局部疼痛不适,可伴有肌肉紧张、痉挛、活动受限,有时还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
骨膜炎:
病变组织:骨膜:是紧紧包绕骨头的一层结缔组织膜,里面有神经和营养骨头的血管[4]。
发病部位:多发生在小腿的胫骨、腓骨、跖骨,小臂的尺骨、桡骨。
症状:主要表现为骨头疼痛、压痛,局部有轻微的肿胀、皮肤发红等。在皮肤比较薄、没有肌肉的地方可以摸到骨头上凹凸不平。
更多